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分析论文_周德成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分析论文_周德成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21002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智能化的研究也在逐渐的深入。一直以来,继电保护技术都为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且随着新时期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开始转向保护、控制、测量、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据通信一体化,从而有效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推动了企业的电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着重探讨了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新特点,以期为电力相关行业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

进人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就促使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在建设电力上投人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就大大的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脚步。同时在智能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想充分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就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并且做好它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正常的运行。

1 大数据下的智能电网

大数据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新发展的一种数据处理方式的统称,这些数据的特点有数量巨大、种类繁杂、来源广泛等,处理方式使用高新技术做到对数据的迅速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处理。“大数据”的含义不仅是指数据的容量大和种类多,还涵盖了相关的技术理论和程序设备。

我国对于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逐渐构建以自动化、计算机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统一的坚强的智能化电网。

新时代的智能电网是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大数据下的智能电网在使用时会不间断地产生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会被智能设备手机处理,建立一个关于电网系统的数据库。其中的数据被处理分析,继而反馈给电网各部分的系统,从而对电路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将波及范围尽可能减小,使整个系统尽快恢复正常。

与传统电网相比,大数据下的智能电网更侧重于对运行产生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其主要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利用价值密度较低、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2 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2.1可再生能源并网

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其中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是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能源,应用较为广泛,且前景较好。但是从现阶段新能源的应用状况来看,仍然在电能质量、电网运行、故障电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来源不稳定、并网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引起的。我们以风电为例,将其接入电网后可能会出现保护误动或者电流保护II段拒动问题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风电接入电网系统之后,会对电网的电流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现象,一是,给接入点上游带来分支电流,二是,给接入点下游电流保护带来助增电流,从而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如果风机接入点相邻馈线存在故障,那么也有引起保护反向误动问题的风险。而故障电流产生的规律以及特点与风机的工作状态、接入类型以及控制策略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电网的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特征的复杂性也要求风电接入必须要有继电保护装置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使小短路电流产生较大的系统阻抗,增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那些有较大变化的电流互感器来为电网提供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超高压交直流混联

根据我国的电网发展规划,网架结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其中继电保护技术必须要具有更强的分流处理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网发生故障时,电网非周期分量会由于电压等级的升高而变慢,暂态特性的复杂性也会增强,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谐波分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互感器要具有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滤波和直流分量处理,以为电网安全提供保护。另一方面,高压交直流混联会引起一系列的电容电流问题、交直流互联暂态特性与计算误差问题以及同杆双回线路的零序互感和跨线故障问题等,这些都要求继电保护设备必须要进行特殊处理。另外,电网暂态特性日益复杂,也使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的区分更加复杂,加大了继电保护内部使用谐波判据的难度。

2.3 智能设备以及新型电子传感器的应用

对于智能电网来说,其智能化非常高,可以自动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判断和分析,这样就促使其存在一个智能化的控制设备,并且这个设备能够对系统中的各个元件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其还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可以全面的覆盖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例如:电力能源的发出、输送、转换以及使用等,其中电压传感器是一种主要的体现形式,因此在建设和应用智能电网的时候,可以在智能设备上安装智能传感器,那么就能够及时的收集数据信息,从而就能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促进评估工作的稳定开展,也就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故障的维修,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性能。

2.4 广域保护

广域保护技术的目的是划分智能电网的运行区域,在分区域的状态中落实继电保护,也就是在智能电网的“域”中实现继电保护。将系统控制的范围扩大,提高各部分的检测深度,较为精准的发现可能会出现的电路问题,加快问题处理的速度与能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地方:1)自动控制,作用是控制整个电路网络的运转。在发现可能引起电路网络不正常运转的潜在问题时,可以在无人为参与的情况下,对故障区域进行干预,实施解决方案,确保了电网能够及时纠正问题区域。2)继电保护,就是自动控制所实施的系统自己产生的解决方案,一个有效的处理办法影响着整个电路网络的运行效率。继电保护技术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它与自动控制配合,能够极大地保证在整个控制区域中落实继电保护,确保广域保护能够满足电路网络的要求。

3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发挥的作用

3.1 预保护功能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注意其子系统的不平衡功率,以及控制系统的状态,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起到预防作用,进行事故预警和保护,达到智能电网的新需求。

3.2 使输电断面的安全性提高

在输电线路中全面发展其过负荷保护措施,可对连锁过载跳闸进行自动预防,避免停电事故大范围发生,对电网的保护力度进行强化。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使电网的运行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继电保护装置在智能电网中发挥作用,提高输电断面的安全性。

3.3 使智能电网安全、有效运行

继电保护技术中包含的体系十分完整,可以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明确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与实现方法,设计继电保护、保证其运行、完善维护技术,因此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电气元件的故障发生率,使智能电网保持正常运行。

3.4 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的特点是全方面的,能够与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相呼应,并且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具备了自动整定技术、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装置性能也得到提高,使智能电网在传输电器量信息时更加便利。与互联网相互连接的继电保护系统使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具备智能化特性。

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电力网络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推进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继电保护的观念、目标、实践内容也在改变,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其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邵宝珠,王优胤,宋丹.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东北电力技术,2010(2):11-13.

[2]江盈文.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6):49-54.

[3] 贺方.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13(14):137-138.

论文作者:周德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分析论文_周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