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文本分析论文_张冰,刘嘉铮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文本分析论文_张冰,刘嘉铮

张冰 刘嘉铮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可谓是20世纪钢琴音乐作品的模范,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九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三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戏剧一般的感觉 ,技巧难度高,结构紧凑,变化多样,风格上接近《第二钢琴奏鸣曲》但采用了独特的单乐章曲式。其中蕴含着的十分复杂的情感表达和极其复杂多样的演奏技巧,使它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的曲目之一。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文本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在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法国印象派风格正在全世界流行,但普罗科菲耶夫仍然坚持他独树一帜的风格。第三钢琴奏鸣曲虽在1907年完成初稿之后又在十年之后进行改写,但依然是普罗科菲耶夫年轻时代的作品,虽然没有像“战争”奏鸣曲样的成熟完善,不过也是颇具风格。作者曾经说过,他因为钢琴演奏的问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进行过一定的改写,不过在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

(一)创作背景

《第三钢琴奏鸣曲》在1907年就在他的笔记本中完成了,是普罗科菲耶夫的青年时期创作的作品,后人在他的笔记本中整理了出来,当时的他还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918年4月15日这首奏鸣曲首次在圣彼得堡演出,虽然当时的普罗科菲耶夫已经小有名气,但这首比较创新的奏鸣曲还是没有赢得太好的演奏效果。对现在的我们则是一份很大的收货,让我们看到了普罗科菲耶夫个性而又有古典风格影子的创作手法。

普罗科菲耶夫虽然属于近现代的钢琴家、作曲家,但他早期的这首《第三钢琴奏鸣曲》依然是以比较规整的奏鸣曲式而完成,有清晰地引子(1-26)、呈示部(27-93)、展开部(94-153)、再现部(154-204)以及尾声(205-234)构成,而在作品中也体现出了普罗科菲耶夫大胆且独特的创新性。

(二)引子

与古典奏鸣曲不同,普罗科菲耶夫这首奏鸣曲引子篇幅较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15小节)、第二部分(16-26小节)。

第一部分的构成是由三个乐句:(1-6)、(7-12)、(13-15)构成,乐曲在a小调开始如,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尾重复,并且增加了织体,在音响上的加强使得和声更加饱满。而第三乐句以过度的形式出现,如暴风雨的快板(allegro tempestoso)以及强奏(ff)标注,便在开头展现了曲子激情向上的主题以及宏大的气势。以敲击性的弹奏方式引入旋律,加重记号的右手旋律音十分强劲有力,左右手不协和的和声进行体现了他独特的创造性。

第二部分依然是两个乐句构成的:(16-19小节)、(20-26小节)构成。第一乐句运用了模进的方式来进行,开始的弱(p)标记慢慢的转为中强又而渐弱,与第一部分的激情澎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也通过连线标注,希望演奏的更加连贯,活泼轻巧的方式出现。第二乐句的前4小节依然以模进的方式进行,而后面四个小节形成了同头异尾,最后一小节2/3拍的节奏,以极弱(pp)的标记结束了引子进入了呈示部。

(三)呈示部

呈示部的构成是由主部主题(27-53)、连接部(54-57)、副部主题(58-77)、结束部(78-93)构成。

主部主题在第三小节进入,分为两个部分:(27-35)、(36-53)两个部分模进,材料相似。主部主题的调式为a小调,速度依然保持暴风骤雨般的气势,以极弱(pp)的左右手交替,后而双手反向的进行,进行了一次模进再次双手反向,音程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三和弦、七和弦在音响上进行了加强。之后又回到了左右手交替的形式接而再次模进,再次音响加强后进入了强而有力的结尾,在左手的八度中减慢减弱,结束了主部主题。

连接部只有四个小节,在极弱(pp),安静的(tranquillo),中速(moserato)的环境下以半音阶和音阶的形式承接了主部主题进入副部主题变换了调性由a小调近关系转入C大调,也为副部主题的慢板奠定了基础。

副部主题,这是一个抒情段落,与之前的暴风雨般的速度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温柔且舒缓在两段相似之后将旋律音转入了低声部,使得旋律底而且深沉,在第70小节旋律再次出现,进行了一次高八度的演奏完成了副部主题。

结束部依然以C大调的调性出现,通过副部主题进行了发展,丰富的和声使用使得进行更加有力,在音量的逐渐减弱中,结束了整个呈示部。

(四)展开部

引入部分以左右手极强的反向进行开始,运用了引子的素材,以及其不协和但自然地形式进入了展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展开部分共分为四个部分:(101-113)、(118-122)、(123-131)、(132-153)。作为奏鸣曲式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他充分展现了普洛克菲耶夫所处的时代、社会的特征。和声丰富多变,色彩鲜艳。

第一部分在d小调上进行,节奏由一直没变的三连音形式变成了两个八分音符,使得节奏极为稳固,进入了极为战斗的部分。右手大跨度跑动和左手低音音程的衬托显得气势宏大,不停减弱的持续十六分音符与第一部分开头呈现了鲜明的对比,有着特别的声音效果。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将第一段音乐素材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以及巧妙地复调的运用,对跑动中的声音效果进行了更新的诠释。在118小节运用引子的变换扩充,调性由a小调变成了C大调,旋律在和弦之上,声音响亮和声饱满又在调式上转为A大调。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副部主题的再一次的变化发展,旋律悠扬,这一段运用了明显的复调形式如,四声部进行,上方三个声部以级进的形式发展,复调色彩浓厚,在发展中更加柔美,与之前强烈的部分再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部分在右手不断的三和弦半音向下进行的过程中,左手大跨度的衬托,使得在最高声部的旋律音在弹奏的过程中犹如远处的钟楼声,虽不是特别强烈,但完全表现出了宏伟庞大的气势。140-145小节,再次运用复调手法演奏出副部主题,大跨度的跳跃扩展了和弦,减弱后强烈的进入了146小节,右手琶音加连续的八度弹奏,左手不断上行的和弦加强着气势推向高潮并进入了属准备部分。

当第四部分结束把音乐推向了顶点,最终在属和弦结束后,通过属音进入到了属准备部分,以极弱的音响围绕属音开始上下进行,速度不断加快,直到最后达到了呈示部如暴风雨般的速度保持并进入再现部。

(五)再现部

这首作品并没有像传统的奏鸣曲一样的再现,而是对再现部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变化。对于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再现,调性依然相同,并且相似。对于副部主题的再现部处理就与原本不同,悠扬抒情并有俄罗斯风格的慢板没有再出现,取而代之的则是再现部极弱中的运动的体现,调性成为了a小调,同时,旋律声部在中间,速度并没有减慢,不断向上进行的连续音程。

(六)尾声

第205小节开始的尾声,速度更快,结尾部分情绪更加激昂,热情洋溢,强弱的反复对比之后终于在217小节以极强(ff)的效果爆发了出来,右手三和弦开始不断乡下进行,左手八度不断跳跃,将尾声描绘的波澜壮阔,再次向上推进,音响加强而又突然减弱,而后通过反向琶音加强推向最后一个高潮,结束了全曲。

总之,《第三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七首奏鸣曲中的一首,他和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并称苏联三大音乐巨匠 。他沿袭着古典奏鸣曲式的严格要求,而又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写作。这种相互矛盾造就了独特的普罗科菲耶夫式创作风格,他不完全属于任何一种音乐时期和流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卓.简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音乐本体分析与演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00.

[2]王燕如.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5,No.323(04):115-116.

[3]欧阳琳.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钢琴二度创作的演奏理念及技巧运用[J].音乐时空,2014,No.477(22):105-106.

[4]刘英楠.钢琴演奏二度创作的演奏理念及技巧运用——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解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v.32;No.124(02):232-237.

[5]吕晓燕.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No.6(04):66+65.

[6]赵文进.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解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No.658(06):125.

[7]薛可.解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D].导师:贺力.西安音乐学院,2009.

[8]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oP38(1923)作曲技法分析

[9]音乐艺术丛书第一号 外国抒情音乐小品

[10]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伦纳德·迈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第一作者:张冰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第二作者:刘嘉铮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学生。

论文作者:张冰,刘嘉铮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文本分析论文_张冰,刘嘉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