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

杨 刚

(瓮安县银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瓮安 550400)

[摘 要] 一直以来,我国都将科技兴农作为重点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则是促进农业科技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推广能力,努力解决推广工作人员老化、人才不足及资金短缺等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机制;配套设施

农业技术是目前农民最需要的产品,同时,为农民提供完善、全面的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让农民了解农业市场信息和相关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推广农业技术的主体,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出现了经费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推广服务新模式,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都比较单一,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主要内容是宣传新的方针政策、开展大面积农业技术推广等。在计划经济环境下,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目标以及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变化,这种推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受到乡政府的领导和管辖,而农业推广业务则受到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这种双重管理机制容易引发问题。同时,由于县级农业部门不能有效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乡镇推广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导致存在严重的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问题。并且县级财政专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拨款仅有70%左右,不足部分需要乡镇政府自行解决。资金短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难以为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公益职能显著弱化。近年来,涉农部门经过多次整改,一些部门即将合并或者撤销,也包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这导致技术推广队伍不够稳定,难以持续提供推广服务。

1.2 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

农业技术推广站服务于农民,但是基层机构一致存在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年龄较大的推广人员退休后,并没有年轻的人才来补充推广队伍。以某乡镇为例,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6名年龄在55岁以上,占据总人数的50%,并且没有40岁以下的推广人员,推广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的问题非常明显。并且许多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是缺少配套设施,有的是设施长时间使用,已经老化变旧,功能出现问题。另外,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并未做到与时俱进,推广方式还是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主,获取信息的速度缓慢,无法及时获知农民的实际需求,因此推广的方式和内容可能得不到农民的认可,推广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3 推广经费欠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乡镇政府,推广人员属于定员、定性、定编的三定人员,由于财政拨款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需求,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较差,劳保、福利等都得不到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站也没有相应的推广经费,显著影响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着重于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而农产品销售等后续服务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

1.4 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许多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兴趣不大的原因是引进技术需要资金,同时可能短期看不到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和当地农企联合,采取订单式的技术推广模式,企业承诺会给予农民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如品种选择、生产技术服务和生产资料服务等。同时,可以采取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农企产品、农企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经费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湖北省某农企与当地农业科技服务部门联合,采取订单式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种植农企提供的新型农作物,带动当地农户平均增收1000多元。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则是与农资企业联合,改变传统间接供货的方式,将农资销售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宣传农资产品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他们所需的生产资料[2]。例如,湖南省某农机厂生产的多功能播种机,效率高、操作方便,每天可以播种花生3.33 hm2左右,还可以节省5 kg左右的花生种子。并且这种播种机可以用于播种大豆和小麦等,用途广泛。农资企业可以将部门技术人员吸纳到销售队伍中,技术人员在传授播种技术的同时,向农民宣传这些优质农资产品,效果良好,有效扩展了农资产品的销售渠道,而农民也因为接受了技术指导以及使用了优质农资产品,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和农业技术科研机构联合,既提高了研发能力,又为农业技术推广找到了市场,提高了农业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目前,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当地大专院校联合,由大专院校向机构输送优秀人才,推广机构则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一些中介机构能及时获取农业市场行情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较为准确,并且将这种预测通过农产品价格的方式反馈给农民,可以让农民及时改良品种,适应市场需求[3]

2 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质量的途径

2.1 充分凸显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

指在音符走动中,就要注意连续跑动的音符,颗粒感要强。这两者都对手指、手腕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时,对于整个身体的协调要求是自然放松,让力量通过手指发出声音,要触键扎实、声音圆润,做到收放自如,抒情达意。古代文人在抚琴的同时,技术上的要求也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禁”与“修身”。这正符合了儒家的“礼教”思想,在《荀子·乐论篇》曰:“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其中强调了“礼乐”的关键是约束人心的教化作用,要求人要全情投入到音乐之中,对音乐忠诚也预示着对君主忠诚;同时也体现了音乐对人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不能仅仅提供“产中服务”,更要兼顾“产前服务”和“产后服务”,充分提高服务的深度和跨度。同时,要不断革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功能。例如,创办科技示范园等,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带头作用,不仅要发挥指导作用,更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才能激发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农民具体需求,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且应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准入制度,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运行机制,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一定要划分清楚,建立以推广员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体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质[1]。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条件,增加人才引进渠道,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人才,有效提高推广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2.2 与农企联合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由于当前乡镇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大部分推广人员已经工作了几十年时间,许多推广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在工作前没有接受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只有简单的指导能力,不了解如何预测农产品市场,对当前的农业发展状况也是一知半解,并且由于年龄较大而难以接受再培训和再教育。

2.3 重视新型农业技术的开发

综上所述,超细鼻胃镜不仅能够有效减低对患者的刺激程度,还可以在消化道狭窄性病变中对胃肠道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检查,配合相关器械还可进行内镜下活检与治疗,在内镜下诊疗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应当广泛推广应用于各内镜治疗中心。

2013年,松辽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贯彻落实水利部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认真履行流域机构职责,加强与省区团结协作,在防汛抗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依法治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利科学发展。

2.4 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素质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农业生产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无法满足农民需求,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民家庭劳动力中高中、中专和大专毕业的总人数不到15%,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一大因素。因此,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素质,结合农民需求,通过沟通、示范等方式,将新信息、新技术等输送给农民,让他们敢于改变传统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查阅资料可知,明朝永乐之前,西藏未发现有印刷工艺存在。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诏宗喀巴入京(南京),宗喀巴谴弟子释迦也失前往。是年,明成祖下令在南京制成藏文经书的铜印模版,印刷经文,赐给西藏各政教领袖。 由此可知,西藏印刷行业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在南京制成铜版,为西藏印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影响下,西藏古代印刷业正式起步。

2.5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以政府拨款为主的经费模式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求,要想改善这个问题,就必须扩展融资渠道。当地政府可以适当减少农产品方面的补贴,转而增加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方面的经费,积极引进改良的农作物品种,并建立专项基金大力扶持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要对优势领域进行集中补贴,如加大对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补贴,尽可以鼓励农民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又可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一举两得。

3 结语

在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广内容和方式,切切实实地为农民带来效益和好处。

参考文献

[1]陈俊红,朱梅.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J].农业经济,2012(10):9-11.

[2]古秋霞,林群,熊毅俊,等.基于多元传媒手段支撑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6(5):37-39.

[3]桂熙娟,吕世华.“专家+协会”: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出路[J].中国合作经济,2006(3):32-34.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4-67-2

标签:;  ;  ;  ;  

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