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疫苗安全接种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王德芳

护理干预在疫苗安全接种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王德芳

(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种疫苗的106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06例儿童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53例儿童均于预防接种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53例儿童均于预防接种期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疫苗接种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组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疫苗接种儿童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切实提升接种满意度,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疫苗接种;护理干预;安全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67-03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afe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vaccine immunization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value of carrying ou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n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effect.Methods Choose my center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06 children with vaccin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random digit grouping method 106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3 cases of Childre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of the inoculation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of 53 cases of children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of the inoculation period, compared two groups children vaccination success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After different mod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inoculation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children, 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For vaccination childr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which can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vaccination satisfac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subsequent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Vaccin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Security;The effect

接种疫苗是预控、防范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多为生物制品,对于人体而言是为一种特异性抗原,且免疫接种过程中,受疫苗质量、使用规范、接种儿童体质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儿童接种后可见不良反应,可以说没有一种疫苗对所有接种个体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注意做好科学的护理防范措施,以安全规范的接种程序,降低接种不利情况发生,具有着现实必要性[1]。本研究为选取适宜疫苗接种儿童应用的护理服务方案,最大化确保接种疫苗者的机体健康,选择性纳入了我中心2015年2月以来接收的的53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且为便于护理成效观察,特纳入了我中心同期接收的另53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模式,进而就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2组儿童免疫接种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6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06例儿童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53例。观察组53例接种儿童中,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龄区间1~6岁,平均(2.9±1.4)岁;对照组53例接种儿童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1~5岁,平均(2.7±1.5)岁。两组接种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53例接种儿童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综合查看儿童出生阶段配发的疫苗接种预约单及各类疫苗基础知识手册,在接种前及时通知监护人;疫苗接种时保持动作的轻柔,在疫苗注射之后,观察30分钟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即可离开。观察组53例接种儿童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1)接种前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接种前,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儿童的健康状况,对患儿近1周是否出现慢性疾病及具体体质情况作综合了解。进而与儿童家长展开沟通,详细介绍预防接种的流程步骤,同时对疫苗名称、类型、价格、作用、禁忌症状、接种必要性进行综合解释,促使家长全面了解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消除心理层面压力[2]。同期,护理人员还应以温婉的语气及简单的肢体动作与儿童进行互动沟通,且可将接种室温度、光线调到温暖、适宜层次,以此为儿童创造舒适环境,降低儿童对疫苗接种的恐惧不安情绪。另外,接种之前还需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干预工作,嘱咐家长引导儿童在接种前合理进食,避免空腹注射疫苗;同时排除过敏体质儿童,并做好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慎用症的筛选工作,避免患儿机体不耐受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接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干预。接种时,需严格进行疫苗名称、有效期、批次、疫苗瓶体是否破损、产品有无变色、内凝、变质等情况作出检查,冷藏设备温度有无异常,确保接种安全性;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仔细核对接种儿童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名称等,在参照儿童体检结果前提下,筛查剔除存在过敏反应的儿童,并综合检查儿童接种部位是否存在皮损情况;待完成上述前提工作后,予以接种部位消毒,采取75%由内向外螺旋式展开接种部位皮肤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干燥后再行接种,避免消毒剂杀死活疫苗[3]。实施疫苗注射前,护理人员能够根据儿童实际性格、年龄展开鼓励关怀,针对年龄稍大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儿童,能够简单告知其疫苗接种的好处,并给予言语层面的鼓励,调动其接种配合度。而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则可借助善意的环抱动作、抚摸动作,来拉近儿童距离,并能够准备一些儿童玩具、画报来吸引其注意力,分散疼痛恐惧感,以便顺利完成接种工作。

(3)接种后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疫苗接种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告知家长陪儿童留在观察室内进行观察,大约观察30min,接种儿童若无不适症状及反应则可离开。离院时,需综合告知家长,近期内避免儿童参与剧烈运动,禁辛辣刺激类、海鲜类食物;并在3d时间内保持注射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不能够用手抓挠、洗澡。接种后的24h内,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热痛、红肿及淋巴结肿大相关反应,通常此类反应在注射后3d内能够自行消退。若接种3d之后儿童局部反应仍未消退,可用洁净毛巾实时热敷,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直至肿痛消失;期间可致电咨询医护人员,以决定是否到院接受医护处理[4]。针对存在感染、化脓的儿童,则需作院内切开引流,口服抗生素对抗感染。若注射后存在眩晕、发热、呕吐情况,属于正常副作用,无需作特殊处理,一般3d内可自行消退,但应保障儿童合理睡眠、多饮水,并监测儿童精神状态及体温情况,接种3d内不良反应无消退或加重,即应及时就诊[5],以确保儿童接种期的安全无误。

1.3 观察指标

综合观察本研究2组儿童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作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展开组间差异对比。另外,采用我中心自制调查问卷实施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由家长代为填写,调查内容涉及护理服务态度、操作能力、心理护理水平等内容,共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护理服务中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儿童接种情况对比

本研究2组疫苗接种儿童经不同护理干预模式配合后,疫苗接种效果均相应较好;对照组53例儿童中共计出现发热反应3例(5.64%)、肿痛儿童2例(3.76%),不良反应发生率9.40%;除此之外,组内其他接种儿童均未出现感染、化脓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53例儿童中,仅出现轻微发热儿童1例(1.88%),其余接种儿童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综上可知,观察组53例儿童经优质护理干预后,护理干预成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本研究2组接种儿童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调查可知:对照组持十分满意态度者共计25例(47.16%)、满意态度者21例(39.63%)、不满意态度者7例(13.21%),护理服务总满意度87.79%;观察组持十分满意态度者共计36例(67.92%)、满意态度者15例(28.32%)、不满意态度者2例(3.76%),护理服务总满意度96.24%;2组患儿医护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实中,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关键方法,但不可否认预防接种所用疫苗多为生物制品,对人体可产生相应创伤,且预防接种过程中受疫苗种类、适用人群、机体差异不同,可导致部分接种人群存在较明显的发热、肿痛、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从而造成预防接种安全性下降[6]。因此,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合理借助必要的护理干预举措,尽可能消除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规避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率,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本研究为切实强化疫苗接种效果,分析护理干预模式对疫苗安全接种成效提升的价值。系统选取了我中心2015年2月以来接收的10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形式给予了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相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3例儿童,观察组53例儿童通过接种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的有序配合,切实强化了疫苗接种成效,有效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升了医护工作满意度,值得后续作综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宏玲.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4,28(6):722.

[2]徐蕴琦.探讨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5):254.

[3]王洋.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分析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10.

[4]王宇.浅谈儿童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48.

[5]谭云,杨新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干预路径的探讨[J].新疆医学,2015,(5):670.

[6]高翠玲.浅谈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纵横,2014,43(6):109.

论文作者:王德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疫苗安全接种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王德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