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论文_胡涟钢

浅谈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论文_胡涟钢

湖南瑞丹辐射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核医学是指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诊断疾病、观察临床疗效、预后情况、脏器功能情况、疾病治疗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已成为当代医学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核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被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发挥者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核医学科应用的放射源属于非密闭性放射源,既可产生外照射,又可因注射、污染产生内照射,一旦管理不善,防护不当,会对医护人员、患者、环境等多个方面造成较大的伤害,故核医学科的防护、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护理管理

1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

1 放射源的保护

一旦放射源的管理应用失误或放射源丢失,会导致护理人员、病人和社会人员遭受核素照射,对其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院核医学科针对放射源实施以下的管理措施:(1)把放射源集中放置到房间的固定位置,同时在其上遮盖铅防护屏风;(2)存放放射源的房间内安装监视器,有利于随时的监测,房门为铅防辐射门,门上张贴具有辐射有关的警示标志;(3)存放放射源的房间须实施实名登记管理,无关人员禁止进入;(4)进入或输出的放射源与药物必须认真记录,主要内容有:日期、放射源种类以及应用情况等。

2 放射防护管理

2.1 高活室管理

工作期间,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求配戴好个人剂量计。高活室内必须穿铅防护衣、隔离衣,配戴辐射报警仪。在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配置的过程中添加一次性防护衣、铅帽、铅防护眼镜、铅手套,选择通风橱配制药。将一次性塑料布铺于工作台面,操作完成后将一次性防护衣、塑料布当废物处理,避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高活室地方选择塑料地板,及时清洗核素污染地面,每次操作后后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监测地板与操作台面的核素水平,及时处理超标情况。

2.2 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均为三个月,掌握放射防护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剂量超标者,积极找出原因,并施行有效措施处理。

2.3放射性废物管理

放射性废物就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超过国家规定清洁可控水平且无法再次利用的物质,通常可将其分为固定、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的废物。就目前来看,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放射发生器、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注射器、空药水瓶等,应严格实施一人一清理的制度,对于每位放射治疗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根据放射源类型、含量以及半衰期等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在经历约10个半衰期经相关部门检测后可作为一般垃圾进行处理。放射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放射性照射源残液等都属于放射性液体废物,均应存放在放射性废液池进行处理,直到其衰变到没有放射性,经相关部门确认可作为一般垃圾处理后,按照普通医用污水处理。为减轻放射性气体废物的影响,应在具有良好通风的房间使用放射性药物。

2.4放射防护病房管理

在病房的管理中对床位有一个合理的设置,同时在床位间安装相应的铅屏风,尽可能避免患者之间出现核素的相互照射,对病房也要做好通风处理,并且保证放射性气溶胶的顺利排出。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禁止与家属和朋友接触,并且避免放射性废物的不恰当外流,让患者形成良好习惯,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垃圾处理,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排泄物和污染物,如大小便及痰液排入专业下水系统,生活垃圾放入指定容器中,衣裤、被褥做一定的放置衰变处理,且单独清洗,患者使用的卫生器具应彻底冲洗及单独存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放射性辐射的监测

医院应定期对医院放射性辐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对治疗室、给药室、高活室、患者病床、病房门口、放免室等进行重点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异常的高辐射源,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对个人辐射剂量进行准确测量和规范管理,从而做好相应的辐射监测和放射防护管理。

3护理管理

3.1 构建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医院领导应加强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同时构建医院放射防护的工作组织,小组由预防保健科进行整体的负责,同时安排专人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负责。为了保证辐射治疗的安全,以及确保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法人代表必须签定有关辐射环境安全的保证书。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免中心主任应负责放射性同位素的保管工作,不准出现失误。按照国务院、卫生部门等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安装工作的具体情况,医院制定了放射防护工作的管理制度,介入诊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医院放射事故的应急方案,医务人员培训学习,放射工作地方与个人剂量按时监测制度等。

3.2医务人员管理

在核医学科的医务人员管理中在除外相应的普通病房的管理外,要对其专科特点以及工作性质做相应的管理,包含高活室的管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核医学科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规程的培训,如相应的注射器要放置于专门的铅套内使用;在查对过程中要根据核素的剂量和种类做相应的管理,从而避免患者受到副损伤,避免对患者的身心形成伤害;为保障相应工作制度的完善,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强化训练以及考核,在工作中遵守相应的管理和操作制度。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放射知识的掌握度,并且做好相应注意事项的培训。进行相应的操作演练,从而提升其操作熟练度,在缩短给药时长的同时减少放射性核素污染。

3.3放射患者的管理

做好治疗前后的宣教,告知患者碘131治疗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基本放射防护知识等,让患者了解其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且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减轻思想负担,让患者对放射治疗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尽可能消除顾虑,与此同时积极配合治疗。询问患者是否有放射治疗过敏史,并且向患者介绍治疗环境,熟悉对讲系统的使用以及可活动范围。患者在用药后机体会有一个不良反应反应,例如出现呕吐等相应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好宣教、观察及对症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在后期多进行核素的排泄,从而减少膀胱以及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照射。与此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对他人及其周围环境的污染,监督患者只能在指定区域内进行活动,至患者的体内药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后方可进行与周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结语

核医学科中,放射源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公众或者医护人员遭到核素照射,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十分有必要。日常管理中,可将放射源集中放在房间中,设置监控器及防盗网,以免放射源被盗。对于高活室,采取双人双锁管理方式,辐射剂量定期检测,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放射性核素及药物,需定期清点、登记,内容涉及核素种类和生产日期以及应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向病人介绍放射治疗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说明防护管理措施,引起病人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放射治疗的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奇.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医护患健康意义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0):144-145.

[2]苏碧珊.临床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和护理管理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235.

[3]陈小珊,何莹,罗冬云,黄亮.临床核医学科室放射防护和护理管理措施的总结[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96-197.

[4]赵莎,徐秀惠,王淑梅,刘春,单忠华,孙平.临床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和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5):237-238.

论文作者:胡涟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浅谈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论文_胡涟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