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付军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付军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化州供电局 525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电力系统是否能安全稳定地运行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在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常见问题的同时,促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必须重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电力系统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本文就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运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引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化,提高整体电气系统运行的技术含量以及管理质量,保证电力资源能够持续稳定的供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电力支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价值以及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1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1.1提高电力系统维护效果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力系统管理工作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而在此背景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确保其系统故障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解决,进而为电力系统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在系统维护方面的细致性是人工维护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企业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维护检查。

1.2加快数据的采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数据管理模式以及采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海量增长的数据需求。作为电网系统监控运行的重要内容,电力数据的采集直接关系着电网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相关电力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开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检测,实时的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源,包括维护维修信息数据和各种数字通信信息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等。同时,也可以应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相应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另外,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应用还可以加强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督以及管理,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对相关故障信息的采集,可以及时进行系统设备的维护,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3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力系统的运行,这就促使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发展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工作内容具体包括变电、输电、配电以及发电等,而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强化应用,实现上述工作的自动化控制转变,促使电力企业中变电站与发电等部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

2.1智能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可以实现全面检测和分析电力故障,将所得结论及时反馈,为供电工作的稳定运行提供安全环境。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线路电阻或电流的细微变动判断出现故障的确切位置,并将结果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这不仅有利于故障得到有效解决,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更是使得供电系统中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安全隐患的降低对于节约电力企业消耗成本也有积极意义。举例来说,若某电力企业内部出现了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技术就可以迅速获得故障信号并及时启动预案,在降低故障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将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原因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向相关单位传达。电力故障的处理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准确性大幅提升,极大促进电力企业平稳发展。

2.2仿真技术

在电气系统运行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传统的模拟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流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检测效果难以真正反映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结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原理的仿真技术能够加强对传统的经验环节的处理以及优化,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辅助达成相关的协议,从而能够使得数据信息可以经由网络传递到供电单位的接收端,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并进行改进,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应用仿真技术还可以实现仿真建模以及动态监控,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率,减少电力企业的保养成本以及维修成本。

2.3智能控制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行业均追求智能化发展,而电力企业要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必须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智能系统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通过运用智能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2)能够强化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进行管理的自动化能力。将智能控制技术运用于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中非常必要,并且其在未来对发展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电力系统中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得以保障。

2.4总线技术

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中,总线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在实际系统运行发展中,总线技术的应用实现电气设备、仪器与电力系统的控制网络进行完美对接。例如电力系统中相关的智能化仪表、控制设备,通过总线技术将其连接到控制系统上,以此实现设备仪表的网络远程控制,进而提高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统一控制管理,促使各个系统控制有效衔接在一起。此外,现阶段总线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优化的状态,这就促使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会不断增大。例如现阶段电力企业可以基于对总线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分散调节电力系统,进一步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奠定基础。

2.5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控制实践中,里神经网络控制也有着突出的应用。从资料研究来看,所谓的神经网络控制具体指的是采用特定的方式实现众多神经元紧密连接而形成的控制形式,这种控制方式在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实践资料作分析可知神经网络存在着特定的、进行权重连接的信息,其能够利用特殊的学习算法对权重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达成自m维空间中至n维空间中的映射,下图是神经网络控制的具体示意图。在当前的阶段,基于神经网络的研发方向构建起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利用相应的网络学习算法实现对具体操作的控制,所以在当前的系统控制中,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利用普遍。

2.6实时数据库技术

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相关数据的实时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对电力系统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要求其系统数据库具备实时性、主动性等特点。也正因此,实时数据库技术应势而生,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数据库事件、条件的有效监控,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在实际运行中,如若发现实时数据在严格监控背景下,满足实际控制需求,电力系统此时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自动化处理,并进行警报,以此提高电力系统的控制效果。

结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增强运行安全性,促使其向更加智能化方向。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娟,张泽森,任杨斌,张枝芝,韩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内燃机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1):54-55.

[2]岩淑霞,葛远香,蒲建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跨界培养的探索[J].河北农机,2019(5):33-34.

[3]王文豪,景永明,代杰,孔祥发.PLC、变频器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构想[J].石化技术,2019,26(4):215.

[4]王方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及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3-14.

[5]柴源,李子恩,朱强,王晓冬,连进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制作,2019(4):84-85,83.

[6]徐敏锐,卢树峰,杨世海,贾芳艳.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电力设备管理,2018(11):28-30.

论文作者:刘付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