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建筑审美观的多元对峙论文_李云波

当下建筑审美观的多元对峙论文_李云波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510935

【摘 要】建筑的审美争论一直从未暂停过,似乎总是被掌控资本的大集团所左右着潮流,无论建筑的主流审美是潮起还是潮落,总是有着看似合理的缘由。在当代建筑审美与传统建筑审美对峙之时,各种评论文章也是常见报端。然而在这争议或妥协之中,建筑审美依然能够获得自身的成长,并且以较快的步伐迈向人类前进的轨道。

【关键词】多元;建筑审美;观念

现代建筑艺术的介入,再加上世界正处在经济发展、建筑活动的高峰期,使得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成为现代建筑生根发芽的热土,当然也有西方古典主义的遍地开花。在各大建筑院校与美术学院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直接引入了比如像: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等个人的设计观念与教学方式。尤其是在78年以后国内改革浪潮声势的高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这样的建筑艺术在国内交流与学习或则还有直接模仿就更为普及与广泛。开设建筑设计相关的课程的高等院校的教学也在现代建筑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转变对建筑的审美。从国内近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建筑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尤其是一线城市著名区域的建筑,例如上海的陆家嘴、广州的珠江河畔,国内的建筑审美早已经彻底脱离了传统大屋顶的形式,建筑师、集团企业家的建筑审美显然充斥着西方式的意识形态。不过也能看到传统的中式建筑,在全球化时代也进行了自身的进化与变革,又以现代中式、新中式或则还有中西结合等建筑形态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一时期,西方建筑审美在中国的渗透已经达到了来去自如的境界,在行政手段主宰着城市面貌的土壤上泛滥成灾,华夏子孙的审美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下被肆意的肢解流散,而经过有国人特色的再次改造,西方的建筑审美理念似乎也受到歪曲。新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所能提供给人的生存、生活、工作的体验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大量随之而来的所谓的时尚潮流使得建筑审美的价值也变得肤浅。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以及其他另类艺术以病毒式的繁殖进入了建筑文化领域,在让百姓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倍受着视觉疲劳的煎熬,因为其中也不乏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建筑作品。这是严重偏离了人性审美的正常轨道,这是一种美与丑斗争的危机。大量复制模式的建筑冲刷了几千年积淀的审美趣味,传统的精良品质的建筑已经逐渐消失。没有国度特色的审美,建筑品质也无从谈起。建筑评论家试图用理论说服人们,来说明这些缺少品质与审美的建筑存在的合理性,就是运用了对多元文化多元观念的选择权利来对峙传统审美。把传统的建筑艺术简单的进行中西合璧,利用各种媒体加以扩大影响,颠覆与湮没了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对过去的传统建筑理念加以覆盖、扫灭。

现代建筑理论在当下建筑审美上的效用,打碎了传统建筑的审美观。玻璃幕墙与钢筋水泥成为现代建筑的圣物,而包豪斯与现代主义成了传统审美的终结者。一个划时代的开端,被写进了现代设计史内,现代大师们侃侃而谈,仿佛掌控了现代建筑审美的走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我们在现代建筑上看到的模样是多么的相似或则简直雷同,又甚至在建筑作品上我们都看不到的,这些建筑大师或则建筑评论家们都会在自我经营的舆论阵地上有着充分而自信的解读,在笔者看来,这大有望梅止渴之嫌疑,滑舌的巧辩胜于了建筑的实际品质。

中国当代建筑师的生存状况,让他们大部分都更关注自身将来所要做的建筑能够更加合乎生存的逻辑,却不是考虑美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将现代与当代主义语言有效的结合当下社会的语境。在现代建筑与当代建筑萌芽之时,所喜好者主要是西方人,而这些类型的建筑审美的价值也主要是由西方的设计与媒体机构来推广。如同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建筑也是西方文化侵袭的衍生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一些工程集团、设计机构和投资人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建筑活动。像雷姆•库哈斯与去世的扎哈.哈迪德已在中国留下大量的国家级项目,同时以马岩松与王澍为代表的先锋建筑师也随后崛起。国外大量设计师的涌入与由外籍设计师操刀的建筑作品拔地而起,对于国内设计师的生存与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一种考验。由于建筑的主流文化依然受由具有政府背景的力量强势介入,所以当代审美与传统审美的冲击还是相当猛烈。

随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包括大量的古装剧的演播,中式建筑所特有的华夏元素被国民所钟爱,人们的审美视野逐渐关注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在现代技术与现代材料的辅助下,新中式建筑开始逐渐走向全国各地。传统的建筑审美在当下将有厚积薄发的趋势,像徽式建筑、岭南风格等在实力派建筑师的笔下重生光辉,未来将会成为主流审美的一部分。

审美观念的纷争似乎总是被隐藏在背后的某些集团势力所左右。且无论是高涨还是退潮,也会有合理的解释及时出声。在传统审美活跃之时,各种评论文章也是一路直追。审美的变化好像总是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但在这两者之外出现的异声却也是显得弥足珍贵,犹如天外来音。审美观念的对峙与美的学术研究往往总是在这些团体里产生。更多建筑美的实践者也是不满足现状,在选择美的时候,也是倾向多元化、多视角的格局,以为求同存异,和谐中有对峙。

目前中国的建筑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急需整治的时代,不能再停留在模仿与拿来主义的阶段,所谓美的创新,并非无中生有,也是需要建立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而有所变化。建筑师不再局限于某种风格的沉迷或则经常性的在多种样式之间重复,他们更愿意走进生活,体验多类型的生存方式,从本国本土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到合适的建筑美感来表现,一方面尊重当地人的审美观,另一方面也斟酌当前社会进步的审美观点,既满足本土人们的需要,又有跨越国际的可能。在审美观念的多元中坚持民族性的唯一,在唯一性中探索审美多元的结合。多元审美的对峙现象是符合社会发展中的规律,这个过程有争议也有妥协,但总的来说,依然是以较快的步伐迈向人类文化进步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罗杰.斯克鲁登 著.建筑美学[M].刘先觉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李允鉌 著.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李云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当下建筑审美观的多元对峙论文_李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