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如何用眼更用心论文

便民服务如何用眼更用心

徐 炜

【摘要】 便民服务摊点是城市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社区建设、居民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意义。。治理便民服务摊点要用眼更应用心,践行法治化、人性化、社会化三三位一体治理方式,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思路转变为基、多元共治为本本、技术支撑为辅,实现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便民服务摊点 城市社区 城市治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和道路交通管理的加强,一些不合城市管理规范的便民设施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例如曾经街头巷尾方便人们生活的小修理摊已消失难觅踪影。虽然道路宽广干净整洁了,管理更方便了,看着舒服了,然而人们的生活却不方便了。修车摊、修鞋摊、修锁摊、擦鞋摊、馄饨摊……这些便民摊点看似不起眼,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多数居民看来,小修摊等摊点的存在很有必要。“居家生活会有好多突发的小状况。比如衣服拉链坏了、皮带需要打孔、孩子的篮球没气了、鞋跟垫片掉了,都不是什么大事,犯不着专门跑远处去修,但自己又弄不好、影响生活,这时候社区附近的小修摊就派上用场了。”因此,这些便民服务摊点需不需要?如果需要,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既便民又不影响市容?这是现代城市治理不得不思考和难以回避的问题。

便民服务摊点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便民服务顾名思义是为方便民众生活由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行为(产品)、市场经营机构提供的商业服务行为(产品)、社会组织机构提供的公益(志愿)服务行为(产品)等,包罗万象,各种各样,以满足居民生活各方面的需求。“方便”的意思是近距离的、无障碍的提供。我们这里谈的便民服务也包括在上述概念里,但主要是指社区层面由个体经营户所提供给社区居民的近距离的、无障碍的服务行为(产品),例如小修摊等摊点就是这一类型的便民服务。

定义10 理想制造能力(MCI)指在企业一般的生产资料基础上,没有生产性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制造能力水平。

相比较而言,由政府机构、市场经营机构、社会组织机构提供的便民服务都是正式组织和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展开与进行的,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在该方面的需求,如设置各种便民服务中心、网点,为民众提供公用事业收费、行政事业收费、话费充值、代售机票和火车票等各类便民服务,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随着智慧社会的发展,便民服务公众号、APP、网上购物等,使得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而像小修摊之类的便民服务则是由个体经营户所提供的便民服务,是满足社区居民零碎的、不定时的、不成规模的、低成本的需求,比如修鞋、擦鞋、修锁、换锁等。正因为这些特点,正式商业机构不屑于也没办法提供这些针头线脑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却是居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缺少了这些服务,居民生活就非常不方便,生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便民服务摊点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民生问题的一部分,尽管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部分,但民生问题无小事,事事关乎到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便民服务摊点在城市社区中具有正向功能

便民服务摊点是城市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建设、社区整合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社区建设是指社区居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整合则是社区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社区建设和社区整合内容十分丰富,都需要一个公共空间吸纳民众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与实现,而在这个公共空间中需要各种平台与活动来吸引民众走出家庭,迈向社区参与其中,政府和社区组织以及居民自发搭建了许多平台,组织了各种活动,如广场舞、文化活动、义务门诊等,都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城市却忽略了便民服务摊点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小流域内办公区、学校、公园、居住区、公共道路等采取不同雨洪利用模式,控制雨水入渗、调蓄,并对雨水实施收集回用。新建工程建设尽量减少不透水铺装面积,增加透水性铺装和下凹绿地建设,与景观水体相结合建设调蓄设施。已建项目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利用透水铺装地面、下凹绿地、增渗设施、屋顶绿化、雨水存储设施、生态草沟等,减少雨水外排,增加蓄积和入渗。

江苏省如皋市堵疏结合治理模式

浙江省慈溪市信息化治理模式

国内便民服务摊点治理的创新模式

便民服务摊点是不需要动员就能吸引民众走出家庭,迈向社区的平台与活动,是最自然的满足需求的活动,它的出现与存在增加了社区居民的互动,如果社区没有这些摊点,不仅会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更是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活动推向远离社区的地方,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便民服务摊点还是城市社区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声声叫卖、一种种特色小吃、一张张摊点师傅憨厚纯朴的面孔等,留驻在多少居民的童年回忆里,这也是“乡愁”的一部分,不仅农村有乡愁,城里人同样有乡愁——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便民服务摊点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平凡的、幸福的、惬意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设计指标、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规定,强度保证率采用95%时,保证率系数t为1.645;设计抗压强度为C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为4.5 MPa,则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为37.4 MPa。

实际上,便民服务摊点除了上述对居民和社区的正向功能之外,对我们的城市化、就业市场、城市文明建设还有巨大作用。便民服务摊点经营者的一部分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摆摊只是为了获取生活上的物质保障,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他们与从事其他职业的农民工一样,只是从事的工作不一样,都在慢慢融入城市,正是这样的第一代农民工的努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度;便民服务摊点经营者的另一部分人是包括下岗工人、失业者等来自城市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些人是高校毕业大学生,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通过摆摊自食其力,便民服务摊点的工作缓解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同时也让其积累了一些社会和工作经验,以便他们走上正式就业的职业道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看其发达的交通系统、高楼大厦、整洁干净等,更要看其精神文明程度,而测量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其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看其是否有善待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和态度,看其包容还是排斥弱势群体。因为便民服务摊点的经营者是弱势群体,城市如何对待他们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尺,我们注意到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更多的城市及其治理者在这方面用“心”不够。

科学规划先行,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服务摊点,是妥善分配便民资源、实现马路市场治理的先决因素。第一,结合地区实际,通盘统筹规划。由规划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充分考虑居民集聚特点和公共场所分布现状,市(县)区范围内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确保居民生活半径和服务半径的契合,同时邀请相关专家论证确保专业性。第二,尊重居民意愿,充分民主征询。重新布局便民服务资源要践行回应性原则,可采取市长热线、网络问政、居民听证会等方式,以差异化治理为宗旨,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诉求的前提下,设置固定摊位区域、临时疏导点。第三,试行调整,稳妥推进。在前期科学规划、民主征询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采取试点工作,控制和化解出现的问题、困难,并全面系统总结,再对方案进行完善。

江苏省如皋市的摊点治理重在整治与疏导相结合,在教育与处罚、管理与服务、“主干道禁止、次干道严控、背街里巷子规范”的总体思路下,设置便民早餐点、流动经营疏导点、瓜果蔬菜销售点进行疏导。在疏导的同时严格管理,执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制,有效实现了有序规范整治。

便民服务摊点在社区居民需要、方便人们生活、提供特色产品、丰富群众生活方面为多数民众所认同,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整合方面亦发挥一定的功能,这么具有正能量的事情为什么在现代城市里难觅踪影而要居民费力去寻找呢?因为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往往只用“眼睛”去看待事物,认为便民服务摊点或流动摊贩妨碍交通、影响市容面貌,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中往往采取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不是用心、用脑去仔细思考如何对待便民服务摊点问题。

慈溪市在中心城区流动摊贩人流密集区进行试点,依托云技术建立执法管理数据库和空间可视化平台,将流动摊贩身份信息、经营类别等导入云端,实现现场适时处罚违规经营和即时查询流动摊贩经营种类、多发区域和经营时间,一图一库的信息化治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治理效果。

河南省郑州市摊点自治模式

便民服务摊点优化治理的建议

郑州市的摊点自治实行摊位申请制,在辖区设立固定疏导区域,让区域内的摊点成立自治小组并推选小组长,自治组织掌握一定自治权,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街道办事处由原来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配合职能部门和摊点解决一些问题,监督引导商户文明经营。被管理者参与城市管理实现自治,减少了执法摩擦、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治理思路转变,实现文明治理。便民服务摊点是城市社区的必然产物,对社区建设、社区整合、城市化及弱势群体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对便民服务摊点所采取的简单执法、一罚了之、强制取缔等并不具备合理性和长期性,转变传统治理思路势在必行。第一,充分宣传教育,对于制定的便民服务治理标准进行充分宣传,提升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同时对摊主进行统一教育,提升他们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做好基础设施,降低规划摊位的进入门槛,让摊主“进得来”;同时职能部门主导、街道部门配合,以水电保障、专人保洁等形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摊主“乐于来”。第三,采取疏堵相济治理措施,执法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温度、有尺度,对未按设置规定经营的摊贩先进行督促和引导整改,对屡教不改的摊贩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第四,提升摊主的精神融入,社区、街道应注重开展荣誉评选等活动,着力培育摊主对城市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包容的心态激发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社会力量引入,构建合作治理格局。法治化、人性化和社会化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遵循。城市治理,仅靠政府职能部门远远不够,治理客体、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同样必不可少。构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便民服务摊点自治、社会参与的合作化治理格局,是便民服务摊点治理的重要基础。第一,引导便民服务摊点成立自治组织,推选摊点自治小组长,调动内部力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比传统摊贩治理而言,摊贩自治这种事前治理,能够有效调动治理客体参与城市治理主动性,缓和执法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二,动员发动周边热心居民、义工、商家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摊贩治理,让社会力量在管理马路市场的同时“有为”更“有位”,强化便民服务摊点的治理效果,有效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整合。

1.4 细菌学检测 全部病例均在气管插管后即进行呼吸道内细菌培养,在拔管撤机前再次进行呼吸道内细菌培养。在痰培养取标本时需戴无菌手套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经气管插管,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此过程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完成。

技术手段融入,推动实时监管。便民服务摊点的高效治理有赖于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当前,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及数字化平台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基本成型,这为便民服务摊点实现实时监管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第一,搭建便民服务摊点综合管理数据库,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监管。按照一定标准将区域范围划分为单元网格并由专人负责,将摊主的基本信息、经营类型、处罚信息等数据实时录入,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数据平台。第二,动态监控便民服务摊点,实现及时宏观管控。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分析出便民服务摊点的地区分布、时间规律,对于不规范经营行为可以实现及时监管,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活动。

注:文献作者小于3个,全部著录;大于3个,著录时保留前3个,其余用“等”(外文用 "et al")代替。外国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取首字母置后的方式著录。

【参考文献】

①刘惠:《从单位整合到社区整合:中国城市社会整合模式的变迁》,《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②王晓燕:《比较视域下的流动摊贩治理研究》,《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

③刘祖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遵循——基于内地与香港比较视角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司法改革经验及其限制研究”(项目编号:15BSH073)的研究成果】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便民服务如何用眼更用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