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_苏南模式论文

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_苏南模式论文

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南模式的完善——必须着眼于乡镇企业的改制

苏南模式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农副工贸协调发展,两个文明一起抓为基本内容的发展路子。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苏南乡镇企业创造了伟业,对苏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和实现小康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苏南,乡镇工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无论在农村经济总量中,还是在全社会国民经济总额中,都已经是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铸就了苏南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苏南农村工业化进程由初期阶段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苏南模式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转化,有的甚至转化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样,作为苏南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它的一些“先天固有”和“后天感染”的弱点与弊端则在渐渐地显露出来。如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营机制,过去几年为乡镇企业一家独有,现在与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国有企业也正在加快这一机制的过渡。过去捷足先登的市场调节机制,现在也已为各类企业共同拥有。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一些机制上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主要是乡镇企业产权模糊,人人有份,人人不问,产权责任不明确;政企职责不清楚,乡村行政领导随意干预企业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自主权不落实等等。从它身上反映出的问题,也折射出了整个苏南模式的弊端所在。因此,要使苏南模式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提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宏观背景下,获得完善和发展,实现新的腾飞,只有抓住乡镇企业这一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再创机制上的优势,才能实现苏南模式新的腾飞。

乡镇企业的改制——应立足于股份合作制的改造

苏南模式的完善有待于苏南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而苏南模式的改制,其选择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如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拍卖、兼并、转让等,但总的要符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苏南农民的共同富裕这一总原则;同时应达到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总原则。就当前苏南乡镇企业的总体现状而言,我们认为,苏南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比较适宜的、解决其突出矛盾和弊端的有效改制形式。

首先,从长远利益和深层转轨上看,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再造机制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逐步转轨变型,面对这样的态势,乡镇企业把原模糊型、单一型的产权制度变成通行的股份合作制,再造新优势,不仅是眼前求生存的需要,更是谋取长远利益和深层转轨所必须。促使乡镇企业抢先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快外向开拓,深化横向联合,壮大规模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其次,从近期利益和现实发展上看,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缓解资金“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当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仍然在资金上。筹资是股份合作制的重要功能,它能将分散闲置的资金广泛迅速地筹集起来,把消费资金转化为永久性的生产建设资金,形成资金的总体效益。实践表明,集中主要力量,快速扩股筹资,不失为企业缓解资金矛盾的一条重要措施。

第三,从搞清家底和改善经营上看,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迈登现代化管理台阶的应取之策。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乡镇企业管理出现了无法靠自身调节能解决的负面效应。企业负盈不负亏、行为短期化、民主管理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关系不明晰。如不再从产权制度改革上做文章,乡镇企业必将陷入困境。只有加快推行股份合作制,才能挤干“水份”,夯实管理基础,促进乡镇企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从股份合作制自身特点看。股份合作制具有的先进性,从体制上克服了传统企业制度日益暴露的弊端。一是它产权明晰,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它责任明确;三是它具有真正的法人地位。从股份合作制具有的适应性看,它比较适合于作为乡镇企业中那些有一定经济规模、生产经营比较稳定,而且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骨干企业。而这一类企业面广量大,是乡镇企业中的主体部分,当它们实行股份合作制,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那么我们的乡镇企业必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求得更大的发展,登上更高的台阶。

从已经实行上述改革的一些地方的经验看,改革可以带来这些效果:其一,可以使乡镇企业的发展由外部指标强制机制变为内在利益激励机制。长期以来,乡镇企业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被忽视,乡镇党委、政府往往靠外部指标强制来推动经济运行。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效果不佳。指标强制难以成为企业长效行为的动力,企业往往以满足指标要求为己任,没有自我发展的欲望,不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股份公司制所建立的企业内在利益激励机制,其本质动力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把集体资产收益寓于企业自我发展欲望中,使企业、股东、职工三者利益真正融为一体。这种动力机制大大优于指标强制机制。其二,可以使乡镇企业由单一的行政管理监督变为多层次的制约机制。前些年的改革,人们致力于改善政府行政管理监督,简政放权,使其达到一个适度点,既保证企业能自主经营,不影响其决策效率,又保证企业行为端正,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而实行股份合作制,能使企业形成基于各方对自身经济利益维护的多层次的制约机制,可以使企业机制产生积极效应,既有利于体现各主体的制约权利,也有利于他们正确履行制约行为。其三,可以使乡镇企业由单一的投资主体变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益。过去乡镇企业单纯依靠乡村集体投资,不仅使乡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而且由于资产损益实际无人负责,造成投资效益低下。股份合作制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格局,使乡镇集体、企业、职工、社会股东共同为乡镇企业投资,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增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积累的积极性,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股份合作制的引入——必须致力于苏南模式的完善

苏南模式的孕育和产生得力于苏南乡镇企业。如今完善和发展苏南模式,同样也必须得力于乡镇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必须与苏南模式兼容并蓄,而不能互相排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行股份合作制要坚持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为主要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将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推行股份合作制同样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不能削弱集体经济这个基础。要使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首先要认真搞好资产评估,其次要明晰产权,再次要合理设置股份。股份合作制企业依据资产的构成情况一般设立集体股、职工个人股和社会股三种,而集体股要占相当的比例。一些左右全乡、全村经济的骨干企业,集体股要占主体,控股权由集体掌握。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其流失,保证其不断增值、壮大。

第二,股份合作制企业要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股份合作制企业兼有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的双重特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苏南模式与股份合作制兼容的又一关键环节。对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来说,首先要合理确定职工的报酬水平。其次,企业的税后利润,必须作必要的扣除,应先提取公共积累,然后进行分配。再次,在剩余部分按股分红时,也要考虑到发展再生产的需要。

第三,要正确处理股份合作制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关系。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多年来,苏南模式创造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形式:如净收入分配责任制、红利分配责任制、生产要素承包责任制等等,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企业资产的组织形式,它不能取代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使两者融合得更好,现有的承包责任制也要适应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要求。一是承包对象要改变,改企业对集体经济组织承包为向企业董事会承包;二是承包的内容要改变,承包的标的不应再以规模指标为主,而应以效益指标为主。

第四,正确处理股份合作制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集体经济组织与股份合作制企业,从理论上来说,应是伙伴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但在苏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家底已相当雄厚,按照依股份份额享受权利的原则,集体经济组织依然拥有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控股权。然而,这种控制权不应该等同于原来对集体企业的直接指挥,而是通过董事会间接地控制企业。

标签:;  ;  

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_苏南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