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黄自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黄自强

(四川省简阳市高明九义校 四川 资阳 641400)

【摘 要】 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激烈的挑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及新课标要求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极大的促进了物理教学的变革与进步。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18-02

电教媒体已不再限于视听范畴,而是呈现出多媒体化、超文本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新特点。因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验表明,学生感知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还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但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核聚变、核裂变、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等等。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叙述不清楚的物理内容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又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

3、利用多媒体"复现"实验场景,加大信息容量,提高物理复习效果。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法的,有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在复习时由于时间的延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楚,而复习时间又紧迫,不能把平时的教学实验逐一做一遍,那样费时费力,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利用多媒体将所做过的实验"复现"出来,不仅便于学生回忆在新课学习时的实验情景,达到复习的目的,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不至于使复习课上得枯燥无味。在复习课的训练方面,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成填空、填图、选择、判断、改错等各种类型的标准化训练题,让学生亲自在电脑上输入答案,由电脑根据正确答案给出反应,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知道答案的正确与否。此类训练题型变化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容量大,教学效果显著。

二、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课堂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三、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厦门集美中学的虚拟物理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习题和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教师在借鉴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稍微改变一下就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学网物理库下载相关解决这一难题。该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对传统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沈建宏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7).

[2] 蔡曙峰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误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07(12).

[3] 吴峥 中学物理新教材的研究 [M],北京 化学教育研究工作室百家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黄自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黄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