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社会形态的状态模型研究_历史政治论文

几种社会形态的状态模型研究_历史政治论文

几种社会形态的国家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形态论文,几种论文,模式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确立之后,即同时开始对自身社会的国家模式进行塑造,这种塑造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进行着,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塑造自身的社会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即使同属于一种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的国家和民族,在塑造自身社会模式中,也各自有着不同的构思,存在着极大差异。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人类最初的三种国家模式作了精辟的论述,他通过对雅典国家的产生,罗马的氏族和国家、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三种类型的国家的分析,展示了人类早期形成的不同国家模式的特点。

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中把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古代国家,划为21种文明模式,并从中选取了三种模式作为典型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犹太模式。

宏观人类社会,以古到今,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塑造的国家模式各具特色,同属于奴隶社会形态,埃及和希腊的国家模式不同,印加帝国和罗马不同;同属于封建社会形态,西欧的封建王国和印度,中国的封建国家不同;同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英联邦国家和美国不同,北欧的国家和南欧的国家不同。有的国家模式显示出一种稳定结构状态,如奴隶制社会的埃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加拿大。有的国家模式则呈现出一种动荡的状态如奴隶社会的西亚各国,封建社会的阿拉伯帝国,资本主义的南欧诸国与南美洲各国。

本文旨在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国家模式进行初步考察和研究。

一 奴隶制社会典型国家模式

埃及模式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国家模式,有的历史学家把它们称之为“文明模式”,如汤因比和施本格勤,差不多在同一阶段,出现于地球的中段轴线上,有数个典型的模式即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国家,埃及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希腊和罗马模式还有南美洲的印加帝国模式。

埃及奴隶制国家形成于公元前2100-2686年,缔造者系来自底比斯的边区人,国王美尼斯。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掌握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国家形成后即开始统一管理灌溉系统,法老既是一国之君,又是一国之神,其下设有各级官吏,最高为宰相,宰相之下设有一批大臣,分别管理财政、水利等事务。

埃及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统治结构严密,人神合一,金字塔就是该模式的象征,是奴隶制国家模式中之最刻板的原始模式。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埃及社会做如下描述:“这个社会存在了大约四千年之久,但是其中的一半时间,我们可以说埃及社会并不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可以说是一个死了的有机体,只是还没有下葬罢了”(汤因比《历史研究》第1部第38页)。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国家模式创造的古文明──巨大的建筑和工程事业,它的经济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惊人的。

可是在精神生产领域,古埃及模式的收获是贫脊的,无法同古希腊模式的创造相比拟。

阿拉伯国家模式

环视整个西亚地区的奴隶制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同埃及有所不同,由于这里在地理上处于多民族交汇之处,显得是一个活跃的大舞台,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兴起与衰亡,频繁交替,巴比伦、亚述、赫梯、波斯、菲尼基、犹太……这些国家模式的特点是结构不甚严密,呈现动态性、不稳定性,变化很大,具有天方夜谭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每一个国家模式存在的时间都不长,在地面上给后人留下的成果不多,而在精神生产领域却留下了不少有较大影响和神奇魅力的东西。

这一地区大部分是城市国家如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以塞姆人在两河流域建立的三大帝国即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为主。这一类型的国家,商业较为发达,法制严明,土地掌握在国家贵族、僧侣手中,他们把一部分土地租给贫苦农民。而城市工匠生活优于农民,巴比伦商队往返于各城市间,进行商品交换,据考古发掘该地区有不少帐单、货单。上面有男人和女人的签名,可见当时的妇女也参予商业活动。国王通过书记官上传下达,了解各地情况,并采取措施。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表明当时的法律已达到的可观水平,其中涉及到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的继承;关于劳动报酬和责任事故的追究和保护孤寡等。

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模式

最典型的是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国家,前者是一个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其国家结构是由执政官和贵族会议构成上层权力机构,执政官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贵族会议掌握最高审判权,实行终身制,经过梭伦改革后,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与雅典相对的斯巴达则实行的是奴隶主寡头政治,设置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权力不大,战时,一个国王带兵出征,一个留在国内处理事务。长老会议由两个国王和28个长老组成,长老是从60岁以上的贵族中选出。终身制。30岁以上的男子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对长老会议的决议进行表决。但只能以呼声的高低来表示议案是否通过。监察机构由五名监察官组成,每年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模式

约在公元前509年初步形成,最高权力机构是元老院,由贵族和退任的政官组成,终身任职,它决定一切内外政策,批准或否决百人团会议的决议,监督执政官的行动,百人团会议每年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我们不能不看到正如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所写:“这一非常的政治成长虽然是西方类型的近代国家的前驱。”“创制法律的权力归人民大会的思想被确立下来了。部落或百人团会议,是全体公民的会议,每个会议有它自己的官员。”(《世界史纲》第461-462页)

该模式的权力斗争一直比较激烈,从罗马共和国的历史来看,其中既反映了贵族派与民主派的斗争,也有独裁者之间的争权夺利。从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到元老院对他们的迫害,我们可以看到贵族出身中的有远见的保民官,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提出到改革方案不但受到上层权力机构的阻挠,而且他们本人也受到残害。在罗马的历史上,往往是独裁者取得了胜利、苏拉战胜了马略,一派上台就残杀另一派,使意大利血流成河。从庞培、克拉苏、凯撒的“前三头同盟”到凯撒的集大权于一身,成为没有君主名义的君主,凌驾于元老院之上,最后被反对派刺死。从安东尼、屋大维、雷比达的“后三头同盟”到屋大维确立的绝对专制的元首制,他身兼元首、元帅,终身保民官数职,总揽行政、军事、司法、宗教大权。

于是,在城邦制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罗马共和政体发展为奴隶制帝国政体,因为罗马的军事扩张使其成为一个横跨地中海的奴隶制帝国,代表罗马城邦奴隶主利益的机构必然要被代表整个地中海区域奴隶主利益的机构所取代。

印度雅利安人国家模式

从公元前9-8世纪,在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小型的雅利安人国家,国王最初是从贵族中选举产生,以后逐渐变为世袭的。起初,还通过“莎巴”和“萨木提”两种会议限制国王的权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称之为瓦尔那制度,这个制度把社会分作为四个等级的人,即婆罗门瓦尔那──系第一等级,刹帝利瓦尔那是第二等级,吠舍瓦尔那是第三等级,首陀罗瓦尔那是第四等级。四个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世袭制。此种模式非常呆板,机械,极不利于精神生产的发展。

二 封建社会的国家典型模式

从公元前3世纪到15世纪,在地球的中段地区自东而西先后出现了四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模式,即中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

中国模式

世界史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是中国,约在公元前3-5世纪先后建立起的秦汉帝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封建国家模式,这个模式的塑造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理论准备和军事兼并,才得以完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这个国家模式的塑造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经过了百家争鸣和诸侯列国统治者的选择和较量,秦始皇采用了法家学说,统一六国,才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封建国家,天下分为36郡,进行管理。强化了国家机器,但这个国家模式存在的时间不长,在秦始皇去世后不久即在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的烽火中毁灭了,代之而起的是汉王朝建立的封建国家模式,这个模式吸取了前一模式的教训逐渐抛弃了法家学说,代之以儒家学说作为塑造的理论,但是始终保持了大一统的国家模式结构,经过了几个朝代,这个模式逐渐完备和固定下来,概括起来这个模式的特点是:

(一)中央集权式,即皇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二)权力的更迭采用世袭制,除非在一个朝代被另一朝代取代时,往往通过武力手段。

(三)各级统治机构较为严密而不松散,国家机器的权威性较强,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州官、县官。

(四)对各级官吏的选用一般均采用严格的考试,即科举制,也有部分官吏采用推荐,保举,但被推荐者亦需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方可,当然也不乏有通过裙带关系而爬上较高权力地位者。

(五)政教分离,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欧洲和阿拉伯地区,人们信仰各种宗教,不论是道教、佛教或其它宗教,但宗教一般不干预国家政权,宗教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另一个世界,同国家之间是另一种比较超脱的关系,它是一种人们进行自我修养和超脱凡尘的境界。由于中国古代早期创造的文化具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对于本地区各民族的塑造,起了巨大作用,同样它在塑造封建国家模式中自然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凝聚作用。

西欧封建制国家

包括法兰克王国、英吉利王国,它们是在日耳曼人灭了古罗马帝国的基础上,由法兰克人和盎格鲁·莎克逊人、诺曼人所建。其主要特点是:

法兰克王国:

法国现代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博士在《法国史》中写道:“公元一千年左右,实际上统治法兰西的是一些强大的诸候,他们的影响、威望、财富和力量都远远超过法兰西岛那位小小的国君。”

这个王国的一个特点是由诸候推选国王,到了加佩王朝之后,太子由父王公开指定,然后由大主教召集诸候欢呼,即位。总的来看,王权不大,一般只有在国王的领地上才得到尊重,或在军事上,外交上才表现出来。“在法兰西的领土上,很自然是权力分散的”(《法国史》商务印书馆第71页)。地方上的权力属于统治这个地区的领主,国王只不过是高一级的领主,领主和国王之间的关系相当松散。”(同上书第71-72页)

法国的史学家把这种封建制度比做为一座由大大小小的领主构成的金字塔,而国王高居塔尖但仅仅是名义而已。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模式

这个封建国家地处欧亚之间,是在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既不同于西欧的封建制国家,也不同于邻近的阿拉伯帝国。这个封建国家乃是在东罗马奴隶制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适当东西方之间,是各个民族进行较量的一个险要之处,所以,它要维持下去,国家机器必须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功能,因此具有下列特点:

(一)行政军事化。拜占庭帝国行政区划分以省为基础,各省由主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将军统治。帝国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代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

(二)政教关系密切。皇帝不仅自称“奥特克拉特”即君主,而且自称是“艾沙波斯特罗”即相当于传道者,皇帝在挑选主教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阿拉伯帝国模式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第359页)

伊斯兰教的迅猛发展促使阿拉伯地区从分裂走向统一,经过东征西战,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形成,从此,哈里发不再是部落的酋长,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神权君主。“在这一君主政体所提供的秩序与保护下,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在随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全球通史》第360-361页)。

该国家模式的特点是:

(一)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集宗教、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宗教的作用相当之大,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宗教建立起来的。

(二)最初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个人不得占有,后来随着版图的扩大,贵族和寺院也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三)权力的交替是通过宗教和世袭相结合进行的。

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国家模式

当人类走出了中世纪进入到这一时期──近代,一批思想家先后为塑造一种新的国家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构思。“欧洲开始为自己思考”英国作家韦尔斯用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道出了当时的时代精神,首先,在13世纪初,英国牛津人,罗吉尔·培根就开始向人类大声疾呼:“不要再受教条和权威的统治了,看看这个世界吧!”(《世界史纲》第821页)

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和宗教改革家都为建立一种新的国家模式扫除了种种障碍,而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为它作了实际的准备。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卢骚、伏尔泰,美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杰弗逊、富兰克林、华盛顿等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模式作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可以称得上是资产阶级国家模式的总设计师。

英吉利君主立宪制国家模式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早的一个国家模式,也可以说是这一社会形态的长子。它形成于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虽然在14世纪即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萌芽,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孕育,它的第一个国家模式却首先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岛国产生了。她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和改变,终于确立下来。人们把这个国家模式称之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议会,议会分作上议院和下议院。议会的执行权力机构是议会政府。

(二)国王被作为王室和帝国体系的礼仪上的、不负政治责任的、活着的象征,但在国王的传统和威望里还潜伏着不少权力。

这一模式为尔后不少国家的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所建立的政权所仿效,英联邦国家大体上都以这个模式为样板。近代史以来的实践表明,该类国家模式相对来看,政治上比较稳固,较少发生动乱。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丹麦、北欧诸国。

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近代国家模式

自15世纪末叶哥仑布的航行和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古老的社会形态受到了巨大冲击,逐步沦为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分别把它们的国家制度和文化,宗教移植到了美洲,经过二个多世纪的统治,到了18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所属的北美十三洲,孕育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便是从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所通过的《独立宣言》明确所宣告的独立战争。

在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国家模式的产生,都是首先通过战争之后,夺取了政权,究竟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国家,这对于该地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美利坚的第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由55名代表经过16个星期的辩论,设计出这个国家的上层结构,制定出了《美国宪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它使这个新国家在一场革命战争之后免于分裂,并使国家权力和各洲权力之间保持了平衡,制约与均衡这一独创体制,保障了联邦政府的稳固。

为了设计这个模式,美国的第一代国家领导者们绞尽脑汁,首先,他们确定要建立一部宪法,“由于他们与英国君主有着不愉快的历史,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总的说来应成立某种共和国,但他们又不太愿意把很大的权力赋予一个中央政府,即使这个中央政府是他们自己缔造出来的。”(《美国建园史话》卡罗尔·卡尔金斯编第102页)

这些开国元勋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争辩,当时乔治·华盛顿功成身退,隐居于他的弗农山庄,他怀疑他所领导的这一场流了如此多的血汗的革命是否落了空,莫里斯写道:“宁可选择现在就成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政府,不能任二十年后产生暴君。”

美国的这些第一代领导人,为了创立一个新的全国政府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两名弗吉尼亚人詹姆斯·麦迪逊和埃蒙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阅读了许多卷的历史和政治书籍,他们极力想寻求一个方案,既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保持个人自由的愿望,又能实现国家的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于是他们拟订了一个方案提出来,主张成立一个三权──行政、立法、司法──平等的联邦政府,每一种权都可对其它权起一种制约作用。这个方案很快获得了通过。经过三个半月的对每一个重要细节的争辩终于确定下来。

首先,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们制定了一部宪法即1787年《美国宪法》。这部宪法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精神把国家职权分为三个部门,即制订法律的立法机构,执行法律的行政机构、解释法律的司法机构。作为立法机构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每州选出的两名议员组成,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按各州纳税的人口比例确定人数并由各州选出,任期二年,到期全部改选。

国家行政大权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由各州选出的总统候选人选出,连任最多不得超过两届,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集中于最高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最高法院有最高的裁判权,还逐渐取得了监督立法和解释宪法的权力。

美利坚共和国依据这一宪法建立。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分权是它的指导原则,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它限制了权力的专横,避免由于权力的集中而产生暴政,这是立足于对以往所有国家模式的批判基础上。

(二)总统及其下属的任职时间不长,在美国宪法上明确规定,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一般不得连任二届以上,除非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如战争。这就限制了个人和一些人掌权时间过长而可能给国家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失误。

(三)权力的更迭是通过选举进行,一般均是在和平中转移权力,但也有一些总统受到政敌的暗杀。

法兰西共和模式

在世界近代史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构建其国家模式的过程可以说是经历了极其曲折和反复的斗争。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从法兰西第二帝国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间有多少人头落地,多少政治野心家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昨天还是人们欢迎的凯旋归来的英雄人物,倾刻之间又成为独揽大权的皇帝,最后遭到历史的唾弃。这段历史表明,在一个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欲建立一种新的国家模式是何等的艰难曲折。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到1879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形成,经过了近90年的曲折和反复,才真正确立了法兰西共和国模式。共和派从此可以有较宽裕的时间去塑造这个模式了。他们逐渐控制了国家庞大的行政机构,真正的国家领导职位,改组了最高军事指挥系统,力图使军队非政治化,同时在行政法院等重大机构进行了清洗取消了法官的终身任职,接受了一批严格顺从共和派的成员。

这个几经波折产生的共和模式其主要结构是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实行总统制,下设各部。

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统的权力逐渐加强,他拥有司法权,宪法规定最高司法会议由总统任主席,总统有赦免权、军事权、外交权、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职七年。

不设副总统是法国共和体制的一个特点,在总统缺位时,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国民议会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以省为单位组成选举团,议员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议会的任务是投票制定法律,它具的立法权、监督权、弹劾权。

两院议长名义上是超党派的,参议院议长是全国第二号人物,国民议会议长是全国第三号人物。

中央政府由总理、部长、国务秘书等组成,内阁总理由总统提名,得到国民议会确认。

按宪法规定,政府成员不得兼任议员,即当部长的不能再当议员,不得互兼。

在法国政府中形成一个高级文官阶层,他们不随政府的更迭而进退,长期在上层建筑部门工作,还可派驻到国营企业、半官方组织和私人企业中去工作。在法国设有政治研究学院,专门培养高级文官。

在中央政府之下是经济发展大区和省,全国共设有21个经济发展大区、包括96个省,每省省长由中央任命,集地方上行政,治安大权于一身,他不仅不向地方议会负责,而且置地方议会于其监督之下。每个经济大区区长(除巴黎外)由组成该大区的某一省的省长兼任。大区区长负责拟定该区的“国家计划”并对该区经济社团进行监督。

省议会议员由本省选民以县为单位用“两轮单记名”方式普选产生,不论人口多少,各县均为一名。该模式特点:

(一)中央政府权力较强,总统的权力较大,他拥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决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权力。各省省长及至市长均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省内的重大事务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指令办理。

(二)议会权力相对比较小,受到各种限制,如弹劾权是议会监督政府最有力的方式,但实际上对这种权力的使用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如规定弹劾案须经国民议会十分之一的议员签名方能受理,同时要获得国民议会绝对多数赞成才能通过,而且弃权或不出席者均算做支持政府。

(三)按经济发展状况分成大区,省的划分也比较细,一个面积仅55万1千平方公里,人口5426万的国家分为96个省,这有利于管理。

瑞士联邦制国家模式

瑞士联邦制国家模式是根据1848年制定的经1874年修改的瑞士宪法塑造的一个独特的资本主义国家模式。

瑞士是一个联邦国家,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即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联邦委员会由联邦委员七人组成,分任联邦七个部的部长,并轮流担任联邦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期满后经议会两院选举,由委员会的副主席(联邦不设副主席)任第二年的主席,其它委员根据顺序选出委员会的副主席。联邦委员可以无限期连任,如本人不提出辞职或退休。

瑞士实行两院制,联邦院和国民院,两院组成联邦议会,是立法机构,联邦院相当于上院,每州选2名,联邦官员可被选为联邦院议员但不得兼任国民院议员。国民院相当于下院,由公民普选产生,每24000人选出一名代表,议员任期四年。

议会有审议法案(立法)、制定预算,通过决算、宣战、媾和的权力。两院联席会议选举联邦主席、联邦委员、任命联邦法官、战时选举一名将军作为全军统帅。

瑞士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的国家。立法权归联邦议会。

这个国家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分权制和轮换掌权,自从这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模式建立以来,政治和经济上一直比较稳固。也很少出现个人专权和争权夺利的现象,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比较谐调,可以称得上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理想模式。

通过以上初步考察,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论哪一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对自身进行最初的塑造和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该地区社会的发展是否顺利与健康?是否会畸形发展?同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由于最初的设计者的素质(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理论指导,思路的不同)和历史条件不同,北欧诸国与南欧诸国不同,北美洲与南美洲不同,西亚诸国更是大相径庭。而最初的这个国家模式一经塑造之后,后来的继任者要想改变它,则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甚至付出很大的历史代价。

(二)人类对自身社会的塑造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塑造。最初塑造一般来看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和意志,古代的统治者们凭借武力征服统一某一地区后即恣他们个人的意志建立某一个国家,在权力结构上表现为专权。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考虑到权力的制约结构,西方从奴隶社会的塑造开始,即比东方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和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中均有相似于现代西方社会中的议会。近代之后,世袭的权力更迭方式逐渐在各地区被摒弃,国家对经济和文化的干预程度在不同的社会塑造中有很大差异。

(三)从各地区看,宗教对该地区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基督教地区的国家,无论是古代罗马和几乎整个欧洲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国家模式,在伊斯兰教地区的国家,宗教的势力对国家的干预也很大,而在佛教地区的国家,宗教主要是通过另一种比较超脱的方式,影响国家和制约社会。

(四)现代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体开始自觉的塑造自身社会,一个发达的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同时也在不断地反省自身,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需要经常处于自知之明和清醒状态,反之,一个社会如果不能经常进行自我认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待到问题已非常严重时才晃然大悟,那就必然要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

标签:;  ;  ;  ;  ;  ;  ;  ;  ;  ;  

几种社会形态的状态模型研究_历史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