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凿功虽美论文_杨新力

疏凿功虽美论文_杨新力

山东省昌乐二中 杨新力 262400

课教学的传知培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情操陶冶也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巨大育人作用。为了全面实现党和国家赋予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相结合的问题摆到教学教研的重要位置上来。

情操就是要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锻炼其坚定的情操,逐步使他们达到“神观迈爽,操守坚正”的境界。陶冶情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阶级而言具有不同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陶冶情操应当以培养“五爱”情感为基本要求。

一、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

1.陶冶情操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其重要的任务。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政治课教学。当前,政治课教学由原来单纯重知识轻能力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前进了一大步,但陶冶情操的问题却仍是长期困扰我们的薄弱环节。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而且有高尚情操。陶冶情操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会做人,而且有利于鼓舞他们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所以,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注重陶冶情操,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四有”的高素质人才。

2.陶冶情操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这一基础工程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国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从小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对人民的感情。这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责任。目前,一些机关和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毛泽东曾努力倡导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些精神体现着无产阶级的道德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国家栋梁的青少年,如何继承与发扬这些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不仅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应当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而这又必须从使他们心中有同学、有师长、有家长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抓起,从培养他们关心人、尊重人、热心公益的习惯抓起,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打好基础,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

3.陶冶情操是改进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改进政治课教学应该说是政治教师苦苦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多年来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大概就出在“一体二翼”(一体指政治课,二翼一指传授知识,一指陶冶情操)的陶冶一翼上。

首先,从教学方法看,缺乏陶冶情操的匠心与艺术。其次,从教学对象看,部分学生或有“知”无“情”,或有“知”无“行”,甚至知行相悖。例如:有的学生能回答出为什么要热爱祖国,却想长大后去国外定居。许多初、高中毕业生的毕业赠言、留言中,不乏“早日成为大款”、“找到白马王子”、“成为歌星(球星)”之类的祝辞。再次,从教学思想看,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是“长期无地位、目标无要求、备课无意识、讲课无方法”。上述现象已严重地制约着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树立陶冶情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陶冶和养成结合起来,才能使政治课成为既使学生“明理”,又使学生“动情”乃至“将欲行”的“活课”,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陶冶情操的主要任务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操陶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其主要任务有:

(一)通过陶冶,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正确的思想品质以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要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国际敌对势力还将长期实施“和平演变”图谋,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因而站稳政治立场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通过陶冶,培养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国内外社会现象时,能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为各种歪风邪气、奇谈怪论的引诱所动,并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剖析和揭露,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通过陶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论,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乐于奉献、无私奉献的人和事的敬仰之情、热爱之情;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需要倡导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且要使学生对损公肥私、自私自利、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的人和事产生厌恶感、鄙视感和批判感。例如:通过高二“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教学,既使学生从理论上划清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又使学生对邓颖超遗嘱中所体现的高尚情怀产生敬仰之情,对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产生崇敬钦佩之情,而对诸如王宝森之流产生义愤和唾弃。如果学生有了上述种种“情绪”、“感触”,那就证明陶冶有效。

(三)通过陶冶,培养学生“五爱”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们应当把传授“五爱”知识与培养“五爱”情感结合起来,特别要在培养“五爱”情感上下功夫。这比单纯传授“五爱”知识要艰巨和困难得多。

(四)通过陶冶,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陶冶。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极少数已堕入违法犯罪的边沿或泥坑。通过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义务感。

(五)通过陶冶,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竞争日趋剧烈的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因中考、高考落榜、失恋、就业等原因而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惨痛的教训一再提醒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而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种种困难和挫折面前能沉着冷静。既经得起逆境的考验,又经得起顺境的考验。例如:在高二“正确对待矛盾”的教学中,可举出像吴运铎、张海迪等战胜逆境的例子。

总之,陶冶情操具有多重任务,但各任务间不可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多重任务间的有机渗透与整合。

论文作者:杨新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疏凿功虽美论文_杨新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