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论文_兰丽霞

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论文_兰丽霞

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辛庄学校小学部 265401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空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涵着历史、哲学、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历来是实现德育教学的场所。

我校围绕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思想,将德育工作的重点聚焦在古村落,开发和挖掘蕴含于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开展“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

学校地处招远市辛庄镇。2016年辛庄镇成功获评“全国双优古村镇”,全国范围内仅有15个村镇获此殊荣。在这里有一片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的古村落群,如“临海小北京”高家庄子村、“中国近代江北出版业摇篮”孟格庄村、“古建筑博物馆”大涝洼村等。其中高家庄子村于2014年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是烟台市唯一入选的古村落;2015年5月,高家庄子村正式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孟格庄村为第三批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中国近代“江北出版业摇篮”,是胶东印刷出版业鼻祖“成文堂”创始人、印书出版业巨头“诚文信”创始人的故乡,被称为最有书卷气的村庄。

基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培育新时代少年的思考,学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古村落传统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使学生深刻了解了古村落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蕴的思想内涵,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履历和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而使“古村落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基于“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涵及内容

具体来说,“古村落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彰显优良的文化,至少包含了“宗族文化”、“人居文化”、“民俗文化”、“村落文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将“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1.突出重点,完善“古村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根据本地区古村落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以“探访民俗村落,寻源古镇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组织精干力量编写了特色校本教材《魅力辛庄》。课程结构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历史传承”、“人物掌故”、“美丽乡村”、“黄金海岸”。在“美丽乡村”这一单元中,对高家庄子村、孟格庄村和大涝洼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校本教材荣获招远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等奖。

2.有机融合,构建渗透“古村落传统文化”元素的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以“探访民俗村落,寻源古镇文化”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细挖古村落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沟通与经典诵读、品德养成、传统技艺等国学文化间的联系,开发了一套以“古镇文化”为核心,以“知根课程”、“养正课程”和“兴艺课程”为总体框架的课程体系,让“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有了实施的依托。“知根课程”追求的是文化传承,主要是让学生诵读“三、百、千、弟”等经典名作以及《论语》、《大学》《中庸》等有关章节,体会国学文化的深遂。“养正课程”注重塑行养德,主要是通过聊传统节日、讲家乡故事、看社区变化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兴艺课程”以启智审美为培养目标,下设书法、国画、剪纸、高跷等课程,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基于“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工作的开展

经过精心的筹备,学校提出了“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培育新时代少年”的培养目标,制定了《辛庄学校“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规划》,让“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在明确的思想和目标的引领下顺利实施。

1.构建理念文化系统,营造“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

第一,加强宣教阵地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精心规划宣教内容,形成独特的楼道文化。一、二年级:名人故事。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生动事迹中了解人生,震撼心灵,感受先人的崇高情怀;三年级:民俗文化。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四年级:人居文化。主要偏重古建筑艺术方面,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民间文化色彩;五年级:儒理经典。培养学生诚信仁慈为本的儒学人格态度。黑板报推出“古村落传统文化”小天地,校园宣传橱窗展出“古村落传统文化”知识小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其中,品读经典,熏陶滋养。

第二,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学校积极邀请校外志愿者辅导员为学生们开展“古村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徐道勇老先生的《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刘思泉老先生的《古村落传统文化基因如何延续》,使学生对古村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保护及传承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三,建研学旅行基地,扩展“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空间

学校领导积极与辛庄镇周边古村落的党支部书记联系,将高家庄子村、孟格庄村、大涝洼村、徐家疃等村作为学校的研学旅行基地。通过实地寻访的方式,带领学生切实感受古村落独有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2.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履历和情感体验

(1)研学旅行,实地寻访

学校确立了以“探访民俗村落,寻源古镇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高家庄子、孟格庄、大涝洼等古村落,让学生在参观交流中体验生活,在传统民俗文化的浸润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是做足前期准备工作。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校领导提前联系校外辅导员,就活动的具体事项进行沟通,根据交流情况安排辅导员在广泛收集古村落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手册或编写出图文并茂的指导书。出发前由辅导员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小组长并进行安全、礼仪教育,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是做实指导参观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循指导书的要求参与探讨和实践。在参观每一个古迹时,先由校外辅导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做好笔记,接着是自由参观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进行参观。

最后安排的是采访环节,学生可以就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地方采访校外辅导员。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有组织、有纪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并有所收获。

(2)交流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活动的感悟,将活动推向深化,同学们表示受益良多,在各种比赛中表现突出。宋佳骏同学的电脑作品《辛庄印象》获国家级电脑作品大赛三等奖;刘嘉怡同学的《“探寻最美古村落”实践活动》获烟台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等奖;王语溪同学的《“探寻最美古村落”——辛庄镇高家庄子村》获招远市“小小百家讲坛”比赛二等奖;王语溪同学的《寻美“中国江北出版业的摇篮”》获招远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三等奖;康展钧同学的散文《古村有梦》获全国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王语溪同学的原创故事《高家庄子——借古今雄风报家国情怀》在“讲烟台故事,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获优秀奖。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3)知行合一,内化成品

面对古村落这颗“传统文化的明珠”不断消失、衰败的尴尬局面,学校于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以“保护古村落——我在行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首先根据本地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学生成立古建筑特色、民俗风情及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等研究性学习小组,与指导老师一起讨论确定活动主题和步骤,一起走进古村落,查看有关文字资料,询问老人,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现状,最后合作写出调查报告。我校刘嘉怡、宋昱两位同学做的《古村落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调查研究报告获招远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二等奖,报告深入分析了辛庄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消失、衰败的主要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是组织学生清洁古巷、古民居、祠堂等古文化建筑,同时在古建筑破坏严重之处张贴古文化保护宣传标语,在宣传保护古村落文化知识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帮助村民正确认识古村落存在的价值,提高他们保护并继承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意识。当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当地村民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将宣传范围扩大到社区,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古村落的行动中。

四、开展“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反思和展望

1.结合研学旅行,从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推进“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目前,学校对“古村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实施目标来看,以往的实践主要聚焦于简单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层面,体现出对古村落文化德育价值的偏爱。今后学校将主要关注古村落文化潜在的历史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

一是加强对村碑的研究。村碑作为村庄的名片,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和历史的沿革,搜集村碑的资料,有利于学生了解村庄的来历、发展、变革与历史掌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二是加强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建设的研究。同时让学生找寻古村落中的历史遗迹,了解遗迹的历史故事,发现传统美。同时体验现代文明建设的进步,发现时代美,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赋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其融入现代文明的风景,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2.在德育课题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新模式

去年我校申报的《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被确认立项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研究》重点子课题。学校将在课题的引领下,继续坚持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不断挖掘德育教育的闪光点,不断探索和积累德育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德育新途径,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

论文作者:兰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论文_兰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