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简单思考论文_陶慧萍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简单思考论文_陶慧萍

□ 陶慧萍

〔摘要〕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 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 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 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 都是不妥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规则 思考

1 在师幼的共同商讨中产生规则

如果说老师自己制订一套规则让幼儿 去遵守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否真正适合孩 子,能让孩子理解?我想任何一项制度从产 生到制订到形成都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游 戏规则的产生也不例外。但幼儿存在一定的 年龄特征,特别是小班乃至小小班的孩子他 们的游戏制度能否在师幼的商讨中产生呢? 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小班包括小小班在开学 初期开区域活动时,都是由老师制订一套游 戏规则,比如:在游戏中不能随意到别的区 域去玩,在游戏中不能随意抢别的小朋友的 玩具,在游戏中要按顺序依次玩不能插队等 等。无一例外均是命令式的,孩子在游戏的 过程中只能遵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刚刚 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起到了约束作用。但是在 我的观察中发现时间稍一长,这种命令式的 规则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孩子天性是好动, 好奇的,他不可能对一种玩具一直感兴趣。 这时老师就应该思考是那里出现了问题?许 多老师不约而同的选着了投放更多的材料, 或者换区,在一段时间内幼儿会因为区域改 变或材料丰富而专注一些但时间稍长问题 继续出现,还是同样的问题。其实,当孩子能 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参 与的舞台,参与班级的管理,参与规则的制 订,参与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区域 游戏我觉得这时就能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 来制订一套新的规则,如何来遵守规则,如 果不遵守该怎么办?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间内,我看到这样一 幕:娃娃家内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玩着,忽 然负责烧饭的路路跑到正在专心帮“宝宝” 穿衣服的丽丽那,一把抢过娃娃就跑,丽丽 在一愣后马上起身就去追,结果两个孩子在 娃娃家内跑来跑去把娃娃家的东西弄得乱 七八糟,其他孩子一看他们在跑,好了一个 接一个都跑了起来。这时老师过来了,她先 阻止了孩子们的活动,又停下所有孩子的游 戏,把他们全部召集到身边后展开了讨论, “路路为什么要去抢娃娃?”“我也想帮宝宝 穿衣服,可是老师没叫我玩。”“可是小朋友 都喜欢玩同一个玩具,玩具又不够,那怎么 办?”“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玩。”“我们还能交 换着玩。”“还能两个人一起玩。”……在不停 的讨论中,一个游戏的规则产生了。老师接 着说:“好,小朋友们自己订了一个规则,我 们明天开始按规则进行游戏,如果谁不遵守 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半办?”“不让他玩。”“不 准他到娃娃家来。”“让他去玩别的。”……一 言一语中,一个约束遵守规则的规则又产生 了,“好,明天我们按小朋友制订的规则进行 游戏,老师做小小监督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在进行活动前明确规则

为了观察老师和幼儿是否真得进行昨 天的讨论,第二天我再次来到该班。区域活 动开始了,老师并没有急着进行活动的分 配,说:“小朋友还记得昨天的讨论吗?”幼儿 有的回答记得,有的说不记得了。老师开始 提醒昨天发生的事和幼儿说得一系列规则, 孩子们在老师地带领下明白了今天的活动 与以前不一样,因为有了新的规定,并且老 师还成了小小监督员。于是在进行游戏的过 程中,宝宝们都十分有序,当一个孩子不小 心出现状况时别的的孩子还会提醒他,指指 老师,那个宝宝立刻明白,在接下来的游戏 中会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看到着,我对 着班主任老师悄悄竖起拇指。智慧形的老师 呀,知道小班幼儿记忆力没有完全发育,不 能很清楚地记住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于是采 用了提醒和明示的方法告诉幼儿今天的游 戏规则是他们自己提出并产生的,让孩子明 白今天与昨天的不同处,要求孩子们自己有 目的的去遵守规则。同时,老师还明白幼儿 的自制能力差,不一定能很好的约束自己, 于是老师变成了“小小监督员”既参与了幼 儿的游戏可以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又巧妙 的暗示了幼儿要遵守规则。这种明确的指导 和暗示的督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规 则意识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培养和作用。

3 在活动中完善规则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 方面的问题,教师不应急着把解决问题的 “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试误中逐渐 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在观摩大班的区 域游戏时,发现孩子丰富的想象,看到他们 想象的成果通过建筑的方式一一呈现时,我 常会被他们折服,但是看到那美好的成果在 不经意间倒塌,或在无意中消失,我会有无 限的惋惜和失落。一次看到一个孩子辛苦地 建好了一座高楼,当他在专心建停车场时, 高楼被旁边建公园的孩子不小心撞塌,两个 人发生了争执,结果在争执的过程中又把其 他孩子的作品给撞了,这不是不守规则的结 果,而是在规则中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在 对待这些问题又是怎么办的呢?这是发生在 大班的一件事,老师发现了区域中的类似以 上的问题,她召集了全班孩子进行讨论,孩 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玩时小心一些, 就不会弄坏别人的了。”“在建构区内分好各 自的建构地块就不易撞坏别人的劳动成果 了。”“每次规定好进区的人数就会避免把别 人的成果破坏。”“选一个专管员负责维护秩 序,提醒注意不要破坏。”……在讨论的过程 中小朋友明白了要保护和尊重他人劳动成 果,同时如何爱护劳动成果的规则也在不止 不觉中建立了。在活动中由孩子们自己不断 完善的规则,不仅让孩子真实的感觉到规则 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自觉遵守 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明白了遵守规则就是尊 重他人,尊重自我。在完善规则的过程中也 培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有问题产生 应该如何面对。

我们知道,好习惯的产生是平时注重的 培养结果,好规则的形成也是平时不断实践 的结果,而区域游戏的规则更需要老师们在 平时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认真摸索、探求才能 形成,才能发挥它最大、最有效的作用,让孩 子们在游戏中形成自己守规则,守纪律的意 识和习惯。我相信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 们对区域规则乃至其它活动规则的思考会 日渐成熟,不断完善,而不是我上文所说的 寥寥数语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八幼儿园

论文作者:陶慧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简单思考论文_陶慧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