论我国混合经济模式的改革_混合经济论文

论我国混合经济模式的改革_混合经济论文

我国混合经济模式的改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比较不同混合经济模式及其特征的角度对混合经济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了我国混合经济运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混合经济模式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路。

二次大战后,自由市场经济日益显露出其缺陷,随着垄断的出现和发展,普遍存在于发达各国的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有别于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新模式。19世纪,庇古率先提出福利经济学说,从而拉开混合经济的序幕。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混合经济具有更为有效的资源利用和收入增长优势,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市场缺陷和市场失效所带来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有必要对混合经济进行研究,以便得出深化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一、混合经济的理论界定

混合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更注重于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而与计划经济相比,它又强调市场的作用。随着“市场失效”和“外部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发达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放弃了那种为亚当·斯密所倡导的自由放任的模式,而转向混合经济模式。

(一)发达国家混合经济模式比较

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混合经济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个组成部分,是以组织结构为基础,管理体制为保证,实行体现其特征的运行方式的经济模式。混合经济自身所固有的灵活性使其各部分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目前发达混合经济模式主要有:

1.德国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模式:即在国家和法律的制约下,限制垄断,保护竞争,促进公正,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稳定。

2.美国的“垄断主导型”的混合经济模式:是一种以私有垄断资本为基础,自由企业经营为主体,强调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模式。

3.瑞典的“福利型”混合经济模式:是在确保市场作为基本经济调节机制、维持私有制的同时,推行经济民主、自由和社会平等,突出表现为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混合经济模式:这一混合经济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国家行政干预,即市场机制加国家行政干预。

5.法国的“计划市场型”混合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行双重调节机制,即市场调节机制和计划调节机制共同作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

对发达国家不同混合经济模式的分析,可得出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

1.产权结构上的公私并存

市场失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市场经济对公有制的需求,而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的某种形式的混合无疑是混合经济的突出表现。

2.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并举的资源配置方法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所带来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迫使政府干预经济,而政府的适当的、必要的干预已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客观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进行调节,是当代混合经济的运行基础。

3.政府、市场与企业职能分工

政府干预是约束行为,而市场则发挥其枢纽作用,沟通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企业则按市场的需要以及相应的政府法规在其职责内从事经济活动。

4.完备的市场法律体系

混合经济的特殊性使它比其他经济模式更需要法规的有效调节。在混合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竞争的规范、合理的分配均要求有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发达混合经济国家无一例外的重视相关法规的制订和执行,以确保混合经济的有效运行。

5.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并存

混合经济中多种所有制形式带来了经济决策的多样性,既有国家的集中决策,也有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国家集中决策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约束企业的诸多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决策。同时,企业又有相对不受政府控制的决策权。

由此可见,混合经济是一种以公私产权为基础,相关市场法规为保障,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的国家、企业与市场分工合作,国家集中决策和企业分散决策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种体制模式,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因而,混合经济不仅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混合经济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混合经济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纯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或单一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均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混合经济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因而,不能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视为市场对计划的完全替代。十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混合经济在我国同样具有其生命力。我国经济的“混合”色彩正日益浓厚,其表现为:

1.产权结构上两种形式并存

既有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又有公有制内部及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并存。随着对所有制的系列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公有为主,个体、私营以及三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局面,明显具有了混合经济特征;与此同时,产权的混合不光表现在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同时也表现在公有产权内部形式多样、结构复杂的混合。

2.资源配置方法与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改革使我国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已达到一定程度,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某些领域里甚至已发挥了主导作用。市场已基本上成为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配置经济资源、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力量。同时,计划依然发挥其辅助作用,针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经济实行必要的政府干预,辅之以适量的计划手段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纠正市场的失误,创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3.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并存

伴随着产权的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下的国家集中决策日益演化为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并存的局面,分权决策目前主要集中于非公有制企业。经过对国有企业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其自主决策的权限和范围势将进一步扩大。

4.政府、企业、市场逐步完善各自职能

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国家就是企业,企业没有自主权,市场受到各种限制,商品信息无法自由流动”等不合理现象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逐渐被消除,通过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规范,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正在确立。随着市场调节手段的积极引入,各种形式的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国有企业以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形式的改革正逐步使企业日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市场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正在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

三、混合经济模式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讨

显然,我国的混合经济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还很不健全。因而有必要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来思考混合经济下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1.切实有效的完善政府职能

当务之急是将政府职能规范化、法制化。混合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来进行,这样既使政府职能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又将其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加快相关的市场法律的制订,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律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设立法律监督机构,监督法律的贯彻执行;与此同时,要促进现有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的转变,可尝试将其一分为三:把一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相对集中或合并到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把一部分行业管理职能逐步向自律性的行业协会转移;把一部分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职能逐步向投资公司或资产经营公司过渡。

政府职能的目的应是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避免市场失效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应适应市场和企业的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进行创新完善。

2.给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带上“混合”色彩

当前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产权问题。从混合经济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产权结构上的混合已是时代的需要。公有制其本身就是一种混合体,既有全民所有形式又包含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形式。因而,在产权改革中可以引入混合所有制形式。

3.放宽集中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

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并存是混合经济的一大特色,对我国而言改革重点应放在放宽集中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方面。由于集中决策往往会带来企业缺乏活力,经营目标多元化,预算软约束等弊端,因而国家集中决策应控制在特定领域,并由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集中处理,对国有资产管理可由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则放手由企业的经营者负责,依法建立起内部相互激励、相互制约机制,配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相应扩大厂长经理的股份,对经营有道的厂长经理可奖励其一部分股份,增强其对企业的向心力。

4.加快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施行改造以来,引发收入分配、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因而有必要加快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应以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第二,加强税收的征收力度,扩大收入税的累进幅度,确保收入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结束语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包含非公有制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开创性地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因此,有必要完善混合经济,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

标签:;  ;  ;  ;  ;  ;  

论我国混合经济模式的改革_混合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