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太平洋的安全趋势_军事论文

亚洲及太平洋的安全趋势_军事论文

亚太安全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的结束使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安全环境的变化成为亚太国家调整安全战略的依据,然而,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调整,又反过来影响了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本文将从亚太国家安全战略入手,观察一下90年代下半期以来亚太地区安全环境出现的发展趋势。

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

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1996年美国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有三:增强军事安全,促进美国的经济繁荣,在海外推行美国的民主。其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目标与这三者是一致的。军事上,美国要加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军事同盟;与俄进行地区安全上的合作;促进与中国在防止武器扩散方面的合作,扩大军事透明度,对台湾提供军事保护;促进东北亚的次区域安全对话,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利用东盟地区论坛建立地区安全机构。政治上支持该地区倾向西方的民主运动。经济上,打击毒品活动和国际犯罪。[1]美国1997年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将朝鲜视为东北亚的最主要军事威胁,将中国视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军事竞争者。

美国实现安全战略目标的根本方针是确保美国超强的军事力量和加强双边军事同盟。1996—2001年美国国防开支预算约为1.6万亿美元,在亚太地区保持10万人的驻军。并且加快战区反导系统的研制,力图在日本和台湾布署这一系统。[2]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政策仍然是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1996年美与日本签署《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与澳大利亚签署《美澳二十一世纪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扩大了双边军事同盟的适用范围。美还试图建立亚太地区国防部长会议,朝鲜半岛四方会谈等次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构,以约束成员国的军事行为。

日本的亚太安全战略。1995年11月28日通过的《新防卫大纲》,将日本安全战略的目标由本土防卫转向“基础防卫”,目的是使日本成为军事实力国家,以应对日本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其具体的安全目标有三:建立一定的军事力量进行本土防御,应付大规模灾害、周边地区的突发事件和建立地区安全和全球安全的体制。而日本所谓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是针对朝鲜和中国的。《1996年防卫白皮书》更突出了中国。1997年与美发表修改《防卫合作指针》中期报告后,日马上派人来华解释不是针对中国的,其心虚之处十分明显。

日本安全战略的政策核心是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和提高日本军事防卫的各种能力。根据新防卫大纲,日本将加强与美国在情报、演习、训练、装备技术及驻日美军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使日本的军事活动扩展到东亚地区以致东亚之外的地区。为了提高日本的军事力量,日本1996—2000年的防卫开支总额为25.15万亿日元,以保证年增长率不低于2.1%。[3]由于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追加1100亿日元的防务费,其实际年增长率可达到2.25%。[4]日本防卫开支的计划增长速度高于经济计划增长速度,实际军事开支也常常超过预算。预计1996—2000年防卫开支年均增长率可能达到2.5%。

俄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俄国由于实力的衰落,其亚太政策目标的重点是其远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鉴于国内分离主义势力在发展,政治不稳定,经济还在衰退,所以防止远东地区分裂是俄在亚太地区的最主要战略目标。其次是参加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防止被排除在亚太地区之外。第三是保持与美在亚太地区的平等伙伴关系。尽快恢复经济,为军事实力的恢复创造条件是实现上述安全战略目标的根本。但这种政策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明显效果,在15年之内俄很难将军事实力恢复到前苏联水平。因此,在实力方面,俄将采取保持足够的战略核力量来实行核遏制的政策,在战略关系方面,俄政策的重点是与中、美、朝、韩都进行战略合作。[5]但是目前与中国发展的安全战略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也最有实质性内容和最有战略意义的,对弥补俄综合国力不足、防止远东地区的分裂以及减少远东地区军事压力都有着最直接的作用。

韩国的亚太安全战略。韩国安全战略的最主要目标是防止朝鲜的军事进攻,其次是实现民族统一,再次是地区安全。[6]韩国实现其安全战略目标的基本策略有四个方面。1.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是其安全政策的核心。没有美国的支持韩还无力承担全部的安全责任,不过韩认为,随着韩国实力的增长,韩要在自身防卫中起领导作用,使美韩军事同盟从以美国为领导的主从关系转变为韩美互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2.寻求与日本、中国、俄国、东南亚等国的安全合作。韩已计划与朝鲜战争参加国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3.稳定朝韩军事关系,为民族统一创造必要的和平气氛。4.参与联合国的国际维和行动。[7]

东盟国家与澳大利亚的亚太安全战略。冷战后,东盟国家与澳大利亚摆脱了美苏在这一地区的军事争夺,它们之间的边界分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这些国家的安全目标主要集中于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和维持地区稳定。这些国家不愿美国完全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也担心日本发展成为军事大国,对中国更是有强烈的防范心理。这些国家安全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支持美国的军事存在,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保持地区总体稳定;利用美、中、日大国的安全矛盾,通过东盟地区论坛增强他们在亚太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增加武器进口,提高海空军战斗力和处理海上争端的能力。

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国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和平环境。在这一基本目标指引下,中国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是保证本国的安定与繁荣,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和实现民族统一,维护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亚太安全政策有四项原则:一是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国防建设平战结合,国防开支适度,1997年国防预算为805.7亿元(约98亿美元),约占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二是坚持走精兵之路,实行积极防御战略,高新武器上执行以自己研制和适当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提高军队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三是在不结盟的原则下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信任,减少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在亚太敏感地区扩散;四是不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实现民族统一的权利,对分离主义活动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亚太安全趋势的特征

冷战后,国际社会开始由两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的过渡,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不断变化,很不确定。随着国际格局趋向定型,1996年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相对稳定,大国间不使用武力解决其安全分歧的默契不断形成。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国国力的衰落和中国国力的迅速增长,使国际社会在1994年形成了以美、中、日、俄、欧的一超多强力量格局。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国际组织和同盟也不断发展,成为可以牵制这五大力量的力量,在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是东盟。到了1996年,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日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扩大了他们军事同盟的范畴,美欧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变得更加坚定,目前形成的美日、中俄、美欧三大战略伙伴关系在可见的未来发生重大改变的可能较小。这种战略关系对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全球战略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也促使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有了相应发展。美分别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加强或保持了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形成了以美国为轴心的放射性的安全同盟,不过其他成员们相互之间并不一定有军事同盟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通过双边合作的方法与俄、朝、泰、缅发展了军事交流的关系。东盟不断扩大和加强东南亚国家的政治联盟,在安全问题上争取用一个声音讲话。中美之间严重缺乏相互信任,双方在安全上的互不信任已成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要问题。美国的军事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完全改变他们的战略立场,在中美矛盾成为亚太安全的长期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东盟成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平衡力量。东盟利用其平衡器的功能,争取在亚太安全问题上享有较多的发言权。东盟不仅作为整体采取这种政策,其成员国也基本上是这种政策。例如,泰国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军事合作关系。1997年4月差瓦立总理访华,与中国达成对泰军事援助的协议,5月便与美国进行了代号为“金眼镜蛇”的联合军事演习。[8]

中国对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作用日益增长,有助于稳定该地区的战略关系。1997年世界银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将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4倍多,依此计算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9]中国实力的迅速增长以及国际舆论对中国实力的夸大,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有些国家对中国产生了猜疑。重视中国实力和担心中国强大的现象同步增长。重视中国实力的国家则加强与中国在安全上的合作,而担心中国强大的国家则加强了针对中国的安全合作。

虽然亚太地区出现了中俄、美日、东盟的重要战略关系,但这种战略关系不是亚太唯一的战略关系,并且与冷战时期的中美俄战略三角关系在性质上有所不同。美中日、美中俄、中日东盟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关系,这些战略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影响。只是它们对亚太安全的影响力和影响面略小于中俄、美日、东盟这组战略关系。这些战略关系与中俄、美日、东盟这组地缘板块战略关系还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这种重叠更充分反映了亚太国家安全合作关系的复杂性。人们已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来划分战略敌手和战略伙伴。各国安全利益是多重的,任何两个国家的安全利益都只是部分的重叠,形成部分共同利益,其它部分的安全利益很可能与另外一些国家相同。因此,亚太国家之间的共同的安全利益只能依具体问题而定,而难以一言以蔽之。

二是合作安全的模式正在被接受成为多边安全合作的主要模式,新安全观念也正在形成之中。冷战之后,亚太地区在军事同盟有所加强的情况下,也出现一种合作安全模式。合作安全既有双边也有多边。如中国与俄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与印度达成的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就是双边的合作安全模式,东盟地区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和东北亚合作对话会议就是多边的合作安全模式。

合作安全与军事同盟有着重大区别。(1)军事同盟以共同的敌国或敌对的军事集团为安全合作基础;合作安全则不针对第三方,合作的基础是共同面临的潜在危险,这种危险可能来自外部,但也可能是合作者之间的问题,不涉及第三方。(2)军事同盟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威慑敌人或赢得军事冲突;而合作安全则是避免军事冲突的发生。(3)军事同盟主要依靠加强军事机器来实现战略目标,如联合军事演习、军事支援、战争等;而合作安全则靠政治对话,增强军备透明度,建立相互信任措施,预防性外交等非军事手段。(4)军事同盟靠约束性的条约保证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而合作安全则主要靠成员国的协商一致来进行合作。

中俄是亚太地区推动合作安全和发展新型安全观的主要国家。1996年4月25日中俄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明确写道:“中俄发展军事关系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或国家集团”。1997年在中俄哈吉塔签定五国边境裁军协定的同时,中俄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主张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观,认为必须摈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对话协商促进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寻求和平与安全。”在推动地区合作安全和发展新安全观念方面,东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亚太国家以质量建军为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地区军备质量建设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在冷战结束的初期,亚太国家普遍放慢了军事建设的速度。这主要是因为,两极军事对抗的结束使亚太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环境,美俄双方达成的战略武器裁军协定,综合国力观念将经济视为国力的最根本要素。但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又使亚太国家重新认识军事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军备质量的问题,给予了新的重视。

美国在实现部分裁减兵员和关闭基地的同时,加快了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制。冷战结束后到1996年,美军现役军人由200万裁减至140万,495个主要基地关闭了97个,其目的在于保证从2001年起,每年用于采购新武器的600亿美元能到位。[10]美国加紧军事信息技术研究,美军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隐形攻击力量,即美军可在敌方完全观察不到的情况下对敌方进行攻击。美国超系统信息网能够覆盖全球,使美可在不直接介入的情况下,通过提供信息有效地提高盟友的军事能力。美国政府拨款20亿美元用于反导防御体系的研究,其中三分之二用于战区反导系统的研制。[11]美国研制成功了B—2轰炸机携带的B61—11核弹头,能深入地下,然后发生小规模的爆炸,其冲击波可摧毁地下数百英尺深的军事目标,这些武器已经于1997年4月1日正式服役。[12]军控专家们认为,这一研制成功改变了核武器在政治上不可使用的性质,使美国更不可能放弃首先进行核打击的战略,从而给全球裁军带来新的困难。

在亚太地区,日本在军事高科技上的投资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研制成功了发射卫星用的固体燃料H—2火箭,目前正在研制M—5和J—1两种火箭、核动力舰艇和性能优于F—16的FSX战斗机。1996年日本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反弹道导弹研究办公室,研究日本是否应上马这一军事科研项目。如果上马,日本每年将要在这一项目上投资上百亿美元。[13]韩国1996—97年《国防白皮书》明确提出,韩国“国防的最优先考虑是发展高科技军事力量。”东盟国家近年来增加了武器进口。1994年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7国国防费为136.5亿美元,比80年代后期增加了一倍。[14]在1995年9月韩国汉城举办的武器展览会上,东盟作为买主十分引人注目。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分别购买了米格—29、F—16、隼式、FA—18等战斗机,L—39武装教练机,护卫舰、坦克登陆舰、潜水艇等舰船,IFV步兵战斗车、蝎式坦克、M60坦克等。[15]

中国以质量建军为国防发展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今后军队要努力适应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中国军队质量建军的基本内容有六个方面,调整和优化结构,突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选拔和培养人才,重视后勤保障,提高正规化水平,搞好后备力量建设。[16]为贯彻“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1996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科技奖军队武器装备技术主审委员会。

总体上看,亚太地区安全的趋势有利于地区安全的因素是主流,这有助于中国争取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和平周边环境。特别是亚太安全战略关系稳定,减少了大国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形成了大国之间不使用武力解决分歧的默契,这是防止发生大规模国际战争的重要条件。力量均衡不会向反华力量方面倾斜,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亚太安全中的发言权。合作安全以及新安全观念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因相互猜疑而导致的小规模地区冲突。不过对于“中国威胁论”不断扩大、台湾分离主义势力不断增长、以及潜在的质量军事竞赛等趋势,中国要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国威胁论”在战略上会影响中国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台湾的分离主义则会不断地引发中国与某些亚太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如果质量建军变成质量军备竞赛,则会加大中国国防建设的压力。

注释:

[1]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February 1995,p.3—4.

[2]同上,第21—22页。

[3]新华社东京1995年12月16日日文电。

[4]吉田贵文,《中期防未能表明新的防卫形态》,《朝日新闻》1995年12月15日。

[5]《总统国家安全咨文》,《独立报》(俄),1996年8月1日。

[6]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public of Korea,DEFENSE WHITE PAPER 1996—1997,pp.16—17.

[7]同上,第23—24页。

[8]《泰美举行“97金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新华社曼谷1997年5月9日电。

[9]1997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7),P.6.

[10]Jonathan S.Landay,"More Base Closings Will Be ToughSell",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May 9,1997.

[11]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THEMILITARY BALANCE 1996/97,(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18.

[12]Jonathan S.Landay,"A Bunker—Buster to Nuclear Arsenal",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April 8,1997.

[13]Tood Crowell,"Target:Star Wars",ASIAWEEK,July 12,1996,pp.14—15.

[14]佐藤、奥村,《东盟“扩军”的构图》,《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0月4日。

[15]同上。

标签:;  ;  ;  ;  ;  ;  ;  ;  

亚洲及太平洋的安全趋势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