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

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

殷金祥[1]2002年在《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指出齿轮泵的结构和工艺在各类液压泵中最简单,并在价格、可靠性、寿命、抗污染以及自吸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因此在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中,齿轮泵的应用占很大的比重,它广泛应用于机床、轻工、农林、冶金、矿山、建筑、船舶、飞机、汽车、石化机械等机械产品的液压系统中。但齿轮泵也有不少缺点,主要是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动态性能差,噪声较大,排量不可变,高温效率较低。其中流量脉动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它严重制约着齿轮泵的应用,因为泵的流量脉动大,不仅会使液压缸运动的平稳性、液压马达回转的均匀性性变差,而且会引起压力脉动,进而使管道、阀门乃至整个系统振动(特别是在共振时),并发出很强的噪声,这对轴、轴承、管接头及密封都有破坏性影响。如何减小齿轮泵的脉动,已成为各国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论文针对如何降低齿轮泵的输出流量脉动并力求在保持直齿轮泵的结构和工艺在各类液压泵中最简单,在价格、可靠性、寿命、抗污染和自吸能力强的优势上开展了对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其基本方法是以斜齿轮替代原来常见齿轮泵中的直齿轮,其理论根据是同等脉动周期曲线错过一定的相位角迭加使脉动下降的原理,这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齿轮泵的原有优势。 本论文在对齿轮泵工作原理和流量脉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斜齿齿轮泵的输出流量脉动与斜齿轮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由于斜齿轮替代直齿轮带来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斜齿齿轮泵的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斜齿齿轮泵的结构设计,通过建立斜齿齿轮泵齿轮的优化数学模型,优化计算出使输出流量脉动最小的斜齿轮参数,制造出斜齿齿轮泵样机。 根据齿轮泵流量脉动的检测要求,采用新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中高压齿轮泵性能测试装置,并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一方面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为产品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其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本论文研究的斜齿啮合式低脉动齿轮泵可代替现广泛存于市场上的直齿轮泵,并能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替代其它形式液压泵的作用,这对于促进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降低机械装备的制造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李耿标[2]2016年在《综合传动液压供油系统压力脉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液压系统作为制造机械、船舶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稳定性、精确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液压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实施有效控制已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压力脉动是液压系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压力脉动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系统中产生压力脉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液压系统性能,改善工作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综合传动液压供油系统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典型的液压供油系统数学模型,以及非恒定流激励下油液直管道流固耦合模型,并借助相关分析软件对系统压力脉动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仿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台架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深入研究了液压供油系统中产生压力脉动的机理。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油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2)建立了完善的典型液压供油系统数学模型。随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液压供油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恒流量激励下及非恒流量激励下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特征。(3)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和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深入研究了影响液压供油系统压力脉动的因素,并给出不同因素下,系统中压力脉动的变化趋势。(4)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在非恒定流激励下液压直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脉动流激励下的油液直管道进行仿真分析,重点研究油液直管供油油量及油液温度对直管道应力及压力脉动的影响。(5)设计了实验台架进行实验。实验台搭好后,利用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采集,随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从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袁圆[3]2011年在《齿轮泵—马达一体机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压系统——齿轮泵-马达一体机,它是由行星齿轮泵和多齿轮变量马达组成,在中间壳体上安装换向阀以实现马达的换向,改变中间壳体的形状可以改变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角度。由于行星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比普通外啮合齿轮泵小、多齿轮马达的扭矩脉动是普通外啮合马达的1/9,则齿轮泵-马达一体机的脉动大大减小了,从而降低系统的噪音污染。本文首分析了齿轮泵-马达一体机中行星齿轮泵的瞬时流量特性和多齿轮马达的瞬时扭矩特性,并对其进行仿真,将分析的结果与普通齿轮泵和马达进行比较。其次建立了齿轮泵-马达一体机的实体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行星齿轮泵和多齿轮马达的端面和径向泄漏分别进行流场仿真分析,并得到压差为2MPa时,不同的端面、径向间隙与泄漏流量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齿轮泵-马达一体机的内部流场奠定基础。然后建立了以体积和瞬时脉动最小的多目标行星齿轮泵和多齿轮马达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优化工具箱得出了优化结果。最后在齿轮泵-马达一体机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传递函数并画出方框图,分析了不同粘性阻尼系数、泄漏系数对齿轮泵-马达一体机动态特性的影响。图[68]表[9]参[69]

史伟东[4]2016年在《斜齿齿轮泵内部流场叁维数值仿真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斜齿齿轮泵啮合过程复杂,传统的理论以及基于集中参数的一维简化模型对其性能以及动态特性分析存在不足,本文针对斜齿齿轮泵内部流场叁维数值仿真展开了相关工作,寻找适合斜齿齿轮泵转子区域动网格实现的最优策略,并分析其内部流动规律,以期为斜齿齿轮泵的分析、优化提供参考。首先,简述齿轮泵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文章的主线做简要概括。第2章,理论分析斜齿齿轮泵流量特性,考虑螺旋角和齿宽参数对其瞬时流量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参数变化对斜齿齿轮泵流量脉动的影响。第3章,斜齿齿轮泵内存在的微小间隙以及复杂的啮合过程致使瞬态流场仿真动网格难以实现并且计算消耗巨大,尝试采用不同CFD软件处理斜齿齿轮泵转子区域动网格。结果表明,应开发专用的齿轮泵转子区域动网格模板,并同时考虑微小间隙网格处理。第4章,采用SCORG软件划分转子区域网格,并采用Pumplinx软件对斜齿齿轮泵内部流场求解计算,对比了油液是否可压以及空化得到的结果。分析表明,斜齿齿轮泵内部的压力分布受油液压缩性及空化影响较大;螺旋角使得齿腔压力在啮合区域沿轴向不一致。第5章,分析作用在斜齿齿轮泵圆周方向的液压力,对比了油液压缩性及空化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螺旋角对液压力变化的影响。

李明学[5]2016年在《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困油现象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以其简单的结构、小巧的体积、轻盈的质量、良好的自吸性等诸多优点,在机械设备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以工程机械中用到的齿轮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模拟仿真和虚拟测量等方法,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的困油特性和消除困油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今后研制和开发无困油、高压化、高转速、超低静音的齿轮泵有所贡献。首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入手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其产生困油现象的原因,并对齿轮泵发生困油的两个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次,通过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困油面积和困油容积的计算推导,得出了困油面积和压力角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困油容积变化率和转过角度、齿轮重合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另外,借助Fluent强大的流场动态模拟功能,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的计算模型进行内部流场的仿真模拟,从而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并将困油发生时齿轮泵内部流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生动再现。此外,针对具体的一款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对其困油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二维虚拟测量的方法获得了该泵在转过不同角度时的困油面积,且绘制出了该泵困油面积变化规律曲线。而且对消除困油的几种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它们消除困油的效果进行了横向对比。最后,基于现有的关于消除齿轮泵困油的研究,结合目前的新理论和新工艺,提出了两种消除困油的新方法(外接油路法和组合槽法)。并分别对这两种消除困油新方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且对它们消除困油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还对采用上述两种新方法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徐高欢[6]2018年在《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的建模、优化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容积泵因其诸多优点被工业和农业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泵都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如往复式容积泵存在排量小、压力脉动明显、噪声大等问题。转子式容积泵存在径向力不平衡、容易泄漏、高压力下容易磨损、有较大的流体噪声和困液问题。经过国内、外科研院所多年的技术攻关,容积泵在这些方面有很大改善,但是排量体积比小、脉动率大等问题需要继续研究解决。因此容积泵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推进企业容积泵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国产泵的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为“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高性能植保用差速泵的建模、优化及试验研究”(51305403)。本论文提出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在对非圆齿轮传动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泵的性能和差速泵结构参数以及驱动系统内在关联性、优化方法和试验开展基础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国内、外典型容积泵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认为差速泵的原理和结构是较为理想的形式,重点研究新型的多叶片差速泵现状,总结差速泵的常用驱动机构特点,经过比较发现差速泵适合选用非圆齿轮驱动形式,其中傅里叶曲线表达式用于非圆齿轮节曲线设计有利于泵的性能优化,为此提出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2)为设计最优的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建立高阶变性傅里叶非圆齿轮节曲线计算模型和传动计算模型,主要建立高阶变性傅里叶非圆齿轮副传动比和从动非圆齿轮节曲线计算模型,建立高阶变性傅里叶非圆齿轮中心距计算模型,建立节曲线封闭条件、凹凸性分析模型、压力角计算模型和最大不根切模数判别模型,综合分析傅里叶节曲线参数对传动特性的影响。为便于差速泵驱动机构的设计,在高阶变性傅里叶非圆齿轮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总结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工作原理,建立阶数与差速泵叶片参数的基本关系和非圆齿轮节曲线参数与进、出口之间几何关系,建立差速泵结构参数计算的基本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编写了差速泵特性辅助分析软件,综合分析混合高阶傅里叶节曲线参数对差速泵排量、瞬时流量和脉动率等特性的影响,上述研究为后续差速泵优化提供理论基础。3)按不同类型的非圆齿轮建立了椭圆非圆齿轮、偏心圆非圆齿轮、巴斯噶蜗非圆齿轮和正弦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计算模型,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写这4种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辅助分析软件。对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差速泵和这4种不同驱动机构的差速泵的排量、瞬时流量和脉动率进行比较,得出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具有较好的性能。4)以差速泵排量、脉动率和非圆齿轮不根切最大模数为子目标,运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建立以排量、脉动率和非圆齿轮不根切最大模数为子目标的综合评价函数,建立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多目标性能优化模型,编写多目标参数优化软件,优化不同阶数比的差速泵最优性能,2阶对2阶、1阶对3阶和1阶对2阶为例进行比较,发现2阶对2阶是最差的,根据优化结果,1阶对2阶综合性能是最优的方案。5)以1阶对2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为研究对象,数值计算差速泵容积腔流场,分析吸、排液工况下的流场和差速泵困液腔流场,对差速泵叶片阻力矩与非圆齿轮耦合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差速泵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的流体对叶片的阻力矩是正负交替的,并且当容积腔进入困液区,由于吸、排液口瞬间关闭,导致产生水锤效应,叶片出现短暂阻力矩上升。计算差速泵流体和叶片的单向耦合,发现合力矩与转速方向一致的,从动非圆齿轮带动主动非圆齿轮运动,合力矩与转速方向相反的,主动非圆齿轮带动从动非圆齿轮运动,因此非圆齿轮驱动系统和流体存在流固耦合,并产生反驱动现象。以上研究为将来完善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6)根据遗传算法优化获得差速泵及驱动非圆齿轮最佳参数,进行结构设计和叁维建模。根据设计图纸加工差速泵及驱动非圆齿轮的零部件,搭建1阶对2阶傅里叶非圆齿轮的传动比测试平台,验证了理论传动比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搭建差速泵排量测试平台,研究排量随转速变化的特性,在一定转速范围内,排量理论值和实验值是一致的。搭建输入转矩的测试平台,测定叶轮转矩随差速泵工况变化特性,验证流固耦合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揭示了差速泵周期性振动主要来自腔内流体和叶片的流固耦合引起的扭转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差速泵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张彬[7]2012年在《低脉动内啮合变量齿轮马达的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研制设计的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是一种新型的可变量、低脉动的液压马达。本课题来源于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内啮合齿轮马达关键技术研究》(KJ2011A094)。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扭矩脉动仅仅是普通内啮合齿轮马达的1/9,从而大大降低系统的噪音污染;该齿轮马达通过改变齿轮接触时的齿宽而实现了变量,大大扩展了齿轮马达的应用范围。本文首先分析了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瞬时扭矩特性,并对其进行仿真,将分析的结果与普通齿轮内啮合齿轮马达进行比较。其次建立了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端面泄漏和径向泄漏分别进行流场仿真分析,并得到压差为2MPa时,不同的端面间隙、径向间隙与泄漏流量的关系,接着对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静力分析,最终得出齿轮马达适用的频率范围和安全系数。接着以体积和瞬时扭矩脉动最小的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得出了最终的优化结果。最后设计了叁型内啮合齿轮马达的变量机构,对主要的零部件进行了设计。

诸葛辉[8]2007年在《轴向柱塞泵侧向流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轴向柱塞泵体积小,重量轻,变量机构简单,惯性小,所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机械、机床设备、注塑机械等领域。一直以来,我国液压产品的设计主要依靠类比和仿形(测绘),以图纸为特征,零部件的设计还是以二维图形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缺点,不能自动更新零件来装配所有工程图,造成CAD与CAM的脱节,缺乏主观创造力,对国外引进产品的缺陷也不能进行修正。目前,对于柱塞泵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流盘、缸体等零件,对于外流道,研究甚少。柱塞泵流道的设计和研究,往往是通过经验和实验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实验不仅费时、费工、代价昂贵,而且测试效果也并不理想,尤其是流道中汽蚀的位置、大小,回流的范围,脉动的大小等影响泵性能的因素无法得知。因此,轴向柱塞泵叁维造型和外流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结合轴向柱塞泵的特点,本文运用叁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分别对泵体、泵盖进行了造型设计,并装配成一个整体。运用有限体积数值方法,借助可视化计算分析软件,对泵侧向流道的常规模型、优化模型进行了稳态解析,得到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据此定性分析流道结构与负压分布、压降的关系。通过对侧向流道模型的瞬态解析,可视化分析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得出相关结论,对流道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程张[9]2013年在《多齿轮流量计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液压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工业生产、设备系统以及实验室设备系统等中液压系统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而作为液压系统主要监控参数之一的流量信号,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研究人员必须要测量和监控的。在众多的流量测量仪表中,容积式流量计具有测量精确度高、对介质不敏感以及对现场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然而由于容积式流量计的串入必定会对液压系统造成一定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进而会造成液压系统的振动,所以目前容积式流量计很难用于液压系统高压侧的流量测量,而只能用于系统低压回油侧的流量测量。所以如何解决或降低容积式流量计的流量脉动问题、提高其对瞬态流量敏感性是如今容积式流量计应用技术急需解决的关键。本文在传统容积式齿轮流量计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齿轮径向错位迭加原理,使得径向并联的叁对齿轮啮合产生的瞬时脉动流量能够错位迭加,从而达到降低流量脉动的效果。论文首先介绍了这种径向齿轮错位迭加的具体结构、齿轮转速测量方案及测量系统,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得出改进流量计的流量脉动降低为原来的1/9,而在齿轮采用正变位的情况下,则会进一步降低这种流量脉动现象。建立了多齿轮流量计的叁维模型,并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里面对其端面间隙泄漏和径向间隙泄漏进行流场仿真,得出间隙泄漏与压力差、间隙大小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AMESim系统仿真软件,搭建出了旁路法流量测量的液压系统模型。利用软件仿真的简便性,分别分析了支管与主管间的流量配比关系、支管流量信号对主管流量信号的跟随性以及并联支管段对主管道系统造成的影响等,并得出了一定的结果。最后,利用标准容器法校验实验平台,对加工出来的多齿轮流量计样机进行校验工作,得出其计量精度在0.75%。

杜润[10]2010年在《液压系统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分析》文中提出液压系统向高压、大流量发展,其噪声与压力脉动越来越严重。减小压力脉动是液压系统降低其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手段之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自19世纪就开始研究流体动力系统的压力脉动,开发出多种降低压力脉动的装置。然而,随着液压系统的发展,压力脉动衰减器向小型化、宽频化、主动式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衰减器的结构需要改变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和宽频化,这时,传统的分析模型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分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及可视化后处理技术是分析液压元件中流体流动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观察的现象:CFD技术已经在泵、阀的性能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技术运用于脉动衰减器的性能分析,必能使衰减器的开发前进一大步。因此,论文主要研究脉动衰减器的频率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典型脉动衰减器及异形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详述了脉动衰减器频率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在开源且面向对象的CFD软件OpenFOAM中对叁维的管路和衰减器进行瞬态计算。M序列的压力或流速信号作为输入的脉动信号作用于脉动衰减器系统的入口边界:提出了计算瞬态周期性边界条件问题的稳定判据以判断计算是否收敛及稳定,建立了计算流程。通过傅立叶变换及Shannon采样定理把时域和频域联系起来,并使参数协调以便能够准确地计算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利用Holmboe和Rouleau所做的水击实验对数值分析的基本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经典分布参数模型对管道频率特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说明数值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和准确的。其次,讨论了管道频率特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粘度的变化对管道的共振频率影响甚小;当粘度降低时,共振频率处的幅值则升高。流体中混入气体会大大降低流体中的压力波速,从而降低其共振频率。平均压力对管道的频率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同时M序列压力峰—峰值对管道频率特性影响很小,但是峰—峰值增加会使输出压力和流量波动的峰—峰值增加。平均流速也对管道频率特性的影响甚小,而且M序列流速的峰—峰值对管道的频率特性也几乎没有影响,但也会增加输出压力和流速的峰—峰值。减小管道直径会小幅度降低管道的共振频率再次,分析了单腔(一级)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利用集中参数模型讨论了衰减器的结构对其频率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共振腔截面形状的衰减器进行数值分析,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及椭圆形,可得:共振腔截面形状对衰减器的频率特性影响甚小。用阶跃压力信号对不同共振腔直径的衰减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共振腔直径过小时,主管路会有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加剧了流体脉动;共振腔直径过大,主管路会出现过低的压力;所以,应当避免突变压力冲击。另外,对不同共振腔直径—长度比(其容积相同)的衰减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共振腔直径—长度比减小时,衰减器的共振频率在一定值以下就会逐渐降低。因此,如果使用小的共振腔体积及小的直径—长度比的衰减器,同样可以达到与较大共振腔体积和较大直径—长度比的衰减器的共振频率。通过对两个小型的衰减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小的衰减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共振频率,但是衰减的幅度有所下降。对连接部为锥形结构的衰减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锥形颈部结构能提高衰减器的共振频率。对非对称圆形和椭圆形共振腔的衰减器进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非对称布置共振腔会小幅度降低衰减器的共振频率。通过实验证明,衰减器对压力脉动的衰减是有效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第四,对多腔(多级)脉动衰减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利用集中参数模型推出了两腔(二级)串联脉动衰减器共振频率的计算方法,与分布参数法相比误差很小。通过对非对称及对称圆形共振腔的衰减器进行计算,说明非对称结构也可以降低二级脉动衰减器的固有频率。叁腔串联衰减器有叁个共振频率,但第叁共振频率处的幅值小于O dB,说明在这个频率上几乎没有衰减效果。然而,并联衰减器的总衰减特性是单个衰减器单独作用时衰减特性的线性组合,所以并联衰减器的性能可扩展性强而且在多个频率上的衰减效果明显。最后,讨论了异形结构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对异形衰减器的分析说明,CFD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结构适应性。对螺旋形结构和之字形结构的分析说明,异形结构非常利于衰减器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对附加连接管道的之字形结构和多管道并联结构脉动衰减器的分析说明,在衰减器的管道上添加辅助连接管道,可改善衰减器的频率特性、实现衰减器的宽频化。这些分析表明异形结构是脉动衰减器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D]. 殷金祥. 扬州大学. 2002

[2]. 综合传动液压供油系统压力脉动特性研究[D]. 李耿标.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3]. 齿轮泵—马达一体机理论研究[D]. 袁圆. 安徽理工大学. 2011

[4]. 斜齿齿轮泵内部流场叁维数值仿真与分析[D]. 史伟东. 兰州理工大学. 2016

[5]. 渐开线外啮合直齿轮泵困油现象分析与研究[D]. 李明学. 兰州理工大学. 2016

[6]. 混合高阶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差速泵的建模、优化及试验研究[D]. 徐高欢. 浙江理工大学. 2018

[7]. 低脉动内啮合变量齿轮马达的理论研究[D]. 张彬. 安徽理工大学. 2012

[8]. 轴向柱塞泵侧向流道的研究[D]. 诸葛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 多齿轮流量计理论与实验研究[D]. 程张. 安徽理工大学. 2013

[10]. 液压系统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分析[D]. 杜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低脉动齿轮泵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