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多居民的储蓄存款到哪里去了?_银行存款论文

5亿多居民的储蓄存款到哪里去了?_银行存款论文

五万多亿居民储蓄存款流向何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向论文,储蓄存款论文,居民论文,五万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尽管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但居民储蓄一直呈超常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为3801.5亿元,1992年11545.4亿元,1995年29662.3亿元,1988年达53407亿元。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时间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14.3倍,大约每两三年就翻一番。1991-1998年,GDP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8.8%。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速度。去年随着央行第7次降低存款利率和开征利息税,对居民储蓄分流已产生了明显的政策效应。

从去年7月份开始,储蓄存款持续了多年的迅猛增势终于得到遏制,增幅首次出现下降。11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185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增幅已连续5个月下降。与上年同月相比,7月份少增加26亿元,8月份少增加111亿元,9月份少增加503亿元,10月份少增加94亿元,11月份少增加85亿元,呈逐月下滑态势。

在储蓄存款逐月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存款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去年1-11月份,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同比少增1822亿元,活期存款同比多增479亿元,表明储蓄存款的稳定性下降,居民存款期限趋短及持现倾向加强。

居民储蓄存款逐月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去年6月10日起,央行第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从10月1日起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得到显现,尤其是对居民储蓄的消费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人们多年期盼的过快的储蓄增势终于绛下来了,但储蓄分流的动向如何?这是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宏观经济指标,影响的因素颇多。初步分析,储蓄分流的动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品房销售大量分流储蓄。去年各地公房出售已全面展开,并处于支付购房款的高峰期。加上各大中城市商品房的各种促销举措也产生了明显效果,促进了商品房销售。据统计,去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4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其中销售给个人1057亿元,增长30.4%,占74.7%。这一数据仅仅包括房地产公司的商品房销售额,

如果考虑到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住房改革的公房出售而支付的购房款,则

商品房对储蓄的分流更是巨大的。

二是获取利息已降到最低限,改变了部分居民的储蓄倾向。一般说来较高的利率水平能够吸引居民储蓄增加。但从目前利率水平来看,连续7次下调利率,已使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降低到2.25%。再考虑征收20%的利息税,等于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又降低0.8个百分点,对广大储户来说,利息收入所剩无几。因此,居民有了余钱并不像以前那样为了多赚利息而立即存入银行,而是适当增加消费和选择合适的投资渠道。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对全国10个省(区、市)的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征收利息税和银行降息对其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有61.5%的消费者选择“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有37.8%的消费者选择“减少储蓄,增加投资”。

三是价格一降再降,部分居民由储蓄转为消费。我国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20多个月下降,1998年下降2.6%,1999年下降2.9%,加上众多商家、厂家为了促销纷纷打折、让利,使消费者受到的实惠不少。因此,

一些消费者由储蓄或持币等待观望而转为选购所需商品。居民消费行为的这一变化,可从去年下半年市场销售逐渐活跃,零售额逐季攀升的数据便可得到验证。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7.4%,二季度增长5.5%,三季度增长6.1%,四季度增长8%,零售额呈逐季加快之势。

四是在国家严格禁止公款私存的政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存款在储蓄存款中仍占有一定比重。据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的抽样调查,这部分存款已占全部储蓄存款增加额的10%左右。随着利率水平的一降再降,公款私存套取高息的诱因已不复存在。

五是证券市场也吸引部分居民的储蓄。由于存款利息减少,受比较利益的影响,部分居民将一部分储蓄转向股票和国债,从去年新增股民大量增加和国债热销便可见一斑。

储蓄是消费后节余的货币收入,但储蓄与消费一直是人们寻求解决的难题,它涉及到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次问题,反映出东方人节俭、爱存钱的持家理财观念。而正是多年来高储蓄支撑高投资、高增长,才使亚洲经济出现腾飞。应该看到,如果两者比例关系协调,则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反之,则会形成障碍。最理想的比例关系应是:居民收入增长应与GDP增长率相协调,不应过分高于或过分低于,而应该约等于;收入与储蓄也应协调一致,因为多储蓄意味着少消费,少消费又会形成市场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又会使社会再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对经济的稳步增长会带来一些负效应。

根据多种因素分析,居民储蓄经过几个月的波动,今年将会从二季度转入正常,由负增长——低速增长——小幅上升,其运行轨迹将基本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标签:;  ;  ;  ;  

5亿多居民的储蓄存款到哪里去了?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