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的护理论文_孙银梅

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的护理论文_孙银梅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慢性骨髓炎,20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3例患者骨搬移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减慢骨搬移速度1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搬移骨偏移,经调整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得到控制,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愈合恢复良好。结论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骨搬移;外固定架;护理;并发症

骨搬移术是先将感染病灶彻底清创,骨缺损区空置后换药,在长管状骨的另一端行骨膜下截骨,利用外固定架逐步牵伸骨块与软组织,使缺损区的两骨断端直接接触,加压后愈合,同期消灭骨与软组织缺损。截骨延长区则是根据Ilizarov的张引力原则,骨和软组织在缓慢牵拉产生的张引力作用下,发生再生和重建[1]。骨搬移技术基本的手术原则是通过外固定器对损伤或骨缺损的肢体提供支持,完成矫形、撑开或压缩,然后截断骨缺损或骨不连上下端的一段活骨,利用可移动的外固定装置将活的一段骨块,按照既定的方向、合适的速度与频率移动,搬移到预期的部位,移动骨块逐渐与对应骨的残端靠拢,在外固定器维持下最终使骨缺损修复,骨不连愈合[2]。本院从2013年2月~2016年1月成功为27例患者实施骨搬移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住7例慢性骨髓炎,20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

,男21例、女6例,年龄32~65岁,平均45.0岁。15例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外院接受过2~3次手术;12尺桡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早期处理不当造成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缺损长度2-9 cm。

1.2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根据骨缺损长度及位置,设计外固定架框架构型,确定截骨平面,清创、安装环形外固定架并截骨,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取出所有原内固定器械,彻底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增生肉芽、死骨,修整骨折断端,直至有较丰富血供及两骨端髓腔相通[3-4]。支架固定完毕后,在干骺端以骨刀垂直骨干截骨,截骨时注意保护骨膜血运,试行牵拉断端分离确定截骨完全,然后将牵拉复位[5]。

1.3结果 本组4例骨延长2 cm,13例延长4 cm,5例延长5 cm,1例延长9cm。术后住院10~60 d出院。随访6~36个月,平均12.0个月,患者骨愈合时间为3~12个月。3例患者骨搬移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减慢骨搬移速度1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搬移骨偏移,经调整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针眼感染,给予换药处理愈合。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患者病程长,有的患者经历手术次数多,术效果不佳,情绪波动较大,对手术期望值高。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骨搬移手术与其他手术的差异,讲解骨搬移术的优点,并提供成功病例,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信心。整理病房及床单位,准备好抬高枕垫,为术后回病房做好准备。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 术后去枕平卧6 h,患肢抬高30°,放于准备好的枕垫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切口渗出情况,本组27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有渗血多的及时给予换药。

2.2.2外固定架针孔 外固定架针孔周围不需要包扎,针孔周围保持清洁,乙醇消毒每天bid。注意检查外固定器各部位的衔接是否紧密,尤其注意钢针是否旋紧、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则易发生针孔周围炎症反应。

2.2.3疼痛护理 患者因疼痛难以入睡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在搬移过程中注意调整速度,当患者感到疼痛加重时,减慢搬移的速度,必要时可将前进的距离退回。

2.2.4骨搬移的护理

术后1周开始延长,每天旋转外固定架螺母360°,即延长1 mm/d,开始每天分4~6次完成。骨搬移的原则应该是“宁慢勿快”。如果搬移途中出现疼痛等症状时,可搬移0.5 mm/d,停止搬移2~3 d,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搬移[6]。延长15 d后行X线片检查,根据拍片结果调整搬移速度。开始时由医护人员进行调整,给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逐步让患者或家属参与,使其掌握延长方法,以便患者出院后自己操作。本组27例有1例患者在搬移过程中出现骨偏移。

2.2.5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开始在床上进行肱四头肌或屈指握拳或股四头肌或踝关节肌肉训练,第3天开始下床锻炼,下地前检查外固定架有无松动,固定位置是否良好,前几次下床行走前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在旁保护协助。开始时先下床站立,但患肢不宜立即负重,5~10 min/次,3~5次/d,术后1周可助力行走、逐步负重,逐渐增加行走时间和次数,并结合做膝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外固定架锻炼的注意事项,要指导出院后患者继续带架功能锻炼,以促进新骨形成及愈合。)

2.2.6并发症护理 护理中还应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包括:①针道感染。钉眼每日滴酒精消毒两次,及时清理针孔分泌物,防止钉眼感染。②针道松动护理。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复位正确,减少骨折间隙。③深静脉血栓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做坏泵运动,改善静脉回流,避免行双下肢静脉穿刺。④便秘指导。指导多食蔬菜和水果,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2.2.7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并注意保持外固定架清洁;术后4-5周内复查,骨痂对齐后,松动螺丝2-3月后,去除外固定架。

3小结

近年来,骨搬移术在骨科领域中开始广泛应用,是解决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既往治疗繁琐困难的过程,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周期,但术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让患者掌握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促进康复,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王军.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J].基层医学论坛(中旬刊),2008,12:681.

[2]秦泗河.读《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有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4):1919~1920.

[3]Kim H,Lee SK,Kim KJ,et al.Tibial Lengthening Using ReamedType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an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J].IntOrthop,2009,33(3):835-841.

[4]唐冠英.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9):842-843.

[5]马贺,梁瑛琳,杨红梅.骨搬移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术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7):1604-1606.

[6]曲龙.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39.

论文作者:孙银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骨搬移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的护理论文_孙银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