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交通局公路养护分段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车辙、坑槽病害进行阐述,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路面日常养护、预防性养护、加铺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公路病害养护对策。
关键词:公路病害;产生原因;养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各大城市之间形成了高速、安全、快捷的路网结构后,交通量日益增大,且大型、重型和超载车辆也随处可见,这样公路在超荷载作用下,加剧公路病害的产生,给已建成公路日常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常见的公路路面病害大致可分为裂缝、龟裂、泛油、车辙、沉陷、坑槽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并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现仅对裂缝、车辙、坑槽病害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一、公路病害
(一)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初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横向、纵向、网状等形式的裂缝。如果路面一旦发生裂缝,没有得到及时处治,早期产生的裂缝基本上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但随着雨水的侵入和外力的作用,裂缝也随之扩大,逐渐对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降低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感。
公路裂缝见图1
图2 公路车辙
(三)坑槽
坑槽是路面经车辆长期重压后,造成路面骨料局部脱落或松散而产生的坑洼。是最典型的病害,若不及时处治,在路面积水和行车作用下,病害会加剧发展,轻者影响行车速度和人们的舒适性,重者引起交通事故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一旦发现该病害应及时处治,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二、病害原因分析
(一)裂缝
成因分析: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路面发生疲劳裂缝。这种裂缝往往起于温差变化最大时,路表温度并很快向下传递,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二是由于地基和填土不均匀性,特别是旧路基拓宽地段,可能因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造成裂缝。三是因早期路面裂缝经表层水渗透、冲刷、唧浆,从而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二)车辙
成因分析:1、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基层含不稳定夹层,导致路面推挤变形等形成车辙[1]。另外重载、超载、高温天气、湿度过大,这些也是产生车辙的原因。
(三)坑槽
当路面出现车辙后,其原有强度和变形能力及分布荷载能力急剧下降,大量路面积水沿裂缝进入面层内部。由于各沥青面层之间的粘结比与半刚性基层粘结较好,进入沥青面层内部的雨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首先破坏的是沥青混凝土与半刚性基层的界面。雨水沿着界面渗透充满空隙,在行车的作用下,有压水对界面处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的结合进行破坏。初期由于对沥青混凝土破坏不明显,而对半刚性的基层破坏明显,使原本较高的基层表面强度下降较快,并在有压水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将半刚性基层分裂成片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基层在施工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碾压成型后在基层表面形成一层无结合料膜,无粗骨料,强度较低。该膜破坏后,反应在面层表面就是局部网裂。初期不明显,基层未破坏,无唧浆现象。当出现这种网裂不及时处治,特别是雨季,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它将快速发展,面积扩大,并出现唧浆,此时如果还不处治,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就会造成破坏,路面表面也会出现龟裂、唧浆或沉陷等现象,最后形成坑槽。另外,车辆在行使过程中滴油、漏油侵蚀路面,使沥青混合料离析,加快路面老化、局部松散,再在雨水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也会产生路面坑槽。
三.公路病害养护措施
(一)加强日常养护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保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如果路面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会受阻,路面的养护质量直接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作为公路养护和管理者,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具体的日常保养的工作如下:1、清扫路面,保持路面路容整洁,排水良好。2、加强巡路检查,掌握路面情况,随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如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及早修补。3、禁止各种履带式车轮和其他刚性车轮车辆直接在沥青路面上行驶。
4、沥青路面对气温比较敏感,应根据各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按照“预防为主、处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成功经验,针对季节性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季节性保养修理。
(二)预防性养护
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应定期对公路进行巡视检查,对存在的各种病害进行核实,利用最佳季节或时间段,做好季节性预防养护工作,防止病害事态扩大,延长公路应用寿命。春季:应做好沥青路面缩裂缝和其他裂缝的灌、封修理,并及时快速修补坑槽,处理松散、翻浆等病害。夏季:此时气温较高,是沥青路面保养工程的有利季节,应抓住高温期处治泛油,铲除拥包、波浪,及时修复冬季与春雨期间临时修补的破损,使路面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秋季:此时气温由高温逐步降温,沥青路面的保养修理必须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抓紧完成养护工程年度计划项目,适时做好冬季病害的预防性保养修理,如裂缝的灌、封修理,冻胀、松脆的处治,及时修补坑槽和进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冬季:主要是做好除雪、除冰、防滑、疏阻、抢险及下年度养护材料采备等工作。以下是常见病害的处治方式:
当路面未发生较大变形有轻微网裂现象时,采用的养护方式为:清理路面,在比病害面积稍大的位置上喷洒适量乳化沥青,之后铺设一层干燥的石屑,通过轻型压路机碾压处理后,清扫多余的石屑,避免发生路面渗水现象。当网裂较为严重时,应铲除病害路面,清扫干净后喷洒底油,重新铺设面层材料。
当路面发生裂缝,裂缝不太明显,且其5mm内没有出现啃边状况时,则需采用改性沥青灌缝的方式进行处理[2]。用开槽机对裂缝进行切割,确保填补质量,切割完后清除缝内杂物,保证缝内干净、整洁,再用改性沥青对裂缝进行灌注,最后将多余沥青清除,避免污染路面。
其次是当公路路面存在大面积龟裂或者沉降状况时,车辙深度远远超出3cm,渗水现象比较严重,应该采用铣刨重铺方式进行。其中,前期是量测、铣刨和运输工作,对残渣进行清理和路面进行清扫后,检查下层是否有局部裂缝,如果局部存在裂缝现象,则需用土工布对下承层进行处理(因土工布具有较强的延展性,防止裂缝反射至上面层)。再对路面做好摊铺和碾压工作,摊铺路面混合料前,应在新旧连接位置和下层表面喷洒黏油,确保连接紧密。在摊铺碾压施工中,确保新铺路面和接缝平整、密实。保证施工质量满足公路整体要求,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最后恢复标志标线。
(三)加铺技术
由于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经车辆长期反复碾压、日晒雨淋,造成路面沥青老化、面层材料松散等病害,为了节约资金,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经一定的使用周期后,路面就要进行一次大中修工程,对此,在路面大修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机械设备非常陈旧,所以,应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材料,有效缩短维修时间,确保公路有效运行。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满足工程要求,需要综合考虑造成路面病害现象出现的因素[3]。如果存在特殊路面情况,应及时向上汇报,做好分析工作,采取特殊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有行车的干扰,会面临效率低等现象,在完成病害处治后,首先应清扫路面,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需要采用冷再生稳定剂,其核心内容在于乳化剂,因此,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应检测乳化沥青的各项指标(乳化剂用量、沥青含油量和撒布量、破乳时间等)),给后续路面铺设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是做好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成型,控制核心主要有混合料的油石比、出料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厚度、压实度等指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公路养护中,公路病害对其安全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结合公路病害产生因素,采取对应养护对策,加强管养体制。一方面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引进急需的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确保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安全、舒适,供人们营造良好出行环境,推动我国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华.浅谈公路隧道运营期间的养护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96.
[2]陆胜.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养护技术比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4):25+27.
[3]李保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10):24-25.
论文作者: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路面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公路论文; 沥青论文; 面层论文; 车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