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_马会芳,法宏宇

马会芳 法宏宇

(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丰宁 068350)

【摘要】目的:探讨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以8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给予坚强个性培养干预措施,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随着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乳腺癌患者的消极应对(NC)评分逐渐降低,积极应对(PC)评分逐渐升高,与干预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坚强个性培养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坚强概念;围术期护理;乳腺癌;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73-02

乳腺癌以40~60岁妇女为多发,是全世界女性每年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1],属于身心疾病。乳腺癌根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围术期患者多存在严重心理压力,表现出紧张、焦虑、否认、怀疑、回避、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治疗和护理效果等。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的目标所在。笔者将坚强个性培养应用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2~57岁,平均年龄(47.35±4.35)岁;病变均为单侧;为已婚患者;按照肿瘤TNM分期为Ⅰ~Ⅲ期。按实施手术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坚强个性培养干预内容。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访谈和健康宣教,了解和分析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多数存在对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存在过度担心、对疾病转归的无望以及患病后的无助感、术后自我形象紊乱以及自尊受损等,加之对医学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的严重匮乏,更加剧了上述负性心理情绪变化,严重干扰整个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要对患者进行坚强性格的培养,具体措施:(1)认知调整: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放松和功能锻炼方法等,尤其要说明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介绍康复患者的案例,也可以请即将出院患者介绍经验,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及时矫正自我认识和自我形象的偏差。通过自我归因、关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正确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尽快能够理性接受患病事实,坦然面对疾病。(2)信念调整:护士要向患者讲清楚信念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坚强的信念有助于疾病的转归。反之,如患者心理状态欠佳,缺乏治疗的信心则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治疗过程。护士和患者家属都要给予患者大力支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患者的压力和猜疑,使其在心理上建立能够康复的信念。帮助患者逐渐形成强烈的生存欲望,以自信、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生活。(3)行为调整:在帮助患者进行认知调整和信念调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并能够自觉主动地落实到整个诊疗过程之中,严格遵守医嘱和护嘱,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利用护士宣教的知识逐渐完成自我护理过程,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W对患者进行应对方式的评价。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2]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2个维度20条特质内容,分数越高代表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C评分逐渐增高,而NC评分逐渐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TCSQ评分比较 (x-±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乳腺癌患者面对诊断、手术、自我形象改变以及治疗花费等会产生害怕、恐惧、失望、回避、否认、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尤其是术后乳房的缺失、肩关节活动障碍、淋巴结水肿等更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心理社会问题是乳腺癌患者面对的最大障碍,及时化解和解决这些不良应激源是护患双方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都希望从医务人员处得到心理支持、信息支持以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降低焦虑水平[3]。因此,护士要积极承担起这种责任和义务,将坚强概念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中,鼓励和帮助患者维持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树立坚强的个性,以应对疾病的挑战。

美国行为科学家Kobasa[4]认为坚强属于个体抵抗能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征。此性格的培养可以通过认知调整、信念调整和行为调整等三步骤完成,使患者在学习改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治疗态度,逐渐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完成每一治疗环节。护士可以从认知、决策、应对技能等方面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告诉患者术后乳房重建、假乳以及佩戴假发套应对自我形象的缺陷方法,逐渐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形成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求治的信心,主动建立健康行为和落实在实际中。

本研究结果表明,将坚强个性培养应用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和改善消极应对能力,促使其正确面对患病的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高秀飞,吕晓皑,陈春凤等.中医团体情志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障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258-2260.

[2]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36-37.

[3]冼梅芳.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122-1123.

[4]Kobasa SC.Stressful life events,personality,and health an:inquiry into hardiness[J].J Pers Soc Psychol,1979,37(1):1-11.

论文作者:马会芳,法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_马会芳,法宏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