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红十字医院 重庆 40070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法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的心得及体会,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急诊内科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67.92%;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况,有利于患者自主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救脑出血;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54-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诊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8例;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进行急诊救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轻度昏迷。就诊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酒精中毒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病房的环境以及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试验组患者给予系统有效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方法内容如下。(1)做好诊前系统评估:当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做好急救准备,在电话中要尽量能详细了解到患者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准备好必要的抢救物品和器械后开启绿色通道,实现急救生存链的无缝链接。(2)准确安排体位:脑出血患者会因体位改变导致颅内出血,压迫到心血管和呼吸中枢系统,最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对患者体位进行合理安放,保护患者头部,以平卧位为主,头自然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针对呼吸微弱者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状态。(3)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护理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方法,掌握丰富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在日常护理中能站在患者的角度的考虑问题,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几率。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67.92%;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上脑出血又被称之为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出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常常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脑出血一旦发病,便属于危、重、急疾病,且治疗后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若在此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未到位,则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要加强重视。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而优质护理便是顺应这一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前者更加全面化、具体化、人性化。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密切关注,并能够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避免错失患者最佳抢救和治疗时间。另外优质护理还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脑出血患者身体技能的尽早恢复,从而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在常规急诊流程中,存在部门协调差、确诊时间过长、缺乏突发状况处置预案等诱发护理风险的因素。护理风险流程认为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诱因,严重影响了护理和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认真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流程思想,强化了风险控制,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无论是接诊到确诊,还是确诊到手术时间以及实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能够提升急诊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效率。
早期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伤残,为接下来的护理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家属沟通做好接诊,检查指标做好分诊,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做好救治,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做好心理辅导,跟踪术后护理以及饮食做好预后,这是都是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采用的方法为抢救患者赢得最佳时间。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系统有效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系统有效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能让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让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而且还能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瑞莲,禹继敏,颜美霞.小组式护理法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30-131.
[2]刘春霞.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46-47.
[3]肖萍.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
论文作者:周高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内科论文; 模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