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马肖义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 要] 本文运用POE方法构建了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20所高校为例对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AHP权重结果表明:高校体育馆运营状况在其运营效率中占据最大比重。指标层中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承办体育赛事次数。基于模糊分析法对安徽省20所高校体育馆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20所高校中仅有25%的高校处于高效率状态,40%的高校处于正常状态,35%的高校处于非有效状态。

[关键词] POE方法;AHP方法;模糊分析法;高校体育馆;运行效率

近年来,国内高校建成或者正在筹备建设的现代化体育馆、游泳馆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1]。部分高校不顾自身需求,盲目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了许多外形怪异、成本高昂的体育馆,平时只供师生上课使用,其余时间闲置,造成了体育馆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管理体育馆,实现高校体育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成为高校体育馆面临的重要课题[2]。许多学者对高校体育馆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杨汉春对我国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我国高校体育馆缺乏标准的运行准则阻碍了我国高校体育馆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我国高校体育馆在满足师生学习使用的同时可以逐步市场化,对外提供有偿使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张德高等对江苏省高校体育馆运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江苏省高校体育馆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困境,基于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张晓龙从高校体育馆的主要功能出发,对我国高校体育馆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经费不足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国家应该加大对高校体育馆的扶持力度。李金梅也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馆应该有偿提供对外服务,改善高校体育馆低效率的运行现状。

学者们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大多限于理论研究,缺乏定量分析。本文以安徽省20所高校为例,对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进行定量分析。

1基于 POE方法的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POE方法又被称为使用后评价方法,该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主观评价主要基于使用者群体的主观使用感受,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基于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3]。该方法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应用途径,所以被众多学者采用。本文基于POE方法构建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体系。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法律、规范可供借鉴,若使用客观POE评价方法,则实证分析所需的样本数据难以收集[4]。本文使用主观POE评价方法,基于高校使用者群体的主观感受,构建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基于 POE方法的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高校体育馆的使用功能是其得以正常运营的前提。因此,本文将使用功能作为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而体育馆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光线、照明、声音以及屏幕效果上。所以,本文构建了对应的4个指标层因子,综合评价体育馆使用功能。体育馆运营状况是度量其运营效率的核心因素。为对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本文选择了承办体育赛事次数、年度经费投入、价格、对外使用次数、使用时间5个因子。管理状况是影响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态度、体育馆清洁度以及设备更新速度是衡量体育馆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5]

2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计量分析

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所设计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体育馆使用功能,分为光线舒适度、照明亮度、声音清晰度、屏幕效果4个问题;第二部分为管理状况,涉及清洁度、服务态度、设备更新速度3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分为A、B、C、D四个,依次为1、2、3、4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获得运营状况涉及的承办体育赛事次数、年度经费投入、价格、对外使用次数、使用时间5个问题以及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本文的问卷发放对象为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20所高校。问卷的发放形式为纸质问卷,在每个大学发放200份问卷,共计4000份,回收问卷3122份,问卷回收率为78.05%。

根据上文的权重结果,本文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安徽省20所高校体育馆运营现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模糊评价值评语定级如表4所示。

2.2 效度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一般处理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之前,必须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对效度分析值高于0.7的指标可以进行计量分析,对效度分析值低于0.7的指标要进行剔除[6]。本文使用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效度分析结果

基于表4模糊评价值评语定级表,绘制安徽省20所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结果图(图1)。

本文利用SPSS基于AHP方法对表1所构建的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结果经笔者整理如表3所示。

2.3 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张志彤: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旱的部署,按照水利部党组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供水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和干旱灾害损失。

表 3基于 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结果

(五)自我测评。每位组员根据自己对学习任务的所承担的内容、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然后写上书面总结上传到网络平台中。

2.4 模糊综合评价

由表6可知:应用聚丙烯纤维微表处养护维修技术,相比于普通纤维微表处多了1.1元/m²的原料成本,普通微表处技术每平方成本约为15元/m²,聚酯纤维微表处相比于普通微表处增加成本7%,但极大地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如表3所示,准则层的权重结果为:使用功能权重为0.191、运营状况权重为0.472、管理状况权重为0.337,指标层中权重最高的为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权重为0.163,其次为承办体育赛事次数,权重为0.131,权重最低的为照明亮度,权重为0.017。

表 4模糊评价值评语定级

如表2所示,本文的问卷调查所包含的指标层的光线舒适度、照明亮度、声音清晰度等7个指标的效度分析值均在0.7以上,准则层的综合指标效度分析结果也在0.7以上。根据效度分析的一般性规定,本文问卷调查数据通过了效度分析,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在本文所构建的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中高校体育馆运营状况在其运营效率中占据最大比重,其次是管理状况。指标层中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承办体育赛事次数。基于模糊分析法对安徽省20所高校体育馆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20所高校中仅有25%的高校处于高效率状态,40%的高校处于正常状态,35%的高校处于非有效状态。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2.3.2 经产妇各分娩年龄组高血压发生率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合并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 1安徽省 20所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

3结论与建议

如图1所示,安徽省20所高校体育馆运营非常低效率的有2家,占比10%;低效率的有5家,占比25%;正常效率的有8家,占比40%;高效率的有3家,占比15%;非常高效率的有2家,占比10%。由此可知,本文所调查的安徽省20高校体育馆运行效率处于偏低状态。

第一,高校要适当增加体育馆年度经费投入。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体育馆经费投入是影响其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校要保持体育馆的高效运营,就必须保持其体育馆年度经费的适当增长,用于改善体育馆设备、日常管理维护等。同时,还要形成体育馆经费投入常态化增长机制,保证每年以一定额度稳定增长[7]

第二,适当承担体育赛事。承担体育赛事在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中占据较高权重,说明体育赛事的承办可以有效提升高校体育馆的运营效率。因此,安徽省高校应当在不影响学校师生学习使用的状况下,适当增加对体育赛事的承办。

第三,提升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体育馆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层因子。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可以提升体育馆的管理水平,从而带动其运营效率的提升。高校体育馆应当提升用人门槛,吸纳高素质的体育馆专业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对体育馆从业员工的培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

第四,加快市场化进程。高校体育馆在承担学生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逐步加快市场化进程,适当对外进行有偿服务,提升体育馆的利用效率。

扫描电镜试验过程中,实际分别观察了不同煤样的十余个观测点,观察范围涉及较广,考虑一般位置及裂隙发育等特殊位置,放大倍数在30~3 000,其中,大部分表面结构变化不明显,笔者仅对干燥及饱水煤样分别列取2个、共计4个观测点,由试验结果可直观得出,液氮对干燥及饱水煤样的微观破坏形式、破坏程度不同,这与渗透率试验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闵东旭,李杰.高校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若干管理问题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106-112.

[2]张德高,秦义.高校体育馆运行困境及发展对策——以江苏省22所高校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34-236.

[3]梁海岫,孙礼军,谭伟东.高校体育馆的设计、使用与改造刍议——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为例[J].新建筑,2010(4):47-50.

[4]纪玉玲,高翠.高校体育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86-89.

[5]纪玉玲,于成江,高军.基于MSRE206读写器的卡管理系统研究——以高校体育馆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4(6):739-743.

[6]朱万斌.复合功能高校体育馆设计实践——以湖南工程学院体育馆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6):80-84.

[7]秦义,张德高.高校体育馆运营管理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0-42.

[收稿日期] 2018-11-05

[基金项目]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研项目“职业素质视角下体育教育教学创新研究”(azjxh17129);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路径研究——以皖东地区高校为例”(2018SK07)。

[作者简介] 马肖义,男,副教授,硕士,从事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02(2019)06-0142-04

标签:;  ;  ;  ;  ;  ;  

高校体育馆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