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理论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简析论文_张文杰,韩金凤

引经理论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简析论文_张文杰,韩金凤

天津武清中医医院 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引经理论和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密不可分,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补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他认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各归其经,则疗效更著。肿瘤多为病理产物积聚于脏腑经络而产生,这种病理产物多为痰饮、瘀血或痰瘀互结为患。这种结聚往往停留在某一经络或脏腑,治疗采用“辩证+引经+化疗”模式,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在患者病情整体把握上,加以处方用药。

关键词:引经;化疗

笔者在科室内曾观察治疗一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结合患者遍体生寒,考虑患者阴寒内盛、厥阴寒逆、浊阴上犯、结聚颅脑,发为大面积脑转移合并脑水肿,采用EP方案结合中药吴茱萸汤为主方的加味治疗,6周期化疗后脑部的转移病灶全部消失,患者恢复既往生活质量,KPS评分60-80,此病例引发了笔者对引经药物对化疗药物的影响的思考。

引经理论和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密不可分。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药物以寒热温凉四气配合酸苦甘辛咸五味,奠定了中医理论中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而归经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萌芽,《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论述。《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论述。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补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在其撰成的《珍珠囊》一书中最早创药物归经学说。书中对“归经”和“引经”的讨论几乎涉及著作中每味药。他认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各归其经,则疗效更著。临证中如归经不明,则难获得确效。其在《此事难知》中列九味羌活汤,开创了外感病分经论治的典范。后世医家在临证中多用引经药物而临床疗效确切,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讲到治疗头痛根据不同部位的引经药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常用的六经引经药:太阳经用羌活,阳明经用白芷葛根,少阳经用柴胡黄芩,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细辛,厥阴经用吴茱萸藁本;脏腑引经药如手太阴肺经引经药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引经药白芷、石膏等。在治疗肝气不舒时加入柴胡、香附可引药入肝,等等不胜列举。

在肿瘤这一恶疾的治疗中是否也存在引经药来加强疗效呢,回答是肯定的。原因个人分析有如下两点:

一、在中医理论的认识中,肿瘤多为病理产物积聚于脏腑经络而产生,这种病理产物多为痰饮、瘀血或痰瘀互结为患。这种结聚往往停留在某一经络或脏腑。如《金匮要略》中论及“疟母”的治疗:“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针对邪留胁下的疟母,采用滋阴清热、软坚散结而又兼入肝经的鳖甲作为主药来治疗,开创了临床诊治肿瘤性疾患治疗模式的先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世及当代医家纷纷仿此,如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由《金匮要略》鳖甲煎丸合《万病回春》回生丹加减化裁,而成化徵回春丹,此药治疗燥气深入下焦血分而成的癥积,现代多用体内恶性肿瘤如卵巢癌、腹膜癌等等发为臌胀、积聚等症状者。

二、在西医理论的认识中,肿瘤多为某一部位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所产生,发病的不同部位和起源的不同组织决定了肿瘤的不同性质。在西医的化疗中,化疗药物多为全身性的细胞杀伤,即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模式,用中药引经来为西药化疗提效也是西医学者思考的常见问题。西医研究引经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靶向性;2、增加药物的溶出;3、增加病变部位的血流量;4、改变作用部位的生化反应;5、促进药物通过生物屏障;6、促进药物靶位置的转运;7、促进黏膜分泌;8、改变离子强度和电荷【1】。而这种研究方式比较原始而简单,它的最大弊病是把中医和西医割裂开来,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唐汉庆等【2】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提出“西药本土化研究”,先对西药进行中医理论的性味归经等指导,然后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给予个体化治疗,这作为化疗药物“归经化”的理论先导。如顺铂性属于寒凉,五味属性苦咸,升降浮沉归于沉降,归经于肺、脾、肾经【3】。在临床中观察冰片可以帮助顺铂透过血脑屏障,增加顺铂在脑内浓度【4】,这样可作为脑部肿瘤的一种中西结合治疗方式,当然这种治疗方式仅限于单药对机体的影响,即“引经+化疗”模式,而缺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实施。比较高级的治疗方法,个人认为是“辩证+引经+化疗”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中医对于患者病情整体把握上,加以处方用药,在化疗期以攻邪为主,最大限度祛除癌毒,既要采取“攻”的方式,如中医攻邪+西医化疗,再加上“引”的方式,即中药方剂中辨证的加入引经药,李忠、王春雨等认为中药制剂无论是单药成分还是复方成分,均存在着主药,这些主药的归经决定了制剂的作用靶点【5】,而主药的确立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确立的,如笔者所观察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即是在确认阴寒内盛、厥阴寒逆、浊阴上犯、结聚颅脑这一病机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汤作为主方,吴茱萸作为主药,达到10-20g,辨证施治而获得疗效的。

结语

在传统医学中,药物的引经报使理论是药物学精华部分,用中医理论把握住疾病的整体,深入研究和应用正确的认识,提高疗效、精确的指导肿瘤的化疗给药,对于现代医学来看是个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引经理论的“经”是以藏象学说中脏腑经络等为基础的一个功能性单位,时刻注意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最好治疗前先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先确定化疗药物入哪条“经”,再用中医理论确定“经”之所在,后加以施治,这对于临床医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待开展的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佳升,王晓梅.引药入经作用机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8,12;5(35):22

[2]唐汉庆,郑建宇,黄月艳,等. 西药本土化研究:能否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研究西药[J].医学争鸣,2015,(5):24-26,29.

[3]李娜,王圆圆,张青.基于“性味归经”理论的顺铂临床性能初探[J].中医杂志,2015,56(21):1822-1825.

[4]董先智,汤小爱,高秋华,等.冰片对顺铂透血脑屏障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37-39.

[5]李忠,王春雨,虞欣,白桦.论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390.

论文作者:张文杰,韩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引经理论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简析论文_张文杰,韩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