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如何将亏损转化为利润?_鞍钢论文

鞍钢如何将亏损转化为利润?_鞍钢论文

鞍钢是怎样扭亏为盈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扭亏为盈论文,鞍钢论文,是怎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鞍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却步履艰难,陷入困境。1994年末,鞍钢产品滞销, 资金匮乏, 人欠货款高达130亿元,欠人货款87亿元,由于无钱买煤有3座高炉被迫停产,11、12两月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亏损。1995年初,钢产量退落到1985年700 万吨水平;由于订货骤减,合同不足,成本升高,费用增加,1995年1、2月份分别亏损0.88亿元和1.16亿元。另外,债务负担重,累计欠银行贷款118亿元。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钢材没人要,炼钢没有料, 看病没有药,开支没有号(指不能按时发工资)。广大干部、职工情绪低落,对鞍钢前途忧心忡忡。

党中央、国务院对鞍钢十分重视,极为关怀。在了解鞍钢的困难情况后,指明了方向,果断调整了党政一把手,于1994年8 月决定由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同志兼任鞍钢党委书记,12月调武钢副经理刘玠同志任鞍钢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解决了鞍钢的关键问题。这两位同志团结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形成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打开了局面。1995年共生产钢813万吨,铁800万吨,钢材518万吨。 在全年消化各种减利因素37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利润3.3亿元,按同口径比1994年增长37.07%。上交各种税金21.07亿元,做到了几年来少有的当年税金不欠。进入1996年,他们又提出了开好头,起好步,力争增效20.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3.5亿元,坚决打好“九五”第一仗。 从今年前四个月看,形势很好。钢、铁、坯、 材平均日产分别相当年产855 万吨、 824万吨、793万吨和642万吨水平。产销率达到100 %, 实现销售收入66.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1亿元;实现利润1.19亿元;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平均降低1.95亿元。

这说明,鞍钢人在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期望,不愧为孟泰精神的传人。

一、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实现大转折,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造成鞍钢近两年生产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内因,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鞍钢人特别是广大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把克服困难的希望寄托在国家支持和市场好转上。片面追求产量产值、轻视质量效益,管理粗放,把“率先进入一千万吨”当做主攻方向,忽视市场需求。因此,他们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1)一级带一级,抓好学习找原因。一年来, 鞍钢党政领导班子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和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等,联系实际,摆问题找差距。各单位纷纷举办中层干部学习班,提高认识,开阔思路,振奋精神,树立了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

(2)用企业面临的困难教育和激励干部职工。鞍钢领导认为, 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职工群众。他们把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原本本地向职工交底,使职工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动职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渡难关。特别是用“用户”的声音唤醒群众,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一汽是鞍钢的老用户,鞍钢的领导亲自到一汽访问,发现他们过去每年订购钢材最多达20多万吨,1995年上半年数量骤减,只订购0.54万吨。丢掉一汽这个大市场的原因是什么?教训是什么?鞍钢党委派人赴一汽拍摄了《倾听“用户”的声音——中国一汽集团访谈录》电视专题片,这部专题片本着不怕丑、不护短,请一汽上至领导下至工人广泛评说鞍钢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说出不买鞍钢钢材的原因。如一汽工人尖锐地指出:“鞍钢的钢材连麻雀都不敢往上落,怕扎脚。”这些,都给鞍钢人猛击一掌,促其猛醒。鞍钢领导认为:这是教育全体职工的好教材,决定让每位职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部电视片在各厂矿播放了三千多场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随后又在《鞍钢日报》上开展了《痛失一汽传统市场的反思与警醒》大讨论,发表各级干部、职工20多万字深刻反思和总结教训的文章。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市场就是企业生存空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眼睛向内,依靠自己求发展。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中’学习”。鞍钢组织广大职工用自己教育自己的大讨论方法,通过形象化教育,使职工思想受到极大震动,认识到谁忽视质量,就是砸企业的牌子,砸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从而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走出困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兄弟企业先进经验。用请进来、 走出去等方式,学习了宝钢“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预测和控制成本”的经验,杭钢“紧紧抓住市场,舍命保市场,让利不让市场”的经验,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反思经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干部、职工的思想产生了一个新飞跃,对鞍钢走向市场起了先导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生产经营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调整品种,增加效益上来

(1)采取有力措施, 把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从端正经营思路入手,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付款不发货。做到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增产市场急需的品种规格,1995年畅销产品比1994年增产38.46万吨,创效益4200万元。 为扭转以前不交款也发货,把用户当“仓库”,造成用户大量拖欠货款、大量占用资金的被动局面,专门成立了由领导牵头的清欠小组,组成了数千人的专业清欠队伍, 采取灵活多样的清欠办法, 全年共清回欠款原额48亿元。由于上述工作,1995年鞍钢实现销售回款达117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44亿元。这就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基本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2)下大力气抓产品质量的提高。 坚定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对用户的质量要求必须满足,任何人不准说“不”字;在企业内部,把下道工序作为市场,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的产品。规定等外品、残次品等不计入产量,使工序实物质量明显提高。高硫号外铁比1994年降低82%,钢种合格率提高到99.3%,全年钢材综合定尺率达到80.5%,比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1995年鞍钢55 项质量指标有53项完成计划,有41项好于上年,实现质量增利1.2亿元。

(3)改革销售管理体制,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鞍钢统一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产品结算、货款回收等环节,实行了营销一体化,层层建立销售责任制,奖罚分明,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并采取了符合市场实际的销售策略,在价格上采取灵活办法,实行批量优惠、现款优惠、地区差价、运费补贴等办法,坚持让利不让市场,巩固了老用户,扩大了新用户。从1995年8月份以来, 钢材的产销率月月达到或超过100%。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995 年实物出口总量是1994年的2.92倍,出口钢材52.65万吨,钢坯77万吨, 生铁10.7万吨,创汇3.66亿美元,创鞍钢出口的历史最好水平。

三、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向企业内部要效益

(1)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结合实际, 认真全面学习推广邯钢经验,鞍钢在内部实行了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厂际之间结算变内部价格为模拟市场价格,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各单位的经营成果。还从抓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将企业承受的市场压力分解成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把这些指标纵横分解,做到“企业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仅1995年9—12月份,产品成本总值就比1994年同期降低5.3亿元。鞍钢还把邯钢经验创造性地从生产管理移植到资金管理上,实行资金模拟市场,在鞍钢内部引入银行信贷管理机制,限额总量控制、差别利率,强化资金使用约束,改变过去各单位向公司争占资金的局面,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加快了资金周转。1995年下半年,鞍钢流动资金周转比上半年加快了13.57天。 鞍钢抓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指标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按月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总经理亲自抓财务,进行资金平衡。去年后四个月,着重进行扭亏增盈形势分析,按月通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肯定好的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又对600多种钢材的三种成本(公司成本、 工序成本、变动成本)、二种价格(不含税价格、最低优惠价格)以及一些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大量测算和分析,同时提出对策,提高了管理水平。冷轧厂是冷轧板生产大户,过去也是鞍钢亏损大户,1996年鞍钢给冷轧厂下达亏损不得超过2.8亿元的目标计划。 该厂领导班子带领全厂职工算细帐、订措施,把扭亏增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和班组。并由车间领导分片负责,包保各班组产量和质量等指标。厂领导向职代会提出今年要全面扭亏,前四个月已达到进度目标,不仅不亏,还有盈利。

(2)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实施主辅分离, 鞍钢的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为了加快两个转变,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转机建制”的鞍钢总体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目前已将鞍钢主体厂职工从19.2万人减为7.4万人, 到本世纪末将减为5万人,使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80吨钢/人·年。改革方案出台后,向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讲清职工不是改革的对象,而是改革的主体;分离不是甩包袱,而是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分流不是裁员而是劳动岗位的转移,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现已把主体厂兴办的74个集体企业及第三产业等经营实体剥离出去,又把14个辅助单位陆续分离出去,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已经分离出去的14个辅助单位,共有全民职工10.5万人,集体职工8.1万人。1995年亏损由鞍钢公司补贴12.96亿元。实施分离后,一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定额补贴,逐年减少,限期实现扭亏为盈。按各自的改革目标要求,1996年将实现减亏4.18亿元,鞍钢公司可以比1995年为他们少补贴6.14亿元。这当中的鞍钢矿山公司、弓长岭矿山公司和机械制造公司三个单位,1995年测定亏损总额10.4亿元,分离后限定1996年减亏2.7亿,前四个月都完成了减亏目标。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等也都积极推进,效果很好。

(3)既抓“七五”以来改造项目的达产达标, 又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制订和实施“九五”改造规划。 鞍钢“七五”、 “八五”已投入10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 但不少项目没有达到设计能力和效益目标。如今鞍钢把这些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点, 制订对策, 落实责任, 限定在1996年内达到设计生产水平。由于工作得力,大连铸、新三烧、球团等上半年已达到目标。今年前四个月,仅大连铸就比1994年同期增产11.88万吨,效益相当可观。鞍钢的同志说:“鞍钢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改造就没有活路。”1995年,鞍钢成立了改造领导小组,调整了改造规划,已获国家批准。这个规划实现后,鞍钢的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鞍钢技术改造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九五”改造规划共需资金210亿元,单靠鞍钢自身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因为鞍钢现已背上了133亿元的债务包袱,每年向银行交付利息多达17亿元。仅全民职工年工资支出就达23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2.3%。另外,“九五”规划的技术改造资金尚有92亿元的缺口。搞好鞍钢的技术改造是振兴鞍钢的关键。只有搞好鞍钢的技术改造,才能增强鞍钢的实力和后劲,使鞍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鞍钢职工说得好:“振兴鞍钢是最大的政治”。鞍钢技术改造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但鞍钢人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说要唱好两支歌:唱好《国歌》,鞍钢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好《国际歌》,要自己救自己。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很感人。

四、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鞍钢扭亏为盈、初步走出困境的根本保证

(1)鞍钢党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 认真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党委结合企业实际,讲政治、议大事、管全局,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选拔、培训、考核、任用好干部;参与制定改革、改造以及生产经营计划;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等。党委制定了《鞍钢党委工作规则》,对党委会、常委会职责范围、议事程序、决策程序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鞍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使企业党政两个领导班子成为分工不分家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1995年鞍钢先后召开了39次党政联席会议,比1994年增加了28次。总经理刘玠同志带头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好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他在调到鞍钢主持的第一次经理办公会上,就提出并通过了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加强团结,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七条规定》。包括:经理会议要畅所欲言,集体决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中,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既要保证行政领导在生产经营中的指挥权和决策权,又要防止在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实现个人同集体、领导同职工群众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各副职既要有分工,又要协调,对分管工作要大胆负责,交叉的工作商量好再办,等等。这些做法,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中的不足之处。公司班子成员普遍反映:1995年是鞍钢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工作难度最大、工作最累的一年,但也是心情最舒畅,班子最团结的一年。

(2)鞍钢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好干部,配好班子, 使基层班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有计划地对现职厂、处级党政干部进行轮训,提高政治素质;一方面按“四化”方针抓紧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主体厂矿的领导班子均配备了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有的还担任了党政一把手。同时,为了锻炼干部,培养干部,为干部创造施展才干的环境,加大了交流和调整力度。1995年公司机关部、处、室一把手调整面达52%,基层厂矿党政一把手调整面达34%。这些干部到新岗位后很快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成为鞍钢扭亏增盈、走出困境的重要因素,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

(3)在鞍钢党委领导下, 党的基层组织开展了党员建功立业活动和“两先一优”的竞赛。还开展了为党旗添光彩,为鞍钢做贡献的“八带头”活动(在生产、安全、品种质量、遵守劳动纪律、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八个方面带头)。目前,200多个三、四类党支部发生了变化,一类党支部已达60%。 鞍钢的七万多党员在鞍钢扭亏增盈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4)鞍钢党政班子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 鞍钢走出困境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的过程,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结果。鞍钢自觉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强化了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鞍钢宪法》所提出的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精神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注重在制度上保证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力,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对公司出台的改革方案,充分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实行了民主评议干部办法,使中断了两年的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得以恢复。今年对9283名干部进行了评议,对干部的教育、触动很大,起到了监督和鞭策作用。去年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全员发动,人均节约500元。广大职工学习和发扬了孟泰精神, 献计献策,增产节约,全年实现双增双节创效1.2亿元。 如:燃气厂检修职工查出闲置工具500多件,两年内可不领工具。 共青团开展了立功竞赛活动,收交了1.5万吨废钢。全公司退休职工动手缝制了46 万块小布垫无偿交给公司。鞍钢党政工领导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在去年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19万元救济困难职工,不漏一人,不漏一户。

鞍钢1995年以来的实践表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回答了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最关键问题。

一是必须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把配备好企业各级领导班子放在首位,特别是选好班子中的带头人至关重要。有好带头人,就能带出好班子、好队伍,就能搞好企业;

二是在新形势下必须讲学习,认真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思想领先,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为搞好企业奠定思想基础,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是必须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的“三改一加强”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搞好技术改造,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鞍钢是个老企业,装备虽然落后,但职工队伍是一支有阶级觉悟、有光荣传统、能打硬仗的队伍。鞍钢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实现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群策群力,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底谷,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动力和关键。

当然,现在只能说鞍钢出现可喜的转机,还不能说鞍钢已完全摆脱困境。鞍钢的领导同志说:“1995年鞍钢解决了生存问题,迈出了一大步。今后既要解决生存问题,还要解决长远发展问题。振兴鞍钢,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现在,鞍钢的资金依然十分紧张,“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九五”改造资金筹措尚有较大难度,还有大量富余职工需要安置等困难。鞍钢的困难很大、潜力很大、希望也很大。只要鞍钢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三改一加强”的要求,依靠工人阶级,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就一定会使这个老企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标签:;  ;  

鞍钢如何将亏损转化为利润?_鞍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