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论文_姚细蕊,张俊玲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方法 86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86例患者的血压变化、治疗依从性及SDS、SAS评分变化。结果 降压疗效显著达90.69%;完全服药依从性的患者由原来的44.18%升高到83.72%;干预后SDS、SAS 评分均降低;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能减轻焦虑及抑郁症状、治疗依从性好,降压疗效好。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对某高校86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医院2012年至2013年职工体检及门诊中发现的中年高血压病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44~57岁,平均50.6岁;病程7个月至10年,86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高血压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且有条件配合随访6个月。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血压,调查用药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心里干预6个月后,测量血压、调查治疗依从性及进行 SDS、SAS 评估,对干预前后进行统计比较。

干预措施:①制定系统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宣传教育,使其对高血压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做到长期合理用药、规律用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②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强信任感,了解其心理需求,观察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障碍,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从而消除心理紧张、焦虑及抑郁等刺激,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①降压疗效 有效: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未有下降表现。②服药依从性 自拟量表调查86例患者服药情况,分为三种: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③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的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前后降压疗效比较

86例患者干预前血压控制有效为34例(39.53%),干预6个月后达78例(9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1)

2.3心理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的比较

86例患者在心理干预后SDS、SAS 评分均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压力不断增高,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加[2]。高血压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高血压病程长、变化复杂且并发症严重,且目前暂无彻底治愈方法,只能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改变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等多方面来控制血压。据报道高校的中年教师是高血压病的易发人群[3],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处于干事业、搞科研、照顾子女的重要阶段,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由于常处于高压力环境下,同时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本组资料通过对86例高校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降压疗效显著达90.69%;完全服药依从性的患者由原来的44.18%升高到83.72%;干预后SDS、SAS 评分均降低,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增加,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治疗依从性好,更有助于血压的下降和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谢军.老年人空腹血糖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关系.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9):891-892.

[3]全英顺,汤子英.浙江某高校教工高血压疾病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9(10):143.

论文作者:姚细蕊,张俊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论文_姚细蕊,张俊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