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理论下对《大卫•科波菲尔》译文的分析研究论文_徐方州

改写理论下对《大卫•科波菲尔》译文的分析研究论文_徐方州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是由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结合自身成长背景所做而成,作者以第一视角描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到中年所经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每一段人生经历都伴随着真诚与背叛,甜蜜与沮丧,迷惑与清醒,幼稚与成熟,所有这些加之极具特色的人物特色,使小说丰满有力。同时小说以幽默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副英国19世纪中叶如火如荼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小人物的赞美和期许,对善良、美好和正义的追求。本文在改写理论下对张谷若,宋兆麟两位翻译家的译作进行对比分析,内容涉及词法,句法,语体风格,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能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小说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改写理论;大卫•科波菲尔;译文对比

一、改写理论

改写理论由是由当代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他的观点是翻译应该关注译者和译作,而不是过分的在原作和作者身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改写理论多用于文学批评和翻译行业,其创新之处在于把注意力从作者身上转移到了译作,再从译作转移到了读者身上,以读者为翻译和创作主题,勒费弗尔认为,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一个文化转向的过程,翻译不应该是字对字,文本对文本,而应该是把文化作为一个大背景,作为一个可操纵的单元进行翻译。改写即使译作或文学作品满足不同的受众的需求,旨在改变受众阅读作品或译作的方式,改写理论研究的是翻译在接受语文化中的作用,翻译是改写理论最为有影响力的运用对象,它使作者和其作品在另一文化中为人们所熟知,使译作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得以传播。翻译无疑就是对原文本的一种改写过程,所有的改写,不管其处于何种考虑,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1]勒费弗尔,2010)。

二、《大卫•科波菲尔》内容及背景介绍

(一)主人公大卫命途多舛,还未出生父亲便离开了人世,随后其跟随母亲和侍从生活,但好景不长,母亲改嫁摩德斯东,然而此人生性奸诈残忍,视大卫为累赘,遂将其送去做童工,其母也在摩德斯东姐弟的压榨下不久于世,大卫经历坎坷无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婆姨贝西小姐,生活算是有了改观,初中毕业后,大卫外出旅行遇到童年的伙伴斯蒂福兹,两人结伴拜访辟果提一家,不料斯蒂福兹竟引诱已经订婚的艾米丽与其私奔,这使得辟果提先生痛苦不已。大卫寄宿在一家律师家中,律师的女儿艾格尼丝如姐姐般对待大卫,使他很受温暖,不久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二人因冲动而结婚,朵拉是个漂亮的洋娃娃,但不谙世事,很快便疾病缠身离开人世。无巧不成书,文中经常出现的米考伯夫妇也来到了大卫所在的城市,并帮助艾格尼丝和大卫指出了希普的种种的不端行为,救艾格尼丝和其父亲于水火之中,大卫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他一直与艾格尼丝保持通信,若干年之后,大卫再次回到伦敦,发现艾格尼丝也一直爱着自己,两人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背景:狄更斯本人出身社会底层,童年生活也是积极不幸的,其教育的确实和生活的艰辛与文中的大卫也很相似,狄更斯做过童工,住过监狱,小说中米考伯夫妇负债累累,也是作者童年家庭生活的一个写照,文中早逝的朵拉其原型即为作者名叫Dora的第九个孩子,现实生活中Dora出生不久便夭折了。David Copperfield 的缩写D.C.反过来就是Charles Dickens,苦难的生活经历是狄更斯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远大前程》《双城记》等。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年代,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理解源语文章,从而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抓住作者感情倾向,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二)译者:张谷若,出生于1903年,他于20世纪30年代以成功地翻译了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一举成名。译有七部、约400万言英国古典文学名著,除《苔丝》与《还乡》外,还有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史》、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肖伯纳的戏剧《伤心之家》以及唐诗英译等。

(三)宋兆霖(1928—2011),男,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翻译家。代表性译作《简爱》、《大卫·科波菲尔》、《赫索格》等。译著有长篇小说《赫索格》、《奥吉·马奇历险记》、《最后的莫希干人》、《间谍》、《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简爱》、《鲁米诗选》等50多种

三、译文分析

(一)词法

例1.“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heel of a Dutch cheese——which is not adapted to the wants of a young family”——said Mrs.Micawber,“there is really not a scrap of anything in the larder”.

张译:“食物间里,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以外,”米考伯太太说,再就一点不错,无论什么,都一丁点渣子都没有了,干酪皮儿,又不是好给孩子们吃的东西。”

A:文中“heel”原意为脚的一部分,脚后跟,此处意译引申为“荷兰干酪的皮儿”。

B:“scrap of anything”,此处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法,翻译作为文化交际的根本,其最终成效影响深远,并受文化差异影响,需做异化和归化处理([2]田宏标.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08-109.),此处进行归化处理,将其翻译为“一丁点渣子都没有了”,一表现了米考伯夫人的无奈,二符合米考伯夫人的人物形象,没上过太多学,被生活折磨的无所顾忌了。

宋译: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米考伯太太说,“食物间里真是连什么渣子都没有了。可干酪皮儿又不适合给孩子们吃。

A:宋兆麟先生将“the heel of”译为“连什么渣子”,而张谷若则将其译为“都一丁点渣子都没有了”,又增译了“再就一点不错,无论什么”,冗余信息是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语言使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刘倩倩.从信息论角度看法律汉语翻译中的增译与减译[D].西南政法大学,2009.),所以此处的增译是有必要的,后者用词极其地道,传神,将米考伯夫妇家的艰苦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米考伯夫人的个人形象也就随着译者的传神的译文跃然纸上了。

例2.There are still a few trifles that we could part with.Mr.Micawber's feelings would never allow him to dispose of them.

张译:我们还剩了几件小小的东西,可以出脱,米考伯先生那个人的脾气,是永远也不肯去出脱这些东西的。

文中“part with”意为“分开,卖掉”,作者译为“出脱”是符合当时的语言习惯的,如巴金先生作品《春》中:“你把我的金银首饰都出脱干净了,我没有向你算过帐”。译者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使译文通俗易通,照顾到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译文将“feelings”意译为“脾气”,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一定程度上刻画了米考伯先生性格里小小的迂腐成分。此人喜欢夸夸其谈,但总是入不敷出,“脾气”一词极具讽刺效果。

宋译:我们还有几件小东西可以拿去处理掉。米考伯先生容易动感情,他是决不肯去处理这些东西的。

宋兆麟先生将“part with”翻译为“处理掉”,这显然是与张译完全不同的,因为二者生活的年代不同,相差了25岁,后者语言特点必然更符合现代人们的表达习惯。“feeling”一词译者将其译为“易动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通过小说内容可知,米考伯先生的性格并非易动感情那么简单,而是有点虚无甚至迂腐的,所以将其处理为“脾气”一词更合适。

例3.No,my dear Master Copperfield,"said she," far be it from my thoughts! But you have a discretion beyond your years,and can render me another kind of service,if you will; and a service I will thankfully accept of.”

张译:“我的亲爱的考坡菲少爷,千万可别那样,”她说,“我决不能用你的钱,不过你这个人,年纪虽然很小,心眼可很机伶,你要是肯的话,你可以在另一方面帮我点忙,这个忙是我知情知义、情愿接受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discretion”一词译者将其增译为“心眼可很机伶”,其原意为“谨慎”,“判断力”,心眼可很机伶这一译法与作者的想法是有出入的,我们可以依据改写理论将其改译为“你这个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有着超过同龄人的成熟,此处做意译处理,意译不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内容的一致性,而是强调"精神实质"上的一致性([4]何历蓉.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对立与统一[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4):40-43.)。” “No”一词译者将其增译为“千万别这样”,很好的表达了米考伯夫人激动且意外的心情。

宋译:“不,亲爱的科波菲尔少爷,”她说,“我丝毫没有这种想法!不过你年纪虽小,已经很懂事了;你要是肯答应的话,你可以帮我另外一个忙,这个忙我一定接受,而且还十分感激。”

译者将“discretion”译为“懂事”是合适的,虽然不是很明确的表达,但体现出米考伯夫人对大卫的认可,“No”一词译者简单的译为了“不”,译者应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和受众的接受程度,设法化解英汉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灵活地采用增译和减译的技巧([5]李灵.外宣翻译中的增译与减译技巧[J].中译外研究,2013(00):215-224.),这显然是不符合作者描述场景的现实语言习惯的,张译的“千万别这样”,更符合语言习惯。

在现今社会看来,二者在词法上存在问题,以下为改写方案:

“Dear me!”I said,in great concern.

译文:“唉呀!这可怎么好哪?”

改写:“天哪!怎么会这样?”

“I understood Mrs.Micawber now,and begged her to make use of me to any extent.”

译文:“我明白米考伯太太的意思了,所以我就求她要怎样利用我”。

建议:“我明白米考伯太太的意思了,便问她我该如何帮她是好?”

“I have parted with the plate myself”

译文:“我们那几件银器,我都亲自出脱了”。

改写:“我们那几件银器,我都亲自卖掉了”。

(二)句法:

例1.(A)“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heel of a Dutch cheese——(B)which is not adapted to the wants of a young family”——said Mrs.Micawber,(C)“there is really not a scrap of anything in the larder”.

张译:(A)食物间里,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以外,米考伯太太说,(C)再就一点不错,无论什么,都一点渣子都没有了,干酪皮儿,(B)又不是好给孩子们吃的东西。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口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当中如果拘泥于英文原文的形式将会导致产出的译语不流畅,逻辑断裂,不符合中文表达等一系列问题。适当使用语序调整策略可以提升译语质量([6]叶谦.语序调整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此处译者调整了句子的语序,抓住句子的逻辑,错落行文,情节上更符合逻辑。

宋译: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米考伯太太说,“食物间里真是连什么渣子都没有了。可干酪皮儿又不适合给孩子们吃。

此译文与张译有着相似的特点,都调整了句子的顺序,是译文更符合逻辑结构。

例2.But that lady,kissing me,and making me put them back in my pocket,replied that she couldn’t think of it.

张译:但是,那位太太,一面亲了我,一面加我把钱收回去,说,那样的事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

文中并没有体现“一面......一面......”此处增译数序,使译文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生动传神。原文“kissing me,and making me put them back ”译为“一面亲了我,一面加我把钱收回去”,将“back in my pocket”意译“back in my pocket”,更自然流畅。

宋译:可是那位太太吻了吻我,定要我把钱放回口袋,并说,这样的事她想也不能想。

相比张译,宋译翻译较为简单,语句较为分散,不如张译连贯,张译注重很多小词的增加,使得译文更流畅,更地道,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例3.My other piece of advice,Copperfield,said Mr.Micawber,you know.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annual expenditure nineteen nineteen and six,result happiness.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annual expenditure twenty pounds ought and six,result misery.The blossom is blighted,the leaf is withered,the god of day goes down upon the dreary scene,and-and in short you are for ever floored.As I am!

张译:“我另外那句话,考坡菲,”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那就是一年收入二十镑,一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一年收入二十镑,一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苦恼。那样,花儿就要凋残了,叶儿就要零落了,太阳就要西沉了,只有一片凄凉的景象留下了一而一而,简单言之,你就永远让人打趴下了——像我这样!”

宋译:“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四、结论

两位译者的都采用了顺句操作的翻译方法,语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顺句操作”中的顺句,除了指按句子行文顺序处理句子的各个成分外,还提示译者要把握全局的结构,断句则是这个操作过程的关键。([7]笔译理论与技巧第二单元,p25,何刚强),两位译者都很好的进行了断句,张译“花儿就要凋残了,叶儿就要零落了,太阳就要西沉了”,韵律感十足,采用了诗歌散文一般的语体,形象的展示了米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and-and in short you are for ever floored”,张译为“只有一片凄凉的景象留下了一而一而”,译者增译“一而一而”,内容上将这种凄凉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从一个侧面他也展示了米考博喜欢咬文嚼字,偏爱卖弄学问滑稽的性格特点,喜剧效果和讽刺效果显著。

通过两位译者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译文常常会收到受到时代的影响,带有时代的烙印,所以进行一定程度上改写是有必要的;翻译活动特别是小说的翻译,需要对整体文章情节需要很好的把握,甚至需要对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有着很好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对文章主旨精神的把握;翻译作品最终是服务于目的语作者,所以为了帮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可以多采用一定程度的归化手段,但文学翻译总体上还是要遵循异化的翻译方法,使外来文化能为广大读者所学习借鉴;一定程度上的增译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内容,使译语更符合译语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勒费弗尔,2010

[2]田宏标.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08-109.

[3]刘倩倩.从信息论角度看法律汉语翻译中的增译与减译[D].西南政法大学,2009.

[4]何历蓉.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对立与统一[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4):40-43.

[5]李灵.外宣翻译中的增译与减译技巧[J].中译外研究,2013(00):215-224.

[6]叶谦.语序调整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7]笔译理论与技巧第二单元,p25,何刚强.

作者简介:徐方州(1992.07-),男,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论文作者:徐方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改写理论下对《大卫•科波菲尔》译文的分析研究论文_徐方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