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传统文学所传达的信仰的力量---以屈原的作品为例论文_刘娟

简议传统文学所传达的信仰的力量---以屈原的作品为例论文_刘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10302

【概述】传统文学是什么呢?它指的是中国古代经过了历史检验的成为了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是现在是21世纪了,古代的传统文学中的一些内涵的东西对现在的高科技社会还有什么指导作用呢?我们就要去粗取精,吸取传统文学中对如何为人,怎样为人这方面的精华来“古为今用”,让这个处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的人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学中的这方面内容去不断洗涤内心的“俗气”,能够在物质上成为巨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成为一个巨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不但可以使自身有一个较高的觉悟,而且也可以精华内心。

【关键词】传统文学、屈原、人格魅力、信仰

一提到传统文化我们就会脱口而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习惯性地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没有对我们的为人处世的作风有一定的影响呢?毫无疑问这是肯等的答案,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我们下定决心必须完成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时会引用“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等等的诗句;我们在逆境中的时候经常会用一段诗鼓励我们的时候会引用它“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用这首诗来激励自己一定不要向失败低头,不要被逆境打垮。所以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习惯,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向古人中的佼佼者靠拢,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新时期,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老祖宗所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过时了,新时期的现代人一定要去用自己的能力挣钱养活自己,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以此来撬动经济实力强盛的公司,进入公司挣钱,而忽视的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今人们虽然物质世界非常丰富,但是我们是不是有种感觉,那就是我们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会对未来感到越来越迷茫、感到空虚。甚至是社会上有种道德滑坡的现象,曾经流传的“笑贫不笑娼”就反应了我们的道德滑坡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信仰出了问题了。没有了信仰我们就像机器人,除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外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甚至是觉得做什么都可以。所以社会上就有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让人不愿意接受的现象出现。

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样的一个提议就是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重建民族精神,重塑民族信仰。

传统文化确实影响着我们对自己信仰的确立或者说我们人格的确立,那么就通过屈原的作品来谈谈传统文化影响信仰的确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都知道屈原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有气节的诗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宁肯赴死也不苟活,虽然他出身很高贵,楚国皇族,还曾经是楚国太子的老师,这样的身份何其高贵,但是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信仰而用死来反抗楚国的那些卖国贼。他两次被流放,一次被流放到汉水以北,现今湖北襄樊一带;一次被流放到长江以南,现今安徽省南部一带,他被流放将近九年时间。这两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很荒蛮的在这将近三千六百五十日的时间中他内心的煎熬谁能知?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痛苦地纠结着他的内心。最后他被流放到洞庭湖一带,当听到祖国的首都郢都被秦军攻破的消息后,感到绝望,最后自投汨罗江以死报国。那么屈原有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他不惧死亡呢?我们要从他的《橘颂》这首诗来看,这是屈原年轻时期写得一个作品,作品反映了他在从政初期的立志之作,他从一开始踏上仕途内心就有这种坚定的信仰即受命不迁、秉德无私,而且最为难得的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信仰,这可以从他的许多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来。比如在他的《离骚》中他说:“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我哪里是担心自己身受灾祸,我实在是担心我们的国家啊,国家将面临颠覆、面临灭亡、面临失败。他还说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宁可马上忽然去死去,我也不愿意有这种丑态,也不愿意苟且从俗。屈原在《涉江》中说道:“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我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来顺从世俗,我宁可终身固守这种愁苦。在他的《怀沙》作品中写道:“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我既然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一切还有什么可怕的?他在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人格信仰,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的人格信仰,同时这也是他用一生去实践了自己的人格信仰,他这样的品格难能可贵,放到当今也属于高贵的人格信仰,无人能及的或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屈原是楷模,是我们仰首翘望的榜样,但是这样的榜样并不是要我们去完全模仿他,变得和他一模一样,我们要从他身上发现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毕竟我们没有生活在屈原那个时代,毕竟我们头上没有屈原头上顶的那么多的光环。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想法也不一样了。社会上不是流传“三岁一个代沟”。这就表明我们接触的外界事物在不断变化,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外界事物的同时我们不变的是自己为人处世的信仰,也即自己的道德底线,这种道德底线衬托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从屈原身上我们可以关注这么两个方面:独立的选择、执着地坚持。

独立的选择表明了屈原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他有保卫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对自己的楚国无限热爱,以至于当时其他几个国家的说客来游说他为他们效力,但是屈原都拒绝了,他认定了自己只属于楚国,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她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犹豫过,感觉是斩钉截铁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他忠实于自我的一种内心的需要。

执着的坚持。屈原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用自己的一生来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甘愿为了自己的选择而付出生命。

从屈原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人生目标确定后,一定要全力以赴去实现它,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特征,让自己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即自己的信仰。只有在信仰的指引下我们才不至于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简议传统文学所传达的信仰的力量---以屈原的作品为例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