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及实施论文_马兴望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及实施论文_马兴望

马兴望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长。为了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不断加大电力建设的投资,电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仅注重工程项目建设初始投资控制,忽视后续建设过程、运行检修和报废处理的费用,对工程项目没有实现全寿命周期的视角管理,导致了项目的成本升高,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电力建设项目要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包括初始建设投资、能源消耗、环境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等,因此变电站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非常必要。

关键词:电力;全寿命;管理

一、引言

电力企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其职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设备转化成电能,再经过输电、变电、配电将电能供应到用户,对于现代化的社会,其重要性不台’而喻。电力设备则在完成这一传输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投资占据了电力企业资产比例中的绝大部分。我国电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两型一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化)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在变电站设计中,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电力企业的两大支柱为变配电和输电,而这正是通过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建设得以实现的。但是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使得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上应用困难。

二、全寿命周期内涵

1.物理寿命

物理寿命是指设备从全新时状态投入生产运行开始,经过有形的磨损,直到设备技术性能不能再按照原有用途进行使用为止的时间。设备的维修保养状态与物理寿命息息相关。物理寿命由其制造及安装质量、运行以及日常维护、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因素决定,可以通过恢复性修理来延长。

2.技术寿命

实际故障:一旦高压电气设备发生非常重大的事故,并在事故后造成设备无法修复的后果,那么该设备的技术寿命就会终结。预防性报废:当还在运行的高压电气设备需要移动到另一地点运行时,或者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它的运行安全时,通常应进行预防性报废的考虑,此时,最有意义的是对它的残余寿命进行评估,在对残余寿命进行评估时,应对各种运行指标综合考虑。

3.政策寿命

高压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电网高速扩展的规模要求。早期的变电站设备配置水平偏低,原因是在设计建设时受到电网规模制约,随着快速增长的用电负荷,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张,变电站早期的电气设备己无法满足电网发展速度,影响了高压电气的设备寿命。

4.经济寿命

设备经济寿命根据运行费用来确定。设备老化后,虽然还可继续使用,但每年的运行总费用会增加,运行不经济。设备经济寿命由平均年分摊的投资额及平均年运行费用来表示。一台设备使用年限越长,那么为了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所要花费的检修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越高,即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设备平均年运行费也会随之不断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的实现

1.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撑

电力企业动辄上百亿资产,电力设备几十万台(件)。若每台设备均要记录其购置费用(规划、施工费用折合在内)、维修费用、设备型号、设备参数、测试记录等等信息,可想而知需要统计的数据量是极为惊人的。而全寿命周期管理十分强调信息的集成,在不同管理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辅助工具建立信息高度集成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不同业务领域相互独立的信息资源进行汇总统计,实现不同管理过程之间的数据集成,提高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的效率,保证信息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引入LCC需求加强采购管理

将LCC分析法融入到设备招投标过程中。从项目总体效益最大化(总成本最小化)出发的,而不是单纯考虑投资最小。LCC法适用于那些直接给建设项目带来效益或损失的工程设备的评价,这些设备通常也是一个项目的关键设备,其使用寿命与项目生命期一致,如变电站的变压器、断路器等。在购置设备的招投标环节中,招标文件应明确规定投标厂商应对于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评分,将设备全寿命周期内因设备本身原因所产生一切费用,避免低价中标现象发生,提高购置设备的经济性。投标方除满足标书的基本技术要求外,还应提供涉及LCC计算的数据和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可靠性分析,设备的设计可用率和实际统计的可用率;

(2)对应运行方式下的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主设备能耗、辅助设备能耗、运行巡检方式和要求、状态监测方式和要求等;

(3)对应一定方式下的设备设计寿命,以及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

(4)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检修维护方式,如检修维护性质、检修维护项目、检修维护周期等,以及费用,如备品备件数量、制造厂派员到现场服务、工厂资源、所需时间等;

(5)主要故障模式分析统计及故障率、检修策略、检修费用;

(6)寿命周期内日常试验项目、试验周期及要求。

3.实施状态检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1)信息收集

原始资料:是指运行前资料,它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施工安装等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入网设备出厂报告、交接报告、安装资料等,该资料是为判断设备状态所提供的原始“指纹,,信息,也是状态检修的基础数据来源。设备原始资料应由基建部门于设备投运前移交运行部门。

运行、检修资料:是指设备投入运行后的资料,来源于设备运行、检修环节的信息,主要包括运行情况、检修情况、PDA巡检、设备缺陷、设备故障、设备跳闸、设备不良运行工况等信息,该资料是判断设备状态的直接依据。

试验资料:主要包括设备运行前出厂报告、交接报告;运行、缺陷和故障后试验报告等相关信息。

(2)设备检修

设备的状态检修策略既包括检修的内容,也包括了日常维护和试验的内容,并依据状态检修导则确立的分级维修标准,确定具体的检修项目和检修时间新投入的设备和已进入寿命后期的旧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在这两段寿命期内,应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实施检修。对于已进入运行稳定的使用寿命期的设备,应重点分析运行过负荷、经受短路电流冲击及其他一些非正常工况等重大故障或障碍情况,设备的操作次数和设备其他异常运行的有关数据;通过运行巡视、运行状态监测获得设备运行信息,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设备故障缺陷隐患线索;掌握同类设备的缺陷和故障等相关信息,以及电网事故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判断设备每个部件的状态,决定是否需要检修,及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的安排。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一种适用于电力设备的,以寿命周期内经济最优为目标的、突破部门间职能界限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在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关类设备作为一种价格高、重要性高、技术含量高的电力设备,以其为切入点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2):58-61

[2]陈玉波,张柳,曲长征.产品LCC估算模型研究及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5,22(9):73

[3]李葆文.国外设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1):42

[4]殷可,郁东升.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在变电站主设备招标采购中的研究与实践[J].华东电力,2009,37(3):21-25

论文作者:马兴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及实施论文_马兴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