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论文_张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论文_张宏

张宏(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二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71-01

近年来,青少年采用过激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的事实从反而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就成为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做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做法

1.塑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赏识每一位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

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心灵接触的桥梁是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发问。不管正确与否,都应肯定其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参与的精神。赏识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成为差生的转折点,中等生的前进点,优秀生的奋斗点,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2.关注学生的需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中小学学生压力日趋增大,心理也日趋脆弱。这时的学生既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调节学习的压力,又需要家长、老师与之交流、谈心以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疏通心理障碍,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健康在、愉快地成长。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的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升学率,教师的教学也只是向成绩看齐,使得教学只重知识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应试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被当作“工具”、“学习的机器”,结果使学生在“为何而生”的问题上不解,当遇到挫折、困难时便轻易地放弃生命。新课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新课程在要求培养全面人的同时,也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适应生命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而个性的完善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对自我的认识,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贫乏单调的情感体验只能带来不完整的人生和人格缺陷。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使学生个体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使个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4.开发社会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众媒体中的一些拜金、恐怖、暴力等内容对中小学生生命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及时地给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引导。如近期发生的一名初中学生因玩手机和父母发生矛盾而选择跳楼的事件,我首先给学生分析了该生跳楼的原因,并指出其行为的不可取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何正确处理和父母的矛盾、冲突,特别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

5.加强正面引导,强化生命意识。

记得有一次在讲玩耍应遵循的原则时,我举了一个小时候去钻溶洞玩差点被摔死的故事,目的是告戒学生玩耍时要注意安全,遵循安全原则。没想到下一节课上就有学生告诉我他们几个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溶洞探险了。当时我一听,心里一惊,意识到是我在教学中举例时没有很好地从正面引导学生,导致了他们的这种冒险行为。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素材时不要为了举例而举例,而应有选择地选取正面的、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可适时地借用社会中的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强化。如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国孝老爱亲好人、12岁少年邵帅捐髓救母、潘子豪与白血病魔抗争的故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不易和可贵性,使学生能真正地从心底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总之,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只有在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意识到自我生命的丰富性、多彩性,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和意义,才能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从而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和意义。

论文作者:张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论文_张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