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_苗新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_苗新坤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终身教育不仅成为人类教育的永恒性课题,而且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变教学为导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提高素养。

二、解放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我们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心理、生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解放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他们从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解放他们的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要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一个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把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课堂才真正“活”起来了,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也发挥得更好。

三、 激发自主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调动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多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后,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认真研究人物个性,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争先恐后上台表演。一个扮演老大臣的同学当时的唱词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他用歌曲《大花轿》的旋律唱了自己写的几句词:“皇帝派我来看新装,看不见新装我心里发慌,为了保住我的乌纱帽,看不见也不能往外讲。”短短的几句词唱出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唱出了学生鲜活的个性。学生的表现震惊了我、启发了我,我想只要教师能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给课堂一片灿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习过程简化和优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学习语文的习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的,即不仅语文学科适用,其他学科也适用。如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上勤记笔记的习惯等。另一类是专用性的,即语文学习专用的习惯。如听新闻广播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片段写作的习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六、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策略,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不能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苗新坤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_苗新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