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蓬勃发展的技术市场_技术合同论文

北京蓬勃发展的技术市场_技术合同论文

蓬勃发展的北京技术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市场论文,蓬勃论文,北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快速发展的北京技术市场

从近三年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遥居全国首位。1994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7.18亿元。到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40.29亿元,成为北京技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2000年到2002年,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1年达到191.01亿元,2002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21.07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量的25.01%。

技术进出口大幅度增加,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纷纷落户京城,进入北京技术市场,参与北京地区的技术交易活动,加快了北京地区技术转移国际化的步伐,促进了北京技术市场技术进出口合同成交额的大幅度增加。到2002年底,北京技术市场技术进出口合同已经达到了1043项,合同成交额14.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59.30%。其中,技术进口合同837项,合同额11.10亿美元,增长155.66%。技术进口主要来自芬兰,美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出口合同206项,合同额3.68亿美元,增长170.97%。主要出口到美国、缅甸等24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的能力增强。北京地区的技术卖方机构发挥科技优势,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日益增多,如近年承担的以“神舟号”飞船测控技术为代表的宇航工程、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辖工程、以全国金税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工程及以实现首都碧水蓝天绿色奥运为代表的环保工程等。从2002年的情况看,成交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合同有66项,合同金额达55.89亿元。其中,除10项大额涉外技术合同外,其它56项均为涉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高新技术项目,合同额28.03亿元,平均每份合同额都在0.5亿元以上。

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交易额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技术市场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项目的交易和实施。从近三年的情况看,2001年仅专利技术项目交易达166项,合同成交额1.44亿元,比2000年增长5.6倍。2002年专利合同成交额继续增长,达到1.88亿元,比2001年增长30.56%。其中发明专利合同成交额为1.56亿元。增长98.51%。

中关村科技团区成为北京技术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三年大变样”的迅猛发展中,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活跃的技术交易地区,2002年合同成交额占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的比例达到50.65%,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半璧江山。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主流。2001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8.39亿元,比2000年增长32.51%。2002年,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达到130.62亿元,占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的比例,从2001年的56.74%上升到59.09%。其中,信息技术领域的合同额高居各技术领域之首,达到98亿元,是五大高新技术领域合同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最大卖方群体。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技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丰台、昌平、亦庄、电子城等)为例,200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2.96亿元,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5%,首次超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为北京技术市场新兴的最大卖方群体。2001年,高新技术企业合同成交额达到89.98亿元,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7.11%,成为促进北京技术市场繁荣的主力军。2002年高新技术企业合同额继续增长,达到108.38亿元,比2001年增长20.44%,占将近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的一半,高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贸机构等技术卖方合同额的总和。目前,北京技术市场的技术卖方机构已有4359家。

技术合同实现颠大幅增长。2001年技术合同实现额达97.58亿元,与2000年同比,在合同成交总额中所占比例增长8.1个百分点。2002年,技术合同实现额10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9%。这表明技术交易的合同履约率和成果转化成功率都在明显提高。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比例逐年提高。为优化市场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税务部门努力落实国家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受理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减免税的申请,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三年来,共受理技术合同16855项,审批减免税6.39亿元。其中,2000年审批减免税1.60亿元,2001年为2.22亿元,2002年达到2.57亿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比例逐年提高。

北京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北京的技术商品向全国各地辐射的力度和范围不断加大,仅2002年就输出技术14010项,合同的成交额为130.94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4.6%和49.92%,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量的59.23%。从北京技术市场购买技术超亿元的省份,从1994年的7个,发展到2002年的25个。其中,超过2亿元的有18个,在4亿元以上的有8个。这充分说明,北京是全国技术创新基地;北京技术市场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和技术信息的集散地。

不断完善技术市场法规体系

2002年7月18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从2002年11月1日施行。这是新形势下北京技术市场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

新《条例》颁布后,北京市科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宣传贯彻新《条例》大会。会后,按照市科委宣传贯彻新《条例》实施方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深入到区县、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共组织宣讲新《条例》大会38次,有8900多人次到会听讲,并进行现场答疑,受到广泛赞誉。同时,印制新《条例》单行本5000册,广为散发;编制了《北京技术市场政策法规实用问答》;制作了电视专题片《蓬勃发展的北京技术市场》等,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普法宣传。

北京市科委还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与新《条例》配套的《北京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管理办法》、《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北京市技术市场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并与北京市工商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与新《条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为建立高素质的技术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尽快实施《北京市技术市场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科委举办了“北京市技术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全市18个区县科委主管主任和技术市场工作人员及管理办公室人员参加了培训。

目前,北京市科委正加快研究制订其他配套管理办法,包括北京技术市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北京技术中介道德规则、北京技术市场统计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技术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的送审稿,争取年内颁布实施。

加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中介机构是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中介机构,是加快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此,管理办公室紧紧围绕培育和发展技术中介机构的主题,以加快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发挥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带动技术中介业的发展。北京技术市场协会是政府联结技术市场卖方、买方、中介方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对促进北京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管理办公室从2002年将管理技术中介机构的工作委托给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实践证明,通过赋予协会新的职能,增强了协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初步确立了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为加快建设北京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技术中介机构年检工作中,协会坚持了规范年检程序,公示年检程序和结果,实行距踪服务等制度,同时,以重在宣传,意在普查,做出分析为工作重点,通过年检摸清中介机构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开展政策研究,为培育和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创造有利环境。在市科委支持下,立项开展了“北京市技术经纪人发展现状和对策”等软课题研究,并进行了多项有关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培育和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加快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规定的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出政策建议,供市科委和有关部门参考。同时,按照《北京市科技中介机构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认定办法》的规定,积极组织推荐技术中介机构申报北京市财政专项资金,努力为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创造宽松的良好环境。

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多年来,始终把培训作为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共有1779人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北京市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有6000多人取得技术市场经营管理证书。

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合作与交流。参加“中国天津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战略国际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派员赴欧洲和澳洲进行考察,并先后与美国大学技术转移协会、韩国风险投资考察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就有关项目开始交流与合作。

加快北京技术市扬网络体系建设。由市科委支持建设的北京技术市场网站,经过三年的开发、运行和完善,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实现技术交易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大力推进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从资金和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北京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建设,促进和活跃北京地区的技术产权交易,努力实现2003年技术产权交易额达到50亿元的目标。

建立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为贯彻执行《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落实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按照市科委的要求,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完善规范化管理为切入口,采取措施,推动了技术市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建立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技术市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物价、银行、海关等有关部门,因此,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是培育和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从1991年起,建立了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提高服务水平,实施技术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项政策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市科委在调查研究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全市技术合同登记处进行了重新认定工作,并举行了隆重的重新授牌仪式。通过重新认定授牌,有力地推动了在全市技术合同登记处实施的四个统一,即“统一对外形象、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办事程序、统一服务模式”,使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实行政务公开。按统一要求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程序明示上墙,接受公众监督。这项工作,加强了认定登记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登记处的服务质量。

坚持开展登记处年度工作检查制度。目前,北京地区共设立技术合同登记处33个,有工作人员100多人。为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每年年初会同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检查组,对全市登记处上年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实行登记处岗位责任制和季度例会制度。为加强管理,制定了登记处岗位责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坚持每季度召开登记处工作例会的制度,就登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统一工作标准,对成绩突出的登记处进行表彰奖励。

实施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提高工作效率。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在全市建立技术合同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收到了显著成效。

加强对1000万元以上重大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为正确实施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把好关。从已登记的大合同看,这项措施进—步规范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确保金额大,影响面大的合同认定登记的质量。

狠抓技术市场统计工作规范,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工作,多层面地反映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使统计数据更好的为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服务。

开展技术合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的跟踪调查工作。为摸清技术合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状况,促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对北京地区技术交易最集中的海淀区立项进行专项调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在管理办的推动下,由海淀区科委和区地方税务局联合,以优化海淀区发展环境为目标,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重点,推出了建立海淀区落实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快速通道”。

大张旗鼓地开展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表彰奖励工作

为表彰在北京技术市场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从1991年起,北京市科委和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大张旗鼓地先后开展了六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表彰奖励活动,以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极大地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扩大了技术市场的影响。从2003年起,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每年举办—届,努力使之成为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知名品牌。

标签:;  ;  ;  ;  ;  

北京蓬勃发展的技术市场_技术合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