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学费与博士生制度改革_博士生论文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学制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制论文,博士生论文,学费论文,博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区分教育成本与非教育成本:学费与杂费的分离

学费方面的任何决策都与教育成本有关。教育成本被定义为社会为完成教育活动而付出资源的经济价值。成本分析包括成本水平、成本结构、成本分担状况、成本收益分析等。成本分析能够揭示教育政策的成本含义,评价教育改革的财政可行性,对于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及监控十分重要。(注:曾满超(M.C.Tsang).教育的成本分析[A].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原版1995).499-500.)按照经济学框架,教育生产被比作经济生产,教育投入通过教育过程转化为教育成果——包括学校教育效果和学校教育收益。(注:曾满超(M.C.Tsang).教育的成本分析[A].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原版1995).499-500.)如果某项投入没有进入教育过程,也不可能转化为教育成果,则这项投入不是教育投入,因此也不能被计入教育成本。

现在研究生尚未普遍开收学费,国家研究生财政拨款一部分投入了研究生教育过程,一部分没有进入教育过程,也并不产生教育成果。这些投入包括给予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管理费用补助、医疗费补助、住房补贴以及学校设施损耗费用,这些科目经费原则上不应计入教育成本。

目前学费与高校直接教育成本的关系有三种。一是学费与直接成本相等,此时学校不需外界其他支持可正常运行;二是学费只相当于部分成本,学费属于成本补偿,学校正常运行需有其他经费补充,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三是学费超过成本,学校在单一项目中出现赢余。如果学校没有直接教育成本付出,则不应收学费。

本科收费中杂费未与学费分离。根据成本补偿理论,学生所交学费应是其教育成本的一部分,但目前作为分母的教育成本中实际包含教育成本以及医疗、住宿补贴等非教育成本。在制定研究生收费政策时如将教育成本与非教育成本明确分离,因而将学费与杂费分离,是否可使研究生学费问题更清楚呢?

在会计工作中,将住宿、管理(注册费)和设施损耗成本分科目准确计算是可行的,目前北京大学等高校已引入商业保险,保险费与医疗成本挂钩并停止医疗补贴是未来确定的医改方向。因此,区别学校教育成本与非教育成本并将学费与杂费在操作上分离是可行的。

本文首先主张在确定研究生收费政策时将学费与杂费分离,其中杂费部分与非教育成本相关,不执行暗补政策,应全成本向学生收取,国家或其他机构通过奖学金对研究生各项费用给予明补。以这一主张为前提,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分析变得明朗起来。

二、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四种方式及成本分析

研究生教育过程一般只以四种方式进行:(1)课堂讲授;(2)研讨班;(3)研究生独立阅读学习;(4)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研究项目,即在真实研究过程中学习与体会研究,同时创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注:General Catalo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Z],Berkeley,1999-2001.50.)这四种方式具有不同成本特点,其中课堂讲授与研讨班两种方式学校需付出教育成本,因而这两种教学方式需收学费。研究生独立阅读学习,学校只提供条件并付出条件损耗费用,学校针对这一方式应收费用是设施损耗费,属于杂费的一种而非学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研究,教师有所指导,但作为共同研究者,教师指导与共同研讨很难区分。如何处理其中科研成本和教育成本的关系呢?

研究生参与科研,学校不支出教育成本,但科研成本较高。科研成本是否有一部分应计入教育成本呢?在计算本科生生均成本时,对科研成本是否计入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科研成本不应计入教育成本;也有人认为科研支出使本科教学受益,其中一部分应计入教育成本,但具体方案较难确定。(注: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3-64.)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中科研是必需的,科研成本有多少应转计入教育成本科目是关键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所参与的科研是真实科研,有服务方和单独的资助与审核系统,例如项目来源于国家、企业或基金会。当一项科研项目完成之后,单独的会计科目也就审结,科研的单一成本消耗如被重复计入科研和教育两个成本科目中,并因而向学生收取学费,实际上就是向学生收取科研经费,这样就形成学校向项目来源方和学生两次重复收取科研经费的状况,学校实际所得超过单一科研项目所耗,是不合理的。因此,科研成本不应被计入研究生教育成本,也不应计入本科教育成本。

研究生确实从科研中收益,这一问题在成本计量中如何理解呢?研究生从科研中受益是科研的一项外部收益,科研资助方也应将研究生培训成本列入科研生产成本中的人力成本项。这就是以上问题的合理解释。目前,横向科研经费中含有的人力成本比较充足,纵向经费中较少。

学生参与有项目资助方的科研不必交学费,但如果科研项目由学生个人提出、没有项目资助来源,而个人获得博士学位必须参与科研,那么学生应向学校交纳由科研经费产生的学费吗?项目由个人提出,科研经费应由学生个人支付,不必向学校交纳,因为学生向学校交纳了由科研经费引发的学费,再由学校给予学生科研经费补助,会增加两道不必要的行政环节,从而增加管理成本。

以上研究生教育四种教育方式中,只有课堂讲授和研讨班两种方式学校有直接教育成本付出,而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是课程。学分制教育管理体系中以学分对学习量进行度量,因此自然形成学费与学分的对应关系。于是研究生学费可以两种方式对外公布,即学年学费和学分学费,其中全日制(full-time)学生按学年交费,非全日制(Part-time)学生按所选课程学分交费。学生课程修毕而进入没有课程的研究阶段,自然不必交学费。

三、现行学制下的博士生学费

我国研究生教育现在实行3+3学制,即硕士、博士各3年的分段式学制,这一学制形成于研究生教育恢复时期。(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如果把课堂讲授+研讨班作为以课程为主的学习阶段,把研究+个人独立阅读学习作为研究为主的学习阶段,以上学制具体教育方式可细分如下:

硕士阶段 博士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课程  课程 

研究 

课程  研究

  研究

根据上文分析,只有课程教育方式学校才有教育成本付出,才应收取学费,因此,硕士第一二年和博士第一年学校应根据课程量收学费,硕士第三年和博士第一年以后不收学费,只根据非教育成本发生收取杂费。

至此,有关博士学费的讨论似乎可以结束。但在我国研究生收费政策的过渡阶段,笔者主张暂时不对博士生收学费,即博士生第一年也不收学费。这样教育部可将本次研究生收费改革暂时只处理为硕士生收费问题。这一主张的理由提出如下。

一是这样会使研究生收费政策简单化。因为博士生暂不收费,研究生收费政策变革的影响范围缩小,有利于整体改革成功。

二是博士生源情况目前很不好,特别是学术性学科博士生,收取学费后生源状况会更加恶化,将立即影响现在基础科研项目进行。北京大学博士生源是全国最好的之一,但从2000~2002年连续3年博士生报名录取比例情况看,报名录取比超过51的学科只有22个,大部分为经济、法律类专业,58个学科在3:1以下,占博士专业总数的53.7%,个别专业比例甚至在1:0以下,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生源,这些大部分为基础学科。例如,物理学理论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生连续3年(2000-2002年)报名录取比为1.8:1。(注:物理学院的录取人数中没有包含实际录取的硕博连读和推荐直博生人数,因为这部分学生没有直接反映单独招生中生源市场的状况。如果将这部分学生加入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计算,报名与录取比例会更加缩小。)在目前博士生仍单独招生情况下,如何改善现有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源不佳的状况,是关键性问题。

博士生源整体情况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经济学倾向采用经济人假说而首先将原因归结为个人未来收益预期。有关教育收益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投资收益过程可简单概述如下: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个体劳动生产力提高,提高后的劳动生产力又引起较高收入。将这一理论在研究生阶段简单应用会导致这样的结论:个人更多收益来自于较高学位,因此对较高学位也应收较高学费。(注:陈爱娟,万威武.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6).)博士学位高于硕士,其收入高于硕士,博士学费也应比硕士高。但现实情况是,博士不收学费且国家仍提供普通奖学金和其他补助时,报考人数仍较少。这显示出人力资本理论在研究生阶段的简单应用存在问题。

陈晓宇曾指出,个人教育选择依靠的不是统计数据计算出的“当前”教育收益率,而是个人教育收益和成本预期以及两者间关系。(注:陈晓宇.论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8,10-14、54-57.)孙也刚曾使用两千多名在校研究生调查数据,对研究生(未区分硕士、博士)心理预期收益和付费意愿进行研究。(注:孙也刚.论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2.42-46.)现使用同样方法,采用中华英才网硕士博士实际收益调查数据,对博士生机会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注:中华英才网的薪资调查为在线调查,其分析报告指出数据局限性在于:1.参加者都具有上网条件。2.样本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参加者较少的地区或行业,数据代表性不强。文章使用中华网数据的原因在于,笔者认为研究生就业集中于大城市,且一般有上网条件。这一判断目前依据如下:1.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研究生人口在大城市相对集中。当年统计全国研究生人口共883933人,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城市研究生人口286921人,占全国的32.5%,几乎达到三分之一。2.200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农村为2476元。相关调查也显示,中国城市间存在收入差距,其中排名前5名的城市与最后5名城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之比为2.19:1。中国存在较大的城乡收入差别,研究生如果到小城市或农村就业,其未来收入将更加减少,机会成本回收时间延长。本注释的分析得益于与岳昌君先生的专门讨论。)

(1)博士毕业后年平均收入:60367(元)

硕士毕业后年平均收入:60136(元)

博士毕业后平均收入与入学前相比,只增加了0.38%。

(2)博士生平均机会成本=硕士毕业生平均收入×3-3年普通奖学金(注:博士就读3年期间的收益,笔者采用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的收入数据中间值。其中博士生每月固定资助:普通奖学金250+副食补60+校补60=370(元);担任助研补助每月平均300元;担任助教每月800元(物理学院全部研究生助教名额共59名)。现个人实际获得为670~1170元/月。作者选择物理系的原因在于,技术学科博士生收入更高一些,人文社科博士收入更少一些,物理系居中。)=60136×3-3×670×2=156288(元)。

(3)毕业10年为期计算博士与硕士生收益:

硕士毕业生收益=60136×(3+10)=781768(元)

博士毕业生毕业后10年收益+就读3年期间收益=60367×10+3×670×12=627790(元)

读博士的收益与硕士毕业生收益相比减少了19.7%。

(4)博士生不收学费且保持现有资助水平,博士毕业后收回就读博士3年期间机会成本时间:

设平均收回机会成本的时间为X年:(60367-60136)X=156288

X=676(年)

平均收回机会成本的时间为676年。

以上分析表明,博士生不收学费且保持现有资助水平下,博士毕业生毕业10年后收益相比硕士毕业生的收益减少19.7%。博士生在读期间机会成本毕业后需676年才能收回。选择攻读博士属于高投入,低回报且带来损失的选择。这一结论与简单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有很大不同,但却合理解释了现博士生源状况不佳的现实。

博士大部分属于学术性学位,目前国内就业主要在大学、科研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其所处劳动力市场竞争性与流动性较低,市场化程度非常弱;毕业生收入更加依赖国家教育科技政策及相关投入,依赖国家财政税收能力等多种制度化因素。如将人力资本理论在研究生阶段简单应用,有可能导致错误的政策选择。

四、比较的视角

在将非教育成本因素剥离并通过杂费全成本收取后,研究生学费只与课程相关,因此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学费只应按所选学分交纳。对于全日制学生,由于每一学习时段课程量不同,学费必将随学习时间及学习量而不同。第一二年课程学习量高,学费应当高;第三年应随课程量减少;进入研究阶段,学费应不收。

在公布美国、加拿大各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的《皮特森招生指南》中,大部分大学在介绍学费时都有以下说明:全日制学生学费与杂费根据学生所选课程负担、所处校区/地点、所学专业而有所区别。(注:Peterson's: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Mathematics,Agricultural Sciences,the Environment & Natural Resources.2003.70.)例如Nebraska-Lincoln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学费公布如下:

Nebraska-Lincoln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学费(注:Peterson's: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Mathematics,Agricultural Sciences,the Environment & Natural Resources.2003.71.)

 

本州居民  非本州居民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

$2412/年 $134/学分

$6223/年 $346/学分

备注:学费与杂费根据学生所选课程负担而有所不同

对于全日制博士生,学费根据学生所选课程量有所不同,因而一定会在学习时间维度上体现出不同。作为私立的哈佛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学费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哈佛文理学院在其研究生学费定价的相关说明中指出:“通常学生前两年支付全额学费,后两年学费减少,之后只支付一项设施损耗费(facilities fee)”。(http://www.hno.harvard.edu/gazette/1997/03.13/Harvard Graduate.html.)

哈佛文理学院2002~2003年博士学习阶段学费表

第1、2学年学费

第3、4学年学费第4年之后设施损耗费

tuition   

 tuition 

facilities fee

$24630 

$6404 

$1630

http://www.gsas.Harvard.edu/admissions/costs.html.

哈佛教育学院2003~2004年博士学习阶段学费表

第1、2学年学费第3学年学费

第3年之后学费tuition

tuition 

tuition

+设施损耗费Research Expenses

$28434

$13314     $2576+$2316=$4892

http://www.gse.Harvard.cdu/~finaid/tuition.html.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2003~2004年博士学习阶段学费表

第1、2学年学费 第3学年学费    第3年之后

tuition

 

tuition

 设施损耗费facilities fees

$27670

$13835  $3460(另有论文答辩费$1480)

http://www.hsph.harvard.edu/finaid/tuition 2003-04.shtml.

比较给予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是,美国将博士学制作连贯安排。我国未来博士生学制是否需要进行这样的变革,这成为博士学费研究中不能回避的相关问题。

五、双重低效率的制度因素与比较视角下的博士生学制变革

博士生在学期间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是被训练者,目标是作为未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校教师和其他领域高级人力资源供给;另一方面是研究的直接参与者,作为研究人员在教师指导下直接从事一线研究,包括实验及田野调查。博士生从本身定位讲,必须是新知识生产中的劳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授予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检验这一点的方法是惟一的,就是博士论文是否生产出了新知识。博士生定位表明,其必须在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相关学制安排因而必须有利于新知识生产。目前,博士生“被训练者”的身份是明确的,但作为新知识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重要生力军的身份尚未明确,这对国家新知识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国研究生教育现行的3+3分段学制中,硕士、博士被当做两个独立培养层次,或者两个独立培养阶段,其中硕士阶段以课程为主,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年左右的研究训练;博士阶段以研究为主,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年课程学习。这样的设计将以博士学位为目标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和研究都打断分成了两个部分。

以上博士学制安排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导致了知识产出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低效率。知识生产的低效率是指,硕士一年的真实科研在时间上不足于生产出新知识而非要其参与生产,产出必然是不合格产品,从而造成时间和科研经费浪费;博士在新知识生产中两年时间不够,只要增加一年就可能有更好的“产品”,而制度却没有这样安排,这也造成时间和科研经费的浪费。人才培养的低效率是指硕士要求学生受到初步研究训练,但“初步”含义不明确,如果初步意味着半年的模拟科研训练,那么两年可产出的硕士被拉长到三年,会导致硕士人才产出的低效率和教育投入浪费;如果博士生必须经过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受到充足科研训练,而学制却只给两年研究时间而使博士提前“出炉”,火候不够会造成博士人才产出内在质量的低效率和投入浪费。据报道,北京大学有40%的博士生延期答辩,主要原因在于博士学习年限短,真正用于做博士论文的时间不足而影响论文质量;与博士相反,硕士生基本两年就完成学业,余下一年已忙于找工作了。这些都是制度性双重低效率的典型外在反映。

在比较视角下重新审视博士与硕士教育本质,对于博士学制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博士学位在美国是各大学授予的最高学位,“获得这个学位的学生表明他有能力完成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发表研究工作的成果,并能正确评价该工作领域的意义”(注:哈代,等.美国硕士学位介绍[Z].转引自北京大学2003年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集(1):84,87,91.)。博士学位获得者未来主要职业面向是作为专业领域内的学者和研究工作者。与博士学位比较,硕士学位计划“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特定需要而设置的,他们的要求在学士学位计划中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某一专门领域进行更高水平的、更专门的学习之后才能达到。这种计划可使攻读学位的人获得从事学术或职业工作的准备,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探求知识的渴望”。(注:哈代,等.美国硕士学位介绍[Z].转引自北京大学2003年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集(1):84,87,91.)这里,硕士学位只是为了获得“从事学术工作的准备”。在这一定位下,硕士学位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学位,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学术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通常是为公立学校、社区学院和高等院校的某些学科培养教学人员”;另一类是职业性学位,目标是“提供职业教育,为今后从事某一职业做好准备”。(注:哈代,等.美国硕士学位介绍[Z].转引自北京大学2003年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集(1):84,87,91.)以上职业性硕士学制是独立的,学术性硕士本身与博士学位可衔接,但自身从就业目标来讲与博士有明确区分。硕士生对于学术和研究工作,只要求“初步学会”和做好准备。

“初步学会”的准确含义在论文方面有什么差别呢?目前美国“许多硕士学位已不一定要求写论文,但作为一个高质量的学位计划,应当要求学生交一篇表现其创造力的作品,一篇论文或类似的作品,一篇实习报告或学习心得,也可以让他组织一次高级研讨会、音乐演奏会、学生艺术作品展览会、话剧演出或诗歌创作朗诵会等。这些东西所包含的基本要素符合一个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计划所希望达到的要求”。(注:哈代,等.美国硕士学位介绍[Z].转引自北京大学2003年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集(1):84,87,91.)这里我们看出学术性硕士在论文方面要求已大大降低,他们“不一定要求写论文”,即使要求写也只需表现其创造力,并不要求与博士论文一样做出能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创造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对于硕士论文的要求实际也相当低:“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提出“新的见解”,在学制安排上是否必须完整的一年呢?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博士研究生一般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其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型人才,兼顾其他行业的需要。培养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硕土研究生要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特别要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从以上定位看,博士学位将逐渐成为学术性学位主流;硕士学位向职业性和学术性二元分类发展的趋向十分明晰,其中职业性硕士学位将成为终结性学位(Terminate Degree),在制度上不再与上一级学位衔接,学术性硕土学位将成为博士学位的中间过渡性学位。比较视角下,新学制可粗略安排如下:

  职业性硕士学制2年

第1年

 

第2年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或研究训练

新学制设计中职业性硕士作为单独完整计划被提出,学生在第二年后一学期选择科研训练还是以课程为主,由不同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决定。例如MBA以培养商业管理人才为主,调查研究训练可穿插在课程中进行,最后独立科研训练并非必要。

博士作为单独完整计划被提出并作为学术性主流目标学位,学术性硕士转变为中间过渡型学位。博士生前两年完全以课程为主,不安排论文与研究环节,第三年安排课程学习和严格的资格考核。其中考核未通过者获硕士学位毕业离校,通过者进入三年完整研究阶段。博士研究阶段才配备导师小组或导师给予指导,硕士不配备导师,这样安排可使学校将有限人力物力集中于后期博士研究阶段去创造新知识。这一学制在现实中已有多年试验,就是目前的“直博”或“硕博连读”制度,这一制度无疑更有效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8年逐步实行硕博连读制,2003年全院招生都是硕博连读生。随着硕博连读制的实施,该院研究生培养水平也逐步上升,每年的论文总数和SCI平均影响因子数都显著升高,该院的SCI文章90%由研究生参与完成。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招收直博生三年,研究生从事科研时间得到保证,导师可更从容安排难度和意义更大的课题,不少研究生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该院计划2004年全部招收直博生。

博士6年学制中安排两个出口。第一个出口在两年后,只以攻读硕士学位为目标的学生在第二年第二学期可选择一学期短期科研训练并完成论文,或选择课程。第二个出口在第三年后,未通过中期考试的学生可获硕士学位离校。由于获硕士学位就业和收益具有优势,因而博士资格考核可非常严格,甚至引入末位淘汰制度。两个合理出口和淘汰制的教育创新对于提高博士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出口也成为合理入口。对于其他学校完成前两年学习的学生,无论是毕业硕士或在读学生,均可通过对其前两年课程的成绩审查,转学进入博士阶段第三年参加课程学习,并准备年末资格考试。由于博士前两年学习以课程为主,因而课程成绩的相对排名已成为转学主要参照标准,不需另组织博士入学考试。博士入学考试的取消在制度上节约了一次大型考试的组织成本及个人备考成本。由于最严格质量控制在博士资格考试和末位淘汰制的引入,博士中间入口适当宽容并不会影响博士质量。当然,仅这一机制并非足够。(注:教师选择博士生完成科研项目,科研项目能否良好完成取决于博士生质量。这是博士生选择的内在质量控制机制,目前需要完善。)

现行博士学制的根本问题在于内在学习安排将课程学习与研究阶段交错分割导致的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低效率,这是博士学制必须变革的主要原因。将博士作为学术性主流学位类型提出,将博士6年作为完整学制提出并将硕士作为学术性中间过渡型学位,有助于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研究生教育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与新学制相对应,硕士学制中两年都有教育成本发生,应收取学费。博士学制中第一二年以课程为主,应收取学费;第三年以课程和资格考试为主,学费根据课程量减少;第四年到第六年完全以研究为主,没有教育成本发生,不应收学费,只应收部分杂费。

对博士生学费问题的分析使研究生整体学费问题更加清楚。无论是现在还是学制变革后,研究生只有课程学习阶段才可收学费。目前博士阶段暂时可以不收学费,同时国家必须开始调整博士生学制,将6年一贯制的“直博”类型作为改革目标将科研时间集中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新知识生产和人才产出。对现在博士生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分析表明,博士生资助是关键。在国家尚未调整拨款机制之前,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三助”机制,通过“三助”给予博士生资助,目标是减少博士生就读期间机会成本,使博士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国家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使博士未来主要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更高;与此同时,社会与政府要在可能范围内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使博士未来收入有所提高。这是改善现有博士生源、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知识创新水平另外一个关键方向。

(笔者特别感谢陈晓宇先生、中华英才网崔玉蓉女土在材料收集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标签:;  ;  ;  ;  ;  ;  ;  ;  ;  ;  ;  ;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生制度改革_博士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