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超市在打仗_家乐福论文

南京超市在打仗_家乐福论文

南京超市在打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论文,超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只需花七百多元,就可购得一台长虹21寸彩电!”

这并非天方夜潭,而是发生在刚开业的南京金润发超市的真实事情。

2000年4月18日,当“金润发”超市还刚刚试营业的时候,就有数以十万计的会员冲着物美价廉,涌入“金润发”抢购商品。开业一个星期,“金润发”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万元左右,是附近30家小超市日营业额之和的10倍。而离“金润发”最近的一家五六百平米的中等超市,其营业额从原本每天的两三万元迅速跌落至几千元。面对南京超市之间竞争的白热化程度,消费者及业界人士反响强烈:南京超市业“大打出手”,未有穷期!

苏果超市的八卦阵

面对“金润发”的巨大冲击,一直是江苏超市业的龙头老大——苏果超市最先作出反应。

在1998年底前,江苏省果品公司所属的苏果超市在南京还是一枝独秀。强大的资本金和琳琅满目的第一渠道正宗商品,使苏果超市迅速扩张:“苏果超市”和“苏果便利”不仅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而且还走出南京,进入了江苏的各市县及安徽、河南、山东等省的几个地级市。1998年底,苏果已有100家自营店,销售额达10亿元;而到了1999年,自营店猛增至250家,营业额超过25亿元,员工达4100人。正当苏果人准备在2000年将南京市的网点扩张至180家,以便在古都龙袍加冕、称王称霸之时,洋超市——德国的“麦德龙”和法国的“家乐福”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周边包围市中心”的策略,一下子占据了南京两个居民密集的雨花区和下关区,刚一开张,首月的营业额便各达1亿元人民币。

祸不单行,上海华联超市也挟风雨而来。1998年底它从江浦县的两家小加盟店起家,至今已兼并了南京的22个本土小超市,摆出一副“上海大哥大”的架式,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开始,南京的华诚超市、苏果便利也向新兴的居民小区“悄悄地进军”,以日夜24小时服务,抢占市场空间。1998年底,华诚超市才有19家店铺,资金不过800万元,员工也仅为500多人;到现在,华诚已有43家店铺,2800万元资本金,1200多号员工,一年翻了一番,扩张势头令人眩目。

一时间,苏果超市腹背受敌。过长的战线,货物配送的困难,资本金铺垫的多而泛,服务人员质和量的不济,使得不少人为“苏果”担忧。

谁知,苏果老总马嘉梁并不惊慌,他利用苏果超市“身躯庞大”的优势,不时甩出一两个棋子(分店)与邻近新崛起的土、洋超市“短兵相接”。

就在由南京金城集团、中央商场共同投资台湾“金润发”负责管理的南京瑞金路上的“金润发”超市开业后人满为患、生意异常火爆的情势下,苏果超市针对“金润发”近两万种商品价格总体低于同行的特征,当日便“牺牲”了苏果瑞金路店和相邻的常府街店,敲锣打鼓地沿街高唱“购物返利5%”,并投放千箱低价鸡蛋,引得市民排起了长队,无暇去“金润发”凑热闹。苏果老总马嘉梁称,这种做法比较贴近百姓,实惠看得见,“四两拨千斤”,是应付“低价风暴”的太极拳。“价格可以让,但市场决不让!”苏果面对新崛起的超市争夺市场份额的“超低价格战”早已摆好了“八卦阵”,调整经营战略,重点“抓两头”,一头是巨型卖场,另一头是居民区的小便利店。它每个月都要推出近百种商品的“绝对利好价”,让其它超市防不胜防,只有“跟进”之力,没有“反击”之功。正因如此,苏果这艘“无假货”的江苏超市业的航空母舰才始终处于“乘风破浪终有时”的良好状态。而南京超市的“亚圣”——华诚超市,也立即动手,将43家门市逐一“盘点”,重点淘汰面积大、经营效益短期内尚不明显的中等超市,以图“集中优势兵力打效益战”。

洋超市的迷踪拳

洋超市在南京开业半年多,至今热效应不减,对南京业界人士来说始终是个“谜”。

2000年4月19日,在南京市第三产业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专门研究了一下洋超市的“迷踪拳”。

在南京开业的麦德龙与家乐福两家洋超市所卖的数万种商品中,95%是国产货(包括三资企业产品),但却塑造了让消费者津津乐道的价廉物美的市场形象,个中原因耐人寻味。麦德龙雨花区店的管理人员都是中国人,家乐福下关区大桥路店除4个法国人外其余也均是中国人,可以说是中国人在经营中国商品,但为什么开业至今就能热效应持续不减?

仅仅凭洋超市的牌子?仅仅靠低价恶拼?

麦德龙从1964年在德国开设第一家C&C商场开始,经过30多年的扩展,如今已在全球16大经销公司中排位第二,是全世界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之一。目前它在德国、丹麦、法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618家分店,拥有20万员工,年销售额达880亿马克。从1994年起,麦德龙每年从中国采购货物5-10亿马克。麦德龙成功的支柱是其独创的C&C配销体系和会员制。直接供货和“为法人团体会员服务”使麦德龙的商品售价低于市场价近10-40%。当南京一些商场的纯平彩电尚售5000-7000元/台的价格时,麦德龙就一下子跌破4000元,以3999元/台的超低价迫使其它商家跟进并“大出血”。南京“金润发”看清了麦德龙的致胜奥秘,早在开业前数个月就免费办理了30万张会员证。30万的稳定客源,使其在开业之初便像洋超市一样,一下子爆棚。

南京麦德龙的老总江晓青身怀“迷踪拳”看家本领,他认为,哪家超市开业都会对市场产生冲击,瓜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为市场就这么大。但“金润发”要保持开业时的超低价位和供应量很难。

不错,超低价位只可支撑一时,这一招用久了,无疑是自杀。

家乐福超市,似乎并不讳言自己的“迷踪拳”招数,还未开业,它就大肆渲染自己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这太抽象了。简直让同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家乐福连锁超市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沃尔玛。南京的家乐福超市是一家中法合资经营企业。

实际上,“以人为本”并不玄乎,在中国早就被一些企业家当成了口头禅。可超市间的竞争致胜法宝又确实是“以人为本”。

本来,凭会员卡出入的麦德龙一直牛气十足,在雨花区的大卖场也车水马龙。可是在清明节前后,当他们发现大卖场处于众多扫墓踏青者的必经路口时,干脆入乡随俗,玩起了“洋超市练摊”,在门前辟出专门场地,将踏青郊游适用的宿营用品、饮料、水果、糕点、方便食品、香火等扫墓用品,特别是轻巧的帐篷、折叠方便的休闲椅、户外用手提式隔热冰箱等,摆出摊点,路边经营,弄得场里场外人气十足,日均客流量突破1万人次。洋超市大发清明财是否有损形象呢?江晓青总经理总算说出了一点“奥秘”:

超市更要研究市场,善抓商机,不能固守着一些相对不变的营销方式。自己营造好商业气氛,才能有好的商业形象。

这似乎还有点模糊。

消费者毕竟是“商业理论”的外行。但洋超市“土”了,越来越“本土化”了,越来越贴近中国人的消费传统了,这里面是不是就夹藏着“迷踪拳”中的“迷”呢?

谁在苦练霹雳掌

就在南京超市以苏果、华诚为主的“土”超市与麦德龙、家乐福为主的“洋”超市你推我拉之际,“巨型超市”挟雷电和暴风雨而来,向南京超市这块又肥又大的蛋糕砍下一阵“霹雳掌”。

1998年底,北京华联集团(注:与下文所说的江苏华联不是一家)便投巨资在南京的五塘村和光华门兴建了营业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仓储式综合超市,意欲与洋超市分庭抗礼。

南京中央商场本是江苏商界的“大姐大”,与“大哥大”新街口百货商店相距不过二三十米,同处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两家一直在明争暗斗,想不到中央商场却腾出一只手来,与南京金城集团共同兴办了南京另一个“巨型超市”——金润发。

由于麦德龙占领了城南,家乐福割据了江边,苏果包围了城中,金润发很巧妙地落户于城东的瑞金路。这一“掌”下去,意味着南京超市业在各方土地都有了“巨无霸”。

“金润发”经营面积达13000平方米,几乎是100个“苏果便利”的总和,且熊猫29英寸超平彩电只卖2499元、三菱重工1.5匹冷暖空调3799元、荣事达双缸洗衣机648元、新飞196立升箱1680元、全棉素色文化衫9.9元。这种闻所未闻的超低价格,在市民耳旁响起一声又一声霹雳,开业首日顾客争抢着0.9元一千克的水晶梨直说:这比买水喝还划算。苏果、江苏华联、华诚等被迫应战。当然,不只是商品价格上,更重要的还是商业网点的布局上,南京商业被迫重新“洗牌”。

实际上,早在“金润发”修建之时,江苏华联和苏果早已得到了情报,其“巨型超市”也已动工上马。5月中旬,江苏华联超市在厂区的7000平方米的巨型超市,苏果超市在栖霞区的8000平方米的巨型超市,也相继开业,即时新一轮拼杀将狼烟四起。行家们预测,“与狼厮杀”的利器仍是“低价”二字。

南京大超市间的价格恶拼,似乎要进入黔驴技穷之境,难道吸引消费者就没别的招式吗?

将于6月份在南京秦淮河以西的江东门地区开业的巨型超市“利德隆”高吼一声:我们有中西功夫兼融的“霹雳掌”!

“我们利德隆就是要‘土超市洋化’,以‘黄金店堂办社区’!”

黄金店堂办社区?真弄不懂。

利德隆老总出言如霹雳:

——就是让超市内具备社区所有的功能。利德隆是这样构架的:用超市黄金位置的一楼的6000平方米大堂包容社区才有的银行、邮局、饭馆、彩扩、酒吧、网吧、发廊、游戏厅,真正购物区却在二、三楼。

——这种“社区化”超市,在欧美叫“购物大道”,而且声势正旺,已夺取传统超市的30%以上的份额。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和批发大市场一样低,服务和装修像购物中心,而方便程度、消费氛围则如同社区。

——南京市民将在利德隆享受到国际风行的购物之旅:一家三口进了超市,先去银行取钱,交水电费和手机费、电话费、煤气费,把胶卷送去冲洗,然后上楼按批发价采购一番,再下楼休憩、用餐,完了之后,妻子去做头发、美容,孩子玩电子游戏,丈夫上网吧或上茶座……全球零售业霸主、美国的沃尔玛有70%以上连锁店是这种形式,它能给消费者提供生活新境界、可以说,这种“社区化购物大道”是超市的发展方向。

照这么一种模式,利德隆6月份开业后,南京的超市业是否又会掀起新一轮搏杀?

南京消费者的耳旁,已经有霹雳在响。

好个旋风刀

南京超市间的厮杀,卷起了阵阵旋风。

这旋风既冷酷又犀利,成为改变南京商业结构的一把利刃。

1999年全年,南京市连锁经营的总额占到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商贸业也占到了全市三产的25%。

新千年伊始继位于新街口的时代广场关门歇业之后,4月18日,颇具规模的南京大桥百货商店及珠江商场也同时宣布转向经营、清仓热卖。

曾经是区属商业“领头羊”、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大桥百货商店、自相距不到半公里的“家乐福”超市在1999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后,每天的销售额从1万多元下滑到不足4000元,由于效益锐降,现今不得不转向经营超市、而放弃经营的电讯产品。珠江商场周围,超市密布,消费者早就失去了进商场的热情,珠江商场只得另寻出路。业内人士分析,这还仅仅是“超市效应”的初步显现,下一步南京中小型商场被超市这把“旋风刀”割肉的决不在少数。

1999年4月,中央商场在“金润发”开业之际同时大开杀戒,将原有的30家中小规模的超市一举砍掉了近一半。其副总经理阎永平感慨道:超市业的分化已逼迫各超市公司不得不开始全面的大调整!

小资本营运的小规模超市,也被迫“割肉”或缴械投降。

南京长江超市,在“超市航空母舰”的地毯式轰炸下,1999年底不得不选择与上海联华超市“牵手”。

上海联华超市是全国超市业“老大”,1999年,其连锁门店已突破600家,实现销售73亿元。富庶的、年人均消费居全国前5位的南京,早就是联华的目标。1999年底,10家长江超市终于被“联华”改造为蓝底白字的连锁店,“长江超市”缴械投降。

“联华”有了基地,便运用其内功,专门找那些摇摇欲“附”的门店进行“和平演变”。到2000年春节期间,“联华”在南京竟然有了23家“翻牌”店,且开始大模大样地去吞并“现成的”门店。原来颇有派头的迎客隆超市、南京土特产品公司所属商店、南京日杂总公司所属门市部、玄武区副食品公司各门市部,相继被披上“联华超市”的外衣。在稳坐南京超市业“老三”这把交椅之后,2000年4月28日,“联华”又公然召开“庆功会”,咄咄逼人地放言:联华“坐三望二”,意欲今年底在南京将五六十家超市变换成“联华”的旗号。“联华”老总洪珊寅认为:国外5000人拥有一个门店是合理的。与本地商业合作,不仅投入人、才、物较少,而且可能更快地适应本地市场,省了再打市场的经费和时间。但做不好的店我们照样关,今年内我们在南京一定要做“老二”。一时同行们草木皆兵,闻“联华”则不再轻举妄动。苏果老总马嘉梁不知是急了还是恨自己没有早点下手,竟然对媒体说出了“广告式话语”:地方商业完全有可能坐下来谈合作,因为“联华”一旦将地方商业的“油水”耗尽,就会抬腿走人。“联华”是想乘南京商业举步艰难之时利用地方存量资产销售自己的商品与苏果抗衡,消耗苏果,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不可能有好结果。

侬物佳,春天真冷

从外地到南京来“割肉”的“超市航空母舰”,并非都能像“上海联华”那样创造神话。

与“联华”一样,总部同在上海的“侬物佳”超市,今年2月23日却在南京遭遇了灭顶之灾。

2月23日凌晨3时左右,南京莫愁湖公园对面的侬物佳超市的工作人员接到了来自上海总部一名副经经理的电话,说上海总公司出事了,公司董事长几天前不见了,受骗的供货商和营业员已经把上海侬物佳商场洗劫一空,南京侬物佳欠供应商的钱,可以拿货物抵债。员工们一听就炸了窝。因为超市的工作人员大都每人集资了一两千元。现在总公司出了事,他们也顾不上许多,先抢点东西换回损失再说。早上8点多钟,当供应商赶到南京侬物佳,只见现场一片狼藉,各大柜台几乎都被洗劫一空。保健品、家电柜早已空空如也,烟酒柜台上只剩下4瓶两三元1瓶的普通白酒,几百元一瓶的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已不知去向。供应商只能吃残羹冷炙。电脑、空调、办公桌等所有值钱的办公用品全被瓜分、搬走,他们说:“能走一点是一点,这次我们损失太大了!”不仅如此,一些早起的路人也凑过来顺手牵羊。

春天里,有时也会让人瑟瑟发抖啊!

不知怎的,洋超市却在春风里不迷醉,经营业绩让人咋舌。家乐福、麦德龙的月营销额竟自始至终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徘徊!

这其中,奥秘何在?

洋超市吸引顾客的原因是“质优价廉”,而支撑质优价廉的,则是西方先进的营销方式与管理体系,这是最值得国内商家借鉴和学习的。

实际上,南京的商家在经营网点上早已“闻超市而动”——面包房、柯达彩扩抢下了“苏果”网点,卖猪肉的砧板则放进了“华诚”,个体小型超市到江苏华联超市则可以获得5个扣点……

应对超市问题

超市在市区的泛滥,使“超市问题”也日益增多。《洋超市保安真的很“洋”乎》、《进家乐福,你怕被打吗?》、《华联超市再遭投诉》、《校内超市价格偏高,学生成了挨宰对象,南师大学生举报校内超市》、《技监局突然查上门,南京洋超市问题真不少》、《告倒“家乐福”》、《家乐福受辱经历》,一系列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超市问题”被南京的大小媒体曝光,技术监督、舆论监督的“以笔为刀枪”开台与宰客的旋风刀“针尖对麦芒”。

超市混战引发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针对“巨型超市”这把旋风刀可能破坏南京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势头,南京市有关部门在2000年4月初亮出一道红牌:大型超市不能随处建!

这项规定把今后5年左右的大型超市的建设,划定了22个宜建点,宜建点全部在明代南京城墙以外。这就意味着,南京市民要去享受“购物大道”式的“超市社区化”服务就必须出城、起码要走出城墙。

看来,跃跃欲试,想在市中心区域对已成气候的传统商业网点“割肉”的另一批正在南京物色地点的国际超市业巨头,只好收敛起锋刃,等到五年之后再“大展宏图”了。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南京超市业的商家们已经领悟到,“大而全”是一种竞争方法,“精而专”也同样是、特别是适合于市中心热闹区域的竞争谋略。——走出大而全、铺摊子、千店一面的误区,往“精而专”的方向挤市场,以特色化经营去压垮对手。可谁又会善罢干休、束手就擒呢!

家车超市、轮胎超市、木业超市、食品超市等专业超市在南京正勃勃兴起。

市场无情人有情。一位在南京超市业竞争中被上海联华超市吞并的某超市经理,用一位美国企业家说过的话寄语接手的新主人:

现代商战的胜利,不在于你占有多少个商场,而在于你占据了多少个消费者的心。占据了消费者的心,你就拥有了一切。

据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对全国1400多家连锁企业的统计、监测显示,曾经一枝独秀的连锁商业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但是,面对富庶的江南古都,面对南京600多万在全国消费额名列前茅的市民,南京超市业的业主们均信心十足:我们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因为,我们是有心人、有情人!

标签:;  ;  ;  ;  

南京超市在打仗_家乐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