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中的色彩引导控制论文_赵立文

城镇规划中的色彩引导控制论文_赵立文

南宫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南宫 055750

摘要:城市色彩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视觉所感知到的色彩总和,是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城市重要的视觉标志。城市本身是一种色彩的综合表现体,人们生活在城市里,就是生活在某种形态色彩关系之中,和谐、良好的城市色彩,体现着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文化构成表现,更隐喻着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价值和文化时尚。通过综合地方特色,提炼文化内涵,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整体上协调统一,局部色彩依据环境、城市功能的不同,在协调中保持多样性,达到即和谐统一又丰富多彩的效果。

关键词:城镇规划 色彩引导 城市空间

前言: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城市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更是一个地区文明传承和文化识别的重要载体。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特色消亡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城市空间趋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在视觉层面所能感知到的城市空间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就是形与色。城市可以理解为由形与色共同构成的场所。实验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质感等。因此,色彩作为人眼最先感知到的信息,是城市特色风貌最直观、也是最易于理解的要素,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城镇自身存在的色彩问题: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城市景观秩序混乱,城市的地域差别迅速弱化消失,城市的色彩越发混乱等等,城市的特色不复存在,“千城一面”、“千城同色”成为城市景观形象的普遍现象。

1.1城市色彩整体性的问题即主色调的缺失

目前小城镇的城市色彩缺乏秩序,呈现出异常混乱的局面,建筑色彩生硬,户外广告牌匾颜色杂乱,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色彩缺乏基本的联系和协调,对城市景观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传统时代,城市色彩受当地社会经济、技术材料及风俗习惯等的限制,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用色习惯,自然的形成了一种风格。而现代城镇中,新材料不断涌现,人们为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刻意的求新存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色彩,但也为色彩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城市色彩犹如脱缰野马,任意驰骋。

1.2协调导致了多样性的缺失

近年来,城市风貌街区的保护成为社会的共识,受到了政府和各界等多方面的关注,出现了新老建筑、地方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融合问题。对此,各界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协调。然而对协调的理解却被简单化概念化,好像只有相似或是相同,才是协调的最好结果。这种看似协调,弱化了历史建筑的感染力,新建筑产生了鱼目混珠的效果,大量建筑不顾具体实际情况,简单套用,成了色彩风格模仿秀,对城市风貌景观造成了很大破坏,在同一城市的内部,很难感受到不同区域之间色彩风格的差别。这一趋势导致的结果是城市景观多样性和特色的缺失。

1.3色彩的污染严重

城市色彩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内在文化特征的外在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市色彩已经不单单是美学和文化体现的问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色彩所能采用的颜色五花八门,人们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和等级观念的影响,随心所欲往往成为城市色彩选用的路径,开放的心态和随波逐流的心理,也使城市的色彩环境变成了一个大花脸。一些颜色艳丽的建筑构筑物,对人们造成了心理恐慌或阴影,而一些刺眼的材料色彩,更是造成了城市治安、交通等问题。这些色彩污染是城市色彩中最基础的问题,也是预待解决的问题,甚至比美学和文化问题更重要。

2 基于城镇空间的城市色彩研究

2.1色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笔者所在的城镇是一处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鲁两省交界处,属于华北平原,是历史上著名的“旱码头”,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的西北角方向,有一支渠改造建成的人工湖,是河北省南部毗邻县城最大的人工湖,更是省级湿地公园。湖边有“中国第一佛塔”的普彤寺,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抓手。

该地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故乡,京剧文化普及程度之广、热爱程度之高非同一般;该地还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集聚地,为全省30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清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的张裕钊撰文并手书的“重修南宫县学记”碑,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由他所创的“南宫体”书法,风靡海内外。民间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拥有舞龙灯、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20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2城镇色彩引导与控制:

2.2.1引导控制原则:

1、城市色彩应体现该地地方特色,依托其悠久历史,结合文化特点,合理运动人工色予以搭配和补偿,充分体现城市特色;2、与该地城市自然环境协调,城市色彩宜以暖色系、低彩度的色彩为基准,使整体城市色彩与蓝天、绿树等自然背景色彩协调,并充分考虑北方城市的气候环境特征,适当提高建筑色彩明度;3、和谐中保持多样性,整体上协调统一,局部色彩结合环境、城市功能的不同应有所变化,达到即和谐统一又丰富多彩的效果,大规模开发建设应根据地块的特征加以考虑,鼓励建筑师挖掘地块色彩特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和色彩之间的关系;4、体现场所功能性,通过合理的色彩运用来强化城市规划效果,成为建立有序城市风貌的辅助手段,滨水绿地,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应以该区的景观特征为基准来引导建筑色彩。

2.2.2搭配比例:

采用“主色调、辅色调和点缀色”三类控制和引导表示,以形成稳定、整体的环境色彩。

1、主色调,外墙面主要的配色对象,在人的视野范围内面积最大,观看时间最长部分的颜色,占75%;2、辅色调,外墙面其他配色对象的颜色,其色彩在色相、亮度和饱满度上应与基本色相协调,并允许有所变化,占20%;3、点缀色,建筑中需重点加以点缀的颜色,如建筑入口、标志屋顶、檐口等细部装饰,其面积应不大于辅助色的面积,其色彩在色相、亮度和饱满度与基本色有较大的变化,占5%。

2.2.3总体色彩控制:

建议城市主色调体现“明快、淡雅、和谐”的现代特征,以不同明度的灰色作为主色调,根绝城市空间的功能分区进行分类控制。1、居住区,建筑主辅色采用黄色系、红色系的暖色调系,控制明度较高的点缀色色彩,保持居住区色彩的协调统一,避免出现过于刺目的点缀色彩,营造温馨、轻松、愉悦、安全的色彩环境;2、公共建筑,色彩主色调为灰色系、黄色系,主色调就选用彩度较低的淡雅色,辅色调应采用富有稳重感的中彩度色彩,立面的底层及局部构件可以采用和主色调协调统一的点缀色,可根据功能特征选用多种的点缀色,以体现理智、高效率的建筑形象;3、工业建筑,主辅色调选采用低明度色彩,如灰色系、蓝色系,形成稳重的工业园区环境特征,控制点缀色明度和色彩。

结语:

城市色彩不仅仅是从美学意义上探讨如何获得协调的视觉效果,为城市创造和谐的色彩景观,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保护、延续地域性的文化和传统,实现现代化与地域性的共存。良好的色彩规划,可以让空间变得充实富有活力,可以融合和弱化城市建设当中的许多矛盾,它往往能以最小的代价产生极大的效能。独特的城市色彩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鼓励和倡导城市色彩的多样化,以人的需求为目标,避免色彩污染,努力寻求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温馨的、积极的、美丽的、安全的城市色彩环境。

参考文献:

[1]尚磊. 城市色彩文化与色彩控制导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程嵘.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初探[D].中南大学,2010.

[3]廖宇. 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2007.

论文作者:赵立文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城镇规划中的色彩引导控制论文_赵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