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及药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许遵东

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及药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许遵东

身份证号码:44050319600409XXXX 515041

摘要:中药材来源自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有的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有毒性或刺激性,有的生熟作用不同,有的质地坚硬不便于制剂,且难煎出有效成分等。因此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加工炮制,方能应用。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中药的炮制分析,研究中药的炮制对药品质量以及药效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保证中药的临床药效。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质量;药效

引言:

中药炮制是我国比较先进的制药技术,据理论证实药材本身特性以及调配要求作出相应处理,并以中药饮片的质量作为必要的前提要求。中药炮制的过程中应注意消减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整方剂的部分适应度,扩大应用范围,增强部分药物的作用,确保药方中各药所占比例准确。提高临床用药药方疗效,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因为炮制手法可以有效抑制药物毒性的滋生,降低毒副作用对患者带来的影响从而被广泛使用在医学领域中,同样针对制药流程也有简化作用,使得药品方便进行储存更受企业的青睐。

1.加工炮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1.1修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修制是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道重要环节。传统炮制认为,某些中药应去核、去心、去头足,还有些药材应去毛、去壳、去筋肉等等。但目前有的中药房未按规范进行炮制,如大部分中药房、药店使用的远志、巴戟天未去心、山茱萸、乌梅未去核、批杷叶未刷毛等等。此外,对于茵陈、薄荷、蛇舌草等除去杂草,对川芎、白芍、鸡内金等按大、小、软、硬、整、破不同形体进行分档,以利于进一步加工炮制。对于修制应提倡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来验证传统的修制法,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提高的目的。

1.2切制前的用水处理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中大部分有效成分都与水有不同程度的亲和作用,如生物碱盐类、有机酸、无机盐类、皂甙、强心甙、小分子挥发油、小分子蛋白质等都易溶于水或可溶于水。如果水处理时间过长,必然会使大量的有效成分流失,直接影响药材质量。有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易发生水解、酶解,如皂甙类药在水中浸泡时,可发生酶解反应。可见,水处理工艺会直接影响药材质量的好坏。对于药材的水处理应采取少浸多润或抱水洗的原则,既使药材软化,便于切片,又不至于使有效成分流失、水解、酶解,确保药材质量。

1.3炮制温度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一些中药在炮制的过程中要经过加热处理,如炒、煅、煮等。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药物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温度进行炮制,例如马钱子应油炸或者砂烫。马钱子砂烫或油炸时,当温度达到270℃以上,番木鳖碱含量由原生马钱子的1.56%下降至1.15%,当温度上升到290℃则下降至0.49%H1。高温条件下炮制所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问题还未引起重视,如砂炭过程中产生的苯并(a)芘类物质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1.4炮制用辅料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现代研究许多辅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p’。例如黄酒及米醋中有17种氨基酸,白酒中含有16种,其中有7种是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如酒炖熟地黄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水炖熟地黄,以黄酒为佳;三棱经醋制后,其挥发油含量比原来减少约15%,缓和了破血的烈性,增强了活血消积的功能。常用于酒制的药物有黄芩、当归、白芍、牛膝、常山、三棱、木瓜、续断等,而现在在大多数药房却少见。

除此之外,还有炮制时间、炮制人员的素质等都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为确保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对于中药炮制工艺应以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做到遵古而不泥古,逐步实现中药炮制的规范化、现代化。

2.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2.1 消除药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药方中有的药物的某一作用不利于治疗,会影响全方疗效的发挥利用。所以需通过炮制调整其药性,让其更好地适应病情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1 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

某些药方中的主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可加入某种辅助药物,以达到制约主药不良反应的目的。如调胃承气汤是治热结阳明的缓下剂,而药方中的大黄与芒硝寒性极大,容易伤脾阳。在方中加入甘草,可缓和芒硝与大黄的速下之性,故甘草原方要炙用,取其甘温,善于缓急益脾之功。

2.1.2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部分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因为其自身某一作用与病证不符,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效。如干姜,其性辛热而燥,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在生化汤中则需用炮姜,因为生化汤主要用于产后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等。患者因产后失血,血气大虚。炮姜微辛而苦温,可温中止痛。然而在四逆汤中则用干姜生品,取其能守能走,力猛而速,功专温脾阳而散里寒,助附子破阴回阳,以迅速挽救衰微的肾阳。

2.2调整方剂的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

如果组成药方的药物不变,仅在药物炮制加工方面不同,也会使药方的功用发生一些变化。例如白虎汤是治伤寒邪入阳明,由寒化热证之方。由于寒邪容易损阳也容易伤中,所以立方用药都需注意保存阳气,顾护脾胃。药方中石膏、知母足以泻热,而用甘草的目的是顾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大寒伤中,故原方要求用长于补脾益气的炙甘草。

2.3提高临床用药药方疗效

2.3.1增强药方中部分药物的作用

要将药物进行炮制,使有效成分溶出并保存。根据情况调整药性,使每种药物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三子养亲汤药方中的白芥子和紫苏子,这二者都需要进行爆炒。中医学理论认为治痰治标在于顺气,治本在于健脾燥湿。但是对气实喘重者而言,应治顺气降逆为本,治痰为标。三子养亲汤的对症恰好是气实而喘重,痰多又食欲不振。所以此方的主要功效就是化痰消食,降气平喘。白芥子爆炒后温肺化痰作用会显著增强。药方功效与患者病证相符合,以达到化痰消食、降气平喘的目的。紫苏子在爆炒后温肺降气的作用会明显增强,从而达到温肺平喘、降气化痰的目的。

2.3.2充分发挥方剂的综合疗效

通过净制工序实现充分发挥方剂的综合疗效。如二妙散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基础。药方中的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谓主药,苍术苦温,燥湿健脾,既可祛已成之湿,又可祛湿邪之源。黄柏如果不去掉粗皮,会减少黄柏的实际用量。药方燥湿作用虽强,但是清热功效不足,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导致热邪反增。而且黄柏的粗皮,巴戟天的木心,金樱子的毛核,山茱萸的核都不是药用部分,且所占比例较大,如果不去除掉,会导致该药在方中的实际比例缩小,无法发挥全方的作用。

2.3.3加强药方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由于组成药方的中药常常对多个脏腑、经络有作用,但通常情况病人并非多个部位发生病变,用药时可能药物作用发挥不集中,甚至对没有疾病的部位造成副作用。为使药物疗效集中于病变部位,多加入辅料炮制,以使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增强,又不干扰其它脏腑。

2.3.4提高药方总体疗效

中药大多是一药多效,但是药方中往往并不需要发挥全药的作用。例如麻黄汤中的麻黄具胡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功效。因此用这个药方时要生用并且去节,目的就是取其发汗平喘作用。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升阳举陷,但用量不宜太多。如果是老人与婴幼儿,表证已显效,喘气咳嗽未治愈但是不严重的,可采取蜜炙、麻黄绒以达药证相符。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宜生用,且一般用量比较大。其生品有气味俱薄,轻清升散,和解退热的功效。

结束语:

中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药体系。一直以来被民众广泛接纳,同时更彰显了我国特有医药理论,让外来学者为之折服。相对于传统手段制药的效率与毒性相平衡,炮制无疑有着绝对的优势,但相应的药性也被削弱。虽保证了药物安全却无法真正发挥药物本身的功效,所以还需深入研究才行。

参考文献:

[1]汤小平.浅谈中药炮制质量分析方法与药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5,13(5):56-57.

[2]王静.浅析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J].健康世界,2016,17

[3]许晶.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J].健康世界,2019,02

论文作者:许遵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及药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许遵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