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彭静涵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构建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睡眠干预模式。方法:对对照组(n=74)患者进行调查,对观察组(n=60)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主观评分、观察组危象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睡眠质量;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0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sleep interven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n=74)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60)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leep quality is subjective score, observation group crisis adverse events total incid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Key word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tensive care unit; Sleep quality; Intervention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CU)患者承受较大的躯体痛苦,往往伴有沉重的心理负担[1]。外周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有报道显示猝死与心理应激有关[2]。睡眠障碍是CCU常见并发症,睡眠障碍与心理、生理、病理原因有关[3]。为此,我科试在CCU针对睡眠剥夺,建立新的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2016年6月,C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2岁;②左室射血分数>40%;③住院前无神经、精神疾病,无认知障碍;④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⑤CCU停留时间>48h;⑥住院首日次日GCS>10分;⑦进入CCU血流动力学稳定,得到初步控制;⑧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研究;②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无法配合研究;③肾功能衰竭,对应激较敏感;④主动脉夹层、夹层动脉瘤等对应激较敏感;⑤采用镇静催眠药物,采用促醒治疗。2015年3月~10月,进行基础调查,入选对象7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44例,年龄17~82岁、平均(66.2±10.2)岁。入院首日APACHE Ⅱ评分(31.4±10.5)分。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脏病33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3例、恶性高血压5例、其它28例。患者进入CCU原因: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44例,其它30例。调查后,制定干预措施,2016年1月~6月,收治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原发病、进入CCU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准备 进行基础调查,包括睡眠质量评估、现场调查、出院前问询、小组会议讨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CCU内个别仪器确实存在噪音过大情况,24h噪音检测发现达到(56.3±1.4)db,夜间光照度达到58lux。对50名对象进行访谈认为睡眠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排序分别为口渴、想念家人、体位不舒服、自身负面情绪、医护操作(管道)、饥饿、担心花费、疼痛、噪音、光照、仪器报警。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护理干预 (1)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睡眠障碍者,据严重程度,是否应用镇静催眠药物。(2)观察组:①光照控制,夜间佩戴专业的噪音耳塞、遮光眼罩,提前2~3日发放,医嘱夜间佩戴,前期1日适应期,每晚9~10点开始佩戴,次日晨起取下;②播放放松音乐,如《高山流水》、《彩云追月》,夜间播放音乐可播放自然乐,如海浪声、蛙鸣声等,每晚8:00~9:00,晨7:00~8:00聆听放松音乐,每次15~30min,若中断,需要重新聆听15~30min,若拒绝音乐,可终止,音乐聆听并非必要措施;③重视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负面情绪,解决焦点问题,如担心预后、担心花费、担心抢救不及时等;④做好其他环节因素管理,如在尽量集中操作,调低报警音,CCU白日噪音低于43DB,夜晚低于40DB,晚间低于30DB;⑤构建支持系统,适当放宽探视条件;⑥注意细节问题改善,及时问询,是否太冷或过热,太干燥、太潮湿、体位不舒服、口渴、饥饿、疼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维持口腔湿润。

1.3 观察指标

住睡眠质量评分。在患者离开CCU后当日,采用Richards-Campbell睡眠质量量表(RCSQ)评估患者CCU内睡眠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均成功转出CCU,观察组CCU睡眠质量主观评价睡眠深度、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觉醒后再入睡、总体睡眠质量、夜间环境噪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环境、患者情绪、医疗干预、家属支持等因素有关,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从调查来看,患者反映对睡眠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口渴、想念家人、体位不舒服等有关,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当然这也可能与CCU内环境管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关[4]。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CCU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睡眠深度、入睡情况等维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确实可提升睡眠质量,不仅可促睡眠,还有助于避免早醒[5]。从不良事件来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68%(P<0.05),提示睡眠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稳定病情,降低危象发生风险[6]。

综上所述: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琼,毛慧.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1,31(1):54.

[2]刘鹏,刘腾飞,黄颍,等.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1003-1007.

[3]黄洁,肖倩,吴瑛,等.ICU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6-9.

[4]李淑芹.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197.

[5]向邱,徐素琴,陈华文,等.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3,28(11):32-34.

[6]陈丽霞,纪代红,王良.ICU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21-722.

论文作者:彭静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彭静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