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郑建辉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郑建辉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300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结构质量尤其重要,结构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寿命和安全,因此,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结构的施工质量。作为结构组成部分的混凝土,其施工质量同样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有的是工序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原材料不合格造成的,也有的是施工人员经验不足造成的。管理人员必须懂得针对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实践证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综合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十分重要。

1.1水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复杂水化反应的结果,合理选用水泥,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水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主要有:水泥的品种、标号,水泥的保管等外部条件也很重要。

水泥品种主要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品种。不同品种的性能也有各有不同,所以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和混凝土所处环境选择适合的水泥品种。水泥标号的选择也很重要,水泥标号应满足技术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如高标号混凝土使用低标号水泥配制,即使水泥用量很多,却难以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也不经济。反之如以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由于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不好,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应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合理选择不同标号的水泥。在选择水泥时尽量选用信誉好的厂家的产品,质量方能够得到保证。目前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公司对进场的水泥除了查验其出厂检验报告外,还需按要求对水泥做安定性和强度进行复检,检验报告出来后方可配制混凝土。现在一般使用罐装水泥,贮存条件尚有保障,但水泥贮存期不能过长,一般在3个月以内,超过3个月时应复检,并按试验结果的实际标号降级使用。另外,一定要贮存罐内的水泥全部用完后再进下一批,以免不同批次水泥混用。

1.2 砂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作为细骨料的一般是中砂(粒径在0.5~5mm之间),一般为天然砂,按来源不同分为河砂、海砂及山砂3种,其中河砂质量好,应优先选用。砂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砂的级配对于混凝土强度很关键,因为良好的级配可使砂的总空隙率最小,可使填充这些空隙所需要的水泥浆越少,从而在达到混凝土预定强度的前提下,使用的水泥量最少。拌制普通混凝土的用砂一般选用级配符合要求的粗砂和中砂,若用其他砂类,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1]。其次,砂子的粗细也与混凝土性能密切相关,即使在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砂越细其总表面积越大,在拌制混凝土时,用来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越多,粗砂则与之相反,粗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另外,砂的含泥量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含泥量过高影响水泥与砂(石子)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收缩率增大,造成混凝土裂缝超过规范要求,也使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渗性降低,因此对砂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

1.3 石子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生产中的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经(圆孔)应不大于25mm。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且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孔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环境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碎石粗骨料强度应采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碎石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其压碎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公司在取得施工单位的订单后,应按照施工图纸中各种不同标号混凝土进行不同的配合比设计,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配合比设计的材料用量投料,方可保证混凝土达到预定的标号。

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除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外,在施工中包括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成品保护对混凝土的质量也很关键,同样需要重视。

2.1模板及支撑质量控制

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隐蔽验收的同时,必须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混有干硬水泥砂浆、土块、模板碎屑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底部应支承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确保不发生下沉[2]。

2.2混凝土浇捣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捣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以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孔洞,插点分布要均匀(距离在300~400mm之间,为振动棒的半径的8~10倍),勿漏振,且振动边界要相互搭接,振捣时间每点保持在20~30秒为宜,使混凝土达到不下沉、不冒气泡、不泛浆的状态,方可认为已振捣密实。保护层混凝土更要注意振捣密实。

浇捣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公司调整石子粒径,选用适当的、粒径较小的石子,粒径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人员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归位。

2.3混凝土养护和成品保护

混凝土浇注后应严格进行浇水养护,养护的原则是使混凝土保持湿润,最好采用麻袋等保水物质覆盖的措施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进行;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避免用力过猛过急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4施工缝的质量控制

在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层,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后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土和砂浆等杂物,使石子外露。施工缝表面要粗糙,这对先后浇混凝土结合有利,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并将先浇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3]。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与混凝土内砂浆同配合比的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以使先浇和后浇混凝土结合良好,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振捣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问题很常见,但通过对从原材料到施工过程以及后续养护和成品保护各环节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要求我们不断吸收混凝土施工新技术,不断探索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新方法,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尽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长存,周永昌,兰士伟. 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2005(06):32~35.

[2] 徐涛. 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初探[J]. 华中建筑,2007(08):231~232.

[3] 潘润. 施工缝留设和处理方法综述[J]. 山西建筑,2008(15):124~125.

论文作者:郑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郑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