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梅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陈 梅

【摘 要】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永 恒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找准着力点,教师只有在新 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认真研读教 材、重视情境创设、探究学习过程、注重教学反思,才能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研读教材、情境创设、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实效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 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 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 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人人都能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切 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使 用的媒介物。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 形和学习效果。应该指出,部分教师对学科本质、教材整体的 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对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教育价值不太理 解,成了“教参”传话筒。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钻教材,从而 实现照搬教材向构建课程转变,由“教课本”向“用教材教”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研读课堂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 目标,规定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使培养目标更加具 体化和具有操作性。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使课程与 教学成为稳固的、连续的、制度化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 准,对整个学科或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要求能略知一二,对以 课标有效指导某一章节的课堂教学说不清楚,对教学内容、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较肤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利用教材, 对教学不能融会贯通。导致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失去了课堂 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在研读课标的前提下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深入把握,以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准确 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2、整合教材内容。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的性质。实现照搬教材向构建课程转变,必须整合教材内容, 改变过分拘泥于教材的做法,把教材看作范例,注意利用一些 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注重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 结合。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教材 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多少,不同模块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 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整合教材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 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 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无论是什么教材内容,教师做出合理全面的分析整合,让教学

目标更好的达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情境创设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 感,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 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学 习信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明确目的。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 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 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 紧围绕教学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创设情境,及时引 导学生从“经历、体验、探索”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 问题,解决好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要使问题情境具体、 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是什么”“为什 么”“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有时代气息。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教 学情境的创设,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 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 息,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 会,关心国家发展。

3、要贴近学生。教学情境的形式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要遵循学生心理 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思考与探索。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 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 引学生。

三、探究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自主地 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 发展中的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 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点拔者的作用,激发 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才 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 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新课程 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 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 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注重教学反思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也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 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 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激发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教 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 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的前提下,认真研读教材、重视情境创设、探究学习过程、 注重教学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陈梅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