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卓越医学生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的探究论文_俞赟丰 何凌林 胡箐 刘舒雷,皮珊珊,简维雄 刘旭鹏

构建卓越医学生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的探究论文_俞赟丰 何凌林 胡箐 刘舒雷,皮珊珊,简维雄 刘旭鹏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是卓越医学生视域下的医学生培养方案。旨在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核心方法,以实现“医学生专业素质高效提升”为最终目标,实施“团队资料、常规训练、PBL模式、阶段考核、团队导师”等五个方面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式,以充分应用课余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效率,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卓越医学生;五位一体;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20

1.“五位一体”自我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来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革新,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培养力度和培养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和提高,医疗系统对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加严格。因此,“如何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临床技能卓越的医学生”,成为了众多医学院校研究探讨的主题。本文从卓越医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在课堂学习之余,提出五位一体的卓越医学生自我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新时代的卓越医学生!

1.1 五位一体自我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核心方法,以实现“医学生专业素质高效提升”为最终目标,采用“团队资料、常规训练、PBL模式、阶段考核、团队导师”等五个方面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式。学习团队以传承制进行延续,不断将团队资料和常规训练的经验积累传授给下一届团队,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利用和及时再更新,不断为医学生的自我培养输送新能量。

1.2 五位一体自我培养模式的理论来源

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来源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启示;第二,来源于陈宝生部长提出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讲话的启示。

第一,来源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启示。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原指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小康[1]。受到“五位一体总布局”思想的启示,医学专业教育也应当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加强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程教育和教师授课。因此,本文主张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我培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

第二,来源于陈宝生部长提出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讲话的启示。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时,陈宝生部长作了关于“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讲话,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推进四个回归中以回归常识为首要,回归常识是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2]。因此,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医学生的本科教育更是医学教育中基础知识积累与专业素质提升的重中之重。

2.自我培养团队的构建与传承

团队的组建是实现五位一体专业素质培养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团队内,领头人和普通成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筛选,具备相应的意愿和基础,才能使团队的气氛和谐、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组建阶段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模式,即初届自我培养团队组建、第二届及以后的自我培养团队组建、以及上下届团队间的带动模式。

2.1 初届自我培养团队的组建

初届团队由教师进行选拔,或由学生自行协商组建,且仅有第一届团队的选拔或有教师直接参与。教师选拔办法由笔试与面试构成,成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相对较高;学生协商组建方法由学生间的联系为主,成员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更有助于团结协作。两种形式各有优势,可酌情选择。

每一个团队均保持小规模,人数固定在16人左右,并在团队内部再划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以便于活动的展开。团队与团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但培养形式均以单个团队为单位展开,团队与团队之间互不影响。下文均以一个团队为例进行论述。

团队通过选拔或推举产生团队的团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老师选拔成员的团队,在人员满员后选拔有意愿且各方面较优秀的的成员担任团长;学生自行组建的团队,则在初期即推选出团长。团长负责团队的组织管理,及团队活动大方向的把控。另外,团长在中期可酌情自主选聘副团,以辅助团长处理团队内的各项事务。

2.2 次届自我培养团队的组建

自第二届团队开始,新一届成员的选拔由上届团队负责,如第二届团队成员由第一届团队成员通过面试、笔试等多种形式进行选拔。初届成员在下一届学生中选拔成员、组建次届团队,以形成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之势。

团队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参照初届团队。

2.3 上下届团队间的带动模式

第二届团队组建后即可实行带动模式,帮助新一届的成员们更好地适应团队的培养模式、更快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整个培养模式中经验和资源的累积。此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团队带动、一对一带动。

第一,初届团队之后,团队的组建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上届团队为下届团队提供经验与指导,在下届团队的组建与运作、团队活动的开展、团队管理成员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引导。

第二,上下届成员间形成一对一的帮辅关系。在双向选择与交流之后,每一位下届成员都将拥有一位专属的辅导员,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3.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专业素质的培养理当是综合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卓越医学生团队化培养的重点[3]。“湖南省高校医药类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的相关人士认为本院医学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很好,而又32%的相关人士指出医学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很一般。因此,培养提升专业素质成为了以学生培养的当务之急。

专业素质即医学生专业医学素养,是卓越医学生的必备基础素养。因此,专业素质提升方案是每个学期都需要贯彻执行的。专业素质提升方案即针对医学生具体的医学学科内容进行的专业素质培养,从团队资料、常规训练、PBL运用、阶段考核进行五位一体专业素质培养(详见图1),辅之以理论指导老师和临床指导老师的指导。

3.1 制作和完善团队资料

常规的医学课本文字信息量庞大,根据课本复习时效率往往不高。同时,由于医学生每学期基础课程量庞大,当个人对全部学习资料进行整理时,将花费大量资料制作和整理时间,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从提高复习效率和锻炼学生知识梳理能力两个角度出发,组织不同学生对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资料整理,达到学习和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每门课程根据其学时和知识量不同,安排1-3个不等的学生进行该课程的电子版资料整理,在上课结束第二天内完成资料,并将资料上传到团队交流平台。其他学生们及时查看资料,参考自己的笔记检查资料中需要继续完善之处,并告知负责改资料的学生,进而将资料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第二届团队开始,成员可以使用上一届团队制作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将资料不断地流传给下一届团队,可以较大地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学医茫、学医难、学医累的问题。

3.2 开展和延续常规训练

常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述、分析能力,因此让学生以讲师的身份讲解其特长科目,并与同级学生间相互探讨交流,以得出较适合学生群体的学习、记忆方式,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复习教材,收集资源,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学生试讲等[4]。

根据每学期的课程难度和重要程度,选取1-2门课程作为本学期常规训练的讲解。根据选择课程的学时和知识量安排2-3名学生负责该课程的常规训练讲解。每次常规训练时长60-90分钟。每学期进行课程常规训练讲解人员的轮换,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成员们的创新学习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负责学生在工作日灵活运用团队资料,进行复习、整理、备课。然后在团队制定的常规训练时间中用30-45分钟将本周的。讲解结束后,其他学生可向讲解学生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达到解惑释疑的目的。

对于讲解者而言,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更深刻的复习,在讲解过程中进行了记忆的反复加强,并且锻炼了自己的临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听课者而言,在此过程中高效巩固了本周学习的课程,并且在讲解者的引导下,积极思索,锻炼了自身的思考能力。

3.3 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启发的教育[5],是一种适合团队化人才培养的模式[6]。因此,在团队内开展PBL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这三种能力。

团队成员们开展PBL,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对不清楚的知识点或疑问进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与团队成员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学习结束之前,要让成员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已经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要鼓励成员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按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其后鼓励成员要通过自己查阅教材或文献、请教专家、搜寻网络资源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7]。

3.4 实施阶段性专业考核模式

根据每学期的课程难度和重要程度,选取必考科目1-3门与可考科目1-2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组织进行月考,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考核[8]。每次考核都涉及必考科目,酌情安排可考科目。

首先,在各学科和各类综合考试组卷时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试卷难度以中等偏易为主,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考试重点。

其次,在认知能力方面减少简单的回忆性题目、增加解释和应用性的题目。使三种类型的题目分别占到60%、20%、20%左右。从考核内容上尽量突出重点和增加覆盖面使考核试卷在难度、认知能力和知识面上尽量保持稳定[9]。

最后,将该学期已学的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点汇聚成题,以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为题型汇编成一套试卷,百分制计。如有操作及临床技能的考核[10],则抽签决定考核内容,内容包括具体操作的具体要求(规范见考核细则),以及模拟临床案例,考察学生临床反应能力,操作考核同百分制。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30%,卷面成绩占70%,共计100分。以此评价该学生该阶段学习的成效。

通过加强阶段性考核,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弥补了学生对知识点认识的不足[11]。考核是检查学生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考核也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时的动手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理论学习中的缺漏,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统一的高素质医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3.5 引入理论和临床指导教师

为每个团队安排1位理论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科研与论文写作;同时安排1位临床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临床实践。

科研方法与论文书写的学习,主要由团队相关负责人组织成员以自学的方式开展,及时咨询指导老师相关问题,必要时可邀请指导老师莅临指导。

临床实践学习,主要由临床指导老师带领团队学生开展。将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为宜),利用上课期间的空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每次一个小组的成员跟随老师见习,促进学生在跟诊中学习思考,及早了解临床、接触临床,积累一定的临床见习经验[12]。临床指导老师及时解决临床中学生遇到的疑问,并且将典型的或特殊的病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进一步增加学生跟诊见习的经验积累[13]。

4.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意义

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是卓越医学生视域下的,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核心方法,以实现“医学生专业素质高效提升”为最终目标,采用“团队资料、常规训练、PBL模式、阶段考核、团队导师”等五个方面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初期引导,在学生群里中构建若干自我培养团队,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实施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通过后期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将专业素质的团队化自我培养模式不断传承和延续下去。随着培养计划的展开,不断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培养方案,不断地更新和传承团队培养经验,自我培养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以此为卓越医学生的培养输送新鲜血液和绿色能量!在本科教育阶段,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评论员.坚持五位一体 把握总体布局[N].新华每日电讯,2012-11-20(001).

[2] 吴玉程.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8(20):6-8.

[3] 刘粤湘,胡轩魁,吴艳,薛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拔尖学生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02):14-21.

[4] 卫爱武.学生授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99-99.

[5] 周波,袁海虹.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及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4):120-123.

[6] 张孟春,陈锴,纪涛.关于医学生思维培养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0):986-988.

[7] 侯一峰,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02):111-112.

[8] 杨智伟,王春辉,毕龙.对中美医学生培养差异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32(22):10-12.

[9] 张建中,速家震,边纶.阶段性综合考试在医学知识考核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1,9(03):131-132.

[10] 田琛,林毅.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模式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148-149.

[11] 李金芯,余保平,周云峰,等.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663-665.

[12] 孙英梅.21世纪医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01):43-46.

[13] 许二平.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7,36(03):4-6+11.

论文作者:俞赟丰 何凌林 胡箐 刘舒雷,皮珊珊,简维雄 刘旭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构建卓越医学生五位一体的专业素质自我培养模式的探究论文_俞赟丰 何凌林 胡箐 刘舒雷,皮珊珊,简维雄 刘旭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