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梁敬育,陈润权

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梁敬育,陈润权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523808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皮革类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并且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皮革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检测部门及消费者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总结近年来一些国家级质检机构对皮革产品进行统一监督抽查所检验出的质问题包括皮革强力、皮革色牢度、皮革有害物质以及皮革异味等质量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分析。

关键词:皮革产品;产品检验;质量问题

引言:

近年来消费者对皮革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相关质量检测部门对皮革的质量检测也在不断深入。笔者通过收集一些皮革质量检测报告发现,皮革类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皮革不够牢固、皮革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皮革异味等。以下就是针对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 皮革强力

1.1 衡量皮革强力的重要指标

皮革具有的抗撕裂力是衡量皮革质量的重要指标,测试这一指标的方法是将皮革放在具有撕裂力度测试的仪器上,通过观察皮革能承受最大的力度值来判断皮革最大抗撕裂力。抗撕裂力简单来说就是皮革对抗外力防止撕裂的能力,皮革的抗撕裂力直接决定了将来皮革是否足够耐用。国家质监部门对不同皮革的抗撕裂力也进行了不同的规定。

撕裂力的概念: 是将规定形状的矩形皮革试样 ( 中间开有孔洞) ,放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两个夹具的测试钩上,拉力试验机运行时达到的最大负荷值为试样的撕裂力。撕裂力也可解释为皮革抵抗外力撕裂作用的能力。皮革服装要保证正常穿用,必须有一定的撕裂力指标来支持。服装用皮革规定: 羊皮革≥ll N,牛马皮革≥13N,其他小动物皮≥9N。皮革耐折牢度是衡量皮革及涂饰层耐弯折性能的指标,人在行走时,鞋面材料会发生无数次的弯折,这就需要鞋面革有一定的耐折牢度,以保证皮鞋鞋面材料在一定的穿用时间内,不出现裂纹,无损坏,因此涂层耐折牢度是鞋面革的一项重要指标。皮革试样在规定的测试仪器上往复曲折,直至革面或革身产生变色、起毛、裂纹、起壳、掉浆等现象为止,以曲折次数表示皮革耐曲折性能的好坏。制革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准备、鞣制、整饰三大工段。准备工段是将原料皮变为适合鞣制状态的裸皮,鞣制工段是将裸皮变成革,使生皮发生质的变化,整饰工段是使革在外观和性能上达到使用要求。

1.2 皮革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1)准备阶段的主要工序包括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脂、软化和浸酸。准备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料皮上一些对制革无益的成分,比如: 毛被、血污、脂肪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质等。并对原皮的胶原纤维进行松散、软化处理,以利于后工序的加工处理。

(2)鞣制阶段,主要工序包括预鞣、鞣制和复鞣。这个阶段是制革的关键阶段,通过鞣制工序,胶原纤维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即从生皮 ( 原皮) 转化为可以长久保存的、具有使用功能的皮革。

(3)整饰阶段

主要工序包括削匀、中和、染色、; 干燥、平展、磨革、涂饰和压花。此阶段主要是对鞣制后的皮革进行整饰,从而得到不同花色品种的皮革。比如,经过染色、涂饰和压花得到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皮革,通过削匀、加脂和填充等得到不同厚度、不同柔软程度的皮革。从制革工艺上来看,皮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准备阶段和鞣制阶段,以及整饰阶段的削匀工艺。消费者选择皮革时,应选滑爽、柔软、丰满、弹性好,厚薄一致的皮革,这样的皮革是好的工艺制作的皮革,强度之然就会高些,反之则强度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皮革中甲醛等物质

2.1 皮各中有害物质分析

皮革中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在皮革的制作过程中,要加入甲醛等物质进行鞣制或在色彩固定过程中使用。甲醛是一种对人类身体有害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甲醛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可以使人发生各种病变,严重者可以引发呼吸道或者皮肤炎症,欧盟已将甲醛认定为致癌物。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限定皮革中的甲醛含量。皮革中还含有六价铬离子同样具有毒性的物质,六价铬离子对人体极为有害,若皮革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六价铬离子将很有可能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导致皮肤损伤和引发人体病变,甚至有致癌作用。

2.2 有害物质控制问题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六价铬离子在皮革中的含量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制。但在现实生产中却不容易控制住六价铬离子,因为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加入三价铬离子,但通过复杂的生产过程三价铬离子将可能变为六价铬离子。导致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和皮革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关,因此很难控制六价铬离子的形成。含有偶氮基的染料对人体也是十分有害的,含有偶氮基的染料被称作偶氮染料。若在皮革加工过程中使用含有偶氮基的染料,将会致癌,因为含有偶氮基的染料能够释放出一种或多种含有致癌芳香胺的物质。

3 皮革色牢度分析

皮革色牢度指的是在将来使用皮革的过程中皮革是否能在酸、碱性试剂、汗液等侵蚀的条件下,或在摩擦使用得过程中,保持不掉色的性质。色牢度不强的皮革在将来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皮革美观度。色牢度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摩擦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指的是皮革在经受摩擦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其表面颜色或涂成的耐久度。测试皮革的色牢度使用的方法是用白色毛毡,在零点五千克或一千克的压力下反复摩擦,用标准的评测卡来评测白色毛毡的沾污情况。消费者可以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皮革摩擦色牢度是皮革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皮革的整饰是最影响皮革色牢的一个工艺,皮革染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吸附、扩散、固定三个阶段。在染色的整个过程中,酸碱度、染色时间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影响皮革将来的色牢度。如果酸碱度PH 值偏低,染色的色彩将过浓但渗透不足。如果染色时候 PH 值偏高那么染色剂的渗透将会偏深,染液中剩余染料过多,表面颜色浅。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前期的 PH 值高,以提高皮革色彩浓度,后期降低 PH值以使颜色固定。这个过程中如果对酸碱度控制不力,将会对皮革的颜色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影响皮革将来的色牢度。

4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

基于红外光谱法可以对不同形态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可对皮革产品进行定性分析。依据红外光谱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都随化合物不同而各不相同的特点,将牛皮革、羊皮革和聚氯乙烯(PVC)革的红外谱图进行比对和剖析,并用于皮革产品的检验。市场上皮革产品种类繁多,鱼目混杂,常常需要对皮革产品进行鉴定。红外光谱法可以对不同形态物质进行结构分析,该法具有特征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都随化合物不同而各不相同,是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可以对皮革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本文采用红外分析中的ATR技术,对皮革产品进行检验,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用ATR-FTIR技术可以对皮革产品进行ATR的测定,从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原理及实验证明,该技术能对皮革产品进行快速识别。不同物质产生不同红外光谱图,即皮革成分的不同使得测定的红外光谱图不同,从中可以鉴别出皮革成分,ATR-FTIR技术分析皮革产品能满足皮革成分鉴定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建立相应的谱图库,利用谱图查找,对比,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鉴定出皮革。

5 结语

皮革的原材料和皮革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都对皮革生产成形后的味道有影响。皮革的异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部分皮革甚至因为加工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皮革异味,从而严重影响了皮革的质量。所以必须就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促进生产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大伟.关于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8)

[2]刘畅.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15)

[3]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25(05)

论文作者:梁敬育,陈润权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皮革产品检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梁敬育,陈润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