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_彭珂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_彭珂

(郑州财经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持续泛滥,对人民大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不注重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从而导致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出现了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功绩、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消极影响,更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要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别,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思潮,简而言之,就是虚无历史,以虚构历史和夸大想象来歪曲和抹黑历史,其特点在于扭曲历史、否定革命,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削弱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引导高校大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在批判其错误唯心主义思潮的同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历史虚无主义呈现的新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给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者依靠网络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大肆宣扬其荒谬的理论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思潮,通过否定历史以及历史人物来否定我国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的主要手法,就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料,往往是取其一点,以偏概全,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1]历史虚无主义宣扬的“告别革命论”旨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贬低和否定中国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惯用的伎俩,通过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否定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革命成功的历史事实与功绩,其主要目的在于抹黑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无时无刻都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加速蔓延,尤其是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空间里野蛮成长。由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多等特点,这些特点无疑给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这样一个环境,打着“解密、爆料”等标题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其中内容大都是以特殊来代替普遍,以个别来代替全部,许多历史被扭曲,许多历史人物被抹黑。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特别是对于有效信息的筛选方面,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2]历史虚无主义者深知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基础,歪曲历史就会削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历史使命,而忘记历史使命就没有未来。

随着苏东剧变带来不良影响的进一步蔓延,资本主义国家弹冠相庆,大肆鼓吹资本主义胜利论和社会主义灭亡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仅存的社会主义各国都在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来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也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骚扰和发难,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来歪曲我国历史,否定我国革命,削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旦大学生不认同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剧烈冲击。

(一)历史虚无主义削弱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通过抹黑、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来削弱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在坚持本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向前发展,通过加强对本国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来提高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加强民族凝聚力。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不好的部分来无限放大,以偏概全,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落后、愚昧,是中国近代落后和衰败的主要原因。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解密”、“爆料”的旗号来吸引眼球,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歌颂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点,否定本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大肆宣扬,使得大学生在看待一些历史问题时,会盲从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导致一些大学生把历史虚无主义奉若真理,从而削弱了大学生对于本民族及其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者妄图在思想上阻断民族精神的存续和发展的根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出的正确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指出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弯路,并将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我们最终应该回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当中。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大力鼓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赞扬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等等。这种极端错误的言论会严重误导大学生,让大学生掉入他们设下的思想陷阱。从而让大学生质疑甚至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动摇走中国道路的决心,磨灭他们对中国事业的热情和干劲,最终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三)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大学生对党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斗和革命斗争,始终将人民放在中心,其执政地位和执政的合法性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然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是“密史”、“爆料”等抓人眼球的字眼,打着揭露历史的旗号,从多方面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甚至攻击毛泽东等伟人,否定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更否定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强调改革开放只是为了接近资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想要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和否定,名为还大众“真相”,实为否定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历史虚无主义的大肆渗透,会引起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错误理解,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他们心中的形象,甚至无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正不断蚕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要拿起有效武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抹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企图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看出其政治目的十分明确。当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思想进行有意或无意地宣传,严重危害学生思想。因此,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责任,对于非思政教师,更要加强其政治意识。与此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强有力的武器。高校运用马克思主义,可以有力地迎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揭开其虚假面目,还原真实的历史,从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除了在课程当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外,更要在课外积极进行教育,尤其是在班级活动中,要重点利用一些建军、国庆等重大节日,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的始终,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对我国国情和政策的了解,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有着理智的头脑,能够判断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向标。

(三)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在各种思潮中保持理智的头脑,正确辨别历史虚无主义。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蔓延速度这么快,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么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固有的欺骗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我国的历史、党史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历史,通过书籍、课堂、网络全方位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要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自出现以来,就对我国的危害非常大。我们要客观看待并将其影响引入到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特别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更要对大学生进行唯物历史观教育,使其能够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从根源上消除其危害,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1]梁柱.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J].红旗文稿,2015,7.

[2]郑师渠.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J].历史研究,2015,3.

[3]田心铭.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J].红旗文稿,2014,(13).

[4]钟志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

[5]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5)

作者简介:彭珂(1993—),女,河南商丘人,郑州财经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彭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_彭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