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对邓小平干部选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选拔论文,思想论文,江泽民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历来重视用人标准,尤其是选用领导干部的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把选拔一大批好的领导干部看作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是我们党的“新的伟大工程”。邓小平的用人思想集中起来就是强调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尤其是强调用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有专业知识,在改革开放中有政绩的年轻干部,即选择德才兼备、有政绩、政治过得硬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关于干部选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不懈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这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
选择干部要注重德才兼备,是邓小平一贯的关于干部选拔的重要原则。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反复强调“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但在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中曾一度存在重才轻德的偏向,致使一些干部在北京发生动乱时迷失方向。鉴此,江泽民在1989年12月一次重要讲话中严肃指出:“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有科学涵义的、相互联系的完整方针,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我们选人用人育人都要以革命化为前提。我们讲革命化最主要的就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只有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真正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形势,站稳立场,临危不惧,临难不退,勇往直前。”
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在谈到选拔干部时又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继续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应该说,我们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执行德才兼备原则上,是卓有成效的,但也有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把“德”放在首位,考核选择干部光看年龄、文凭、专业水平等容易量化的硬指标,而把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品德、马列主义水平等看成“软指标”,以致出现了重才轻德。其结果,一些政治方向不明、个人主义严重、醉心经营、心术不正的人,又得以趁机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对这些问题,江泽民非常重视。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以及其间的几次中央全会、党建座谈会、纪念大会等不同会议,不同场合,江泽民都不断地强调选择干部要重视德才兼备问题。并对“德才”标准注入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讲政治是德的重要标准。他明确指出:“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所谓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他指出,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些同志中间,由于存在不注意讲政治甚至忽视政治的问题,“以致造成思想政治建设薄弱,思想政治下降”。因此,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已经证明,江泽民的要求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领导干部只有讲政治,才能分清是非界限,保持清醒头脑,才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实绩突出与清正廉洁相结合的标准
选择任用干部,注重工作实绩,是邓小平一贯强调的选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原则,也是党在新时期干部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江泽民继承和发扬了这一重要原则。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
实践证明,坚持在干部选拔中注重实绩,为正确评价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有利于增强干部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干部因实绩突出受到奖励乃至提拔重用,不仅本人受到鼓舞,增强努力做好工作、争取更大成绩的信心和动力,而且也等于在干部中树立起一面旗帜,激发大家学先进、赶先进,形成一种人人比贡献,个个奋力向前的良好氛围。但是,在一些地方干部选拔工作中,出现了光注意政绩而忽视那些损害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甚至以权谋私等种种不良行为的现象。一些干部办了一些具体的事情,虽有成绩,但不廉洁奉公,群众很反感。因此,江泽民强调:“对要选拔的干部必须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进一步指出:“要把群众公认是坚持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强调实绩突出与清正廉洁的结合,是党的干部工作在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准,使今后的考核选拔工作更加严密,有利于把干部的工作责任,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升降、奖惩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有利于促使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自觉坚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有利于组织部门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时走群众路线,从而把人选准用好。
三、注意防范“四种人”混入各级领导岗位
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出现的各种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严格防范“那些背离党的路线的人,那些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混入领导岗位。强调对这“四种人”要警惕,是有历史和现实依据的。这四种人的出现,同一些地方不认真按照德才标准选拔干部有密切关系,对党和国家危害甚大,如果今后不认真加以防范,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一是注意防范背离党的路线的人。江泽民把这类人放在严格防范的首位,是因为这类人政治上不可靠,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常常是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表里不一,方向相悖。1996年3月,江泽民曾经严肃指出, 现在有的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些事情明明中央已三令五申,他在那里仍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因此他强调:“不能对那些同党的主张背道而驰的言论听之任之,不能让那些同党的宗旨和纪委不相容的歪风邪气滋长起来。”实践证明,只有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人,才能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二是注意防范贪图私利的人。1991年,在庆祝党成立七十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就对贪图私利的人进行过严肃批评,他指出:“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这些现象败坏党的声誉,损害党群关系,同党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纪念党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座谈会上,江泽民又专门对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授意送礼甚至公开勒索的仍有发生”的现象进行严肃批评。因为领导干部贪图私利,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利益,过不了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不仅完全违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损害了在群众中的形象。如果任凭贪图私利的人在党内尤其是领导班子内存在,最终就有丧失政权的危险。因此,必须严格防范贪图私利的人进入各级领导岗位。
三是注意防范弄虚作假的人。讲实情,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是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政治品质。然而,当前有一些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讲实事求是,实际上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甚至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为迎合某些领导的口味报喜不报忧。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庄严宣告,要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矛盾错综复杂。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科学,领导干部必须讲真话,如实反映情况,对说假话、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更不能让这样的人借机升官。
四是注意防范伸手要官的人。这些年来,有些干部不是兢兢业业认真工作,而是热衷于跑官要官,甚至买官骗官。为了官,“热衷于串门子,拉关系。”对这类人,江泽民深恶痛绝。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就强调,“伸手要官的人决不能提拔重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必须警惕伸手要官的人,坚决反对伸手要官、跑官买官的不正之风,但“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的。”对选人用人存在的这些不正之风,江泽民反复强调:“必须严格整肃,坚决煞住这股歪风,坚决惩治这些腐败现象。”他要求“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于这种现象,发现一件就要严厉查处一件”。江泽民还认真总结了历史上伸手要官、买官卖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肃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
总之,江泽民关于干部选拔问题的有关论述,既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用人思想的决心,又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选人用人的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用人思想。认真地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从事干部选拔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199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