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的战略东移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浅谈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以来,美国政要在不断地谈论战略东移,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所谓“战略东移”,就是将其战略重点逐渐由欧洲转向亚洲。美国为什么要实行战略东移?其背景与目的又是什么?它能如愿以偿吗?这几个问题都是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观察研究。
美国战略东移的背景及行动
在美国人看来,世界上最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区是欧亚大陆。他们把欧亚大陆视为争夺全球霸权地位的棋盘,认为主宰了欧亚大陆就可以把世界上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控制起来。因此,控制欧亚大陆就成了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人所共知,欧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地。这里科技发达,资本雄厚,而且是亚非拉殖民地主要宗主国的所在地,控制它就便于控制世界。亚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控制亚洲,就等于控制了世界人口和资源的大部分。从政治上看,这里又是现在仅存的几个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所在地。
美国控制欧亚大陆的步骤是,先欧洲后亚洲。20世纪,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它征服了西欧,又经过持久的“冷战”,制服了苏联和东欧。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有一些人说,旧大陆(欧洲)在战略上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在欧洲的活儿已经完事了”。这话并不正确。实际上,他们又干了许多活儿。直到波黑和科索沃战争结束、南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之后,他们的战略重心才大幅度地向亚洲倾斜。
美国的战略东移是个系统工程,是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现在已经转移到了亚洲,这是不准确的,同样,如果认为美国没有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认为欧洲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美国的战略东移,并非完全放弃欧洲,而是在其巩固和扩展欧洲阵地的基础上,抽出相当的力量来加强对亚洲的控制。正如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所说,是“更加重视亚洲”,是实施“里根时代以来的最大转移”。应该说,现在仍处于转移之中。
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推行过欧亚并重的“两洋战略”,在欧洲和亚洲各部署兵力10万,就是其战略转移的突出表现。后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一个“太平洋共同体”的概念,并于1993年11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召开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这也显示出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的倾斜。小布什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更加强调了亚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9·11”事件是对美国的一个重大打击,同时也为它“以武治天下”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反恐。此后,它以反恐为旗帜,进行政治划线,调整军力部署,加快了向亚洲战略转移的步伐。
“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首先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继而提出了“邪恶轴心论”,把西亚的两个主要产油国伊拉克和伊朗以及东亚的朝鲜定为“邪恶”国家。随后又提出“先发制人论”,据此,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用毫无根据的理由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占领了地缘政治地位重要和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对伊朗和朝鲜如何采取行动,美国也正在谋划之中。
通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美国明显地扩大了它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除中东地区驻有数十万美军外,在中亚的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也派进了数千美军。南亚的阿富汗成了美军的重要据点,巴基斯坦也成为美军自由行动之地。与此同时,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包围中国和遏制中国的活动。
上述种种情况说明,“9·11”事件以来,美国对亚洲的政策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小布什的第二个四年总统任期已经开始,仅就温和派鲍威尔卸任和强硬派拉姆斯菲尔德留任这一点来看,其既定的亚洲政策和对华政策都不会改变,而且还很有可能强化。
美国战略东移的前程
所谓前程,是指美国能不能顺利实现战略东移,能不能像它在欧洲那样如愿以偿,夺得对亚洲的控制权。现在看来,它在这里必将遇到它没有估计到的困难,还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一)从欧洲抽身难
尽管欧洲国家现在多为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很难同唱一首歌,同跳一场舞。
现在的西欧已不是实施“马歇尔计划”时期的西欧,它们之间的共同敌人已不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欧盟的建立、欧元的使用和军力的增强,它们的独立意识已大为提高。它们不愿惟美国马首是瞻,而是主张国际政治多极化,主张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滥用武力,反对破坏《京都议定书》等。它们不满美国人的傲慢,不满美国实行的单边主义,以致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彼此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拉姆斯菲尔德就此把支持美国动武的国家称为“新欧洲”,把反对美国动武的国家称为“旧欧洲”,继而赖斯又提出教训法国、忽略德国、宽恕俄罗斯的策略,力图分化瓦解欧洲,防止欧洲再次出现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力量。
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虽然已经解体,美国口头上说“俄罗斯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对手”,实际上它一直对俄罗斯不放心、不放手,因为俄罗斯手中还有可以毁灭美国的大量核武器,还有可能再次成为挑战美国的力量,所以美国对俄罗斯是步步进逼。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政局变化,再次显示了美俄的利害冲突。
如此的事态发展,不能不增加美国东进的后顾之忧,使它不得不考虑还需要用多大力量来解决欧洲的问题。欧洲问题解决不好,它就难以放手对亚洲采取行动。
(二)占领西亚更难
西亚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也是备受西方国家欺凌的一个地区,但它们始终没有屈服。从1096年至1291年的近200年间,西欧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合谋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小布什在21世纪初发动的“新的十字军东征”能取得成功吗?实在令人怀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与英国合作造就了一个以色列国,从此产生了阿以矛盾、巴以冲突,连续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给阿拉伯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巴以冲突至今没有平息,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偏袒以色列。这就使得中东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反美情绪,甚至滋生了恐怖主义。这个伤口未愈,美英又联手在伊拉克开了一个大伤口。美国把“倒萨之战”定名为“伊拉克自由行动”,实际上这是美军的自由行动,它摧毁了无数伊拉克人的家园,杀死了十余万伊拉克无辜平民。这是一场不义之战,已经遭到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对。从开战以来,美军中已有5000多人开小差,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证明它很不得人心。这个伤口10年、8年能治愈吗?用15万大军搞成的大选能解决问题吗?难、难、难!目前,人们普遍担心的是伊拉克可能会陷入内战之中。
美国如何在西亚消灭恐怖主义,如何解决伊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的问题,如何实现它的“大中东计划”,大概都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美国想全部占领西亚,控制这里的石油资源,并把伊斯兰核心地区的人民改造成美国的顺民,使他们改变信仰,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美国要以沙龙为师,凭借先进武器清除反抗者,其结果只能是以暴易暴,永无宁日。
(三)征服东亚难上难
东亚是亚洲的龙头,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会被外侮征服和同化的。这一点,美国人是有所领教的。
在冷战时期,这里与欧洲不同,人们面对的主要不是“冷战”,而是“热战”,不是挑战者的取胜,而是挑战者的失败。这里的共产党能坚持马列主义真理,不断修正错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有人一直在盼望着中国的失败,结果却是出其预料。中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占据世界第七位。美国十分担心中国会挑战其霸权地位。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最近甚至把中国说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挑战”。其实,中国早就向世人宣告:永远不称霸。
现在的中国与当年的苏联不同,现在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的美苏关系也不一样。现在的中美关系,属于“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矛盾处理得好,是可以避免发展为敌我矛盾的。对美国,我们要与之斗争,但要强调斗争艺术,要善于斗争,善于周旋,要斗智斗勇不斗气,力求斗而不破。我们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很受欢迎,并且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同东盟10国和同上海合作组织6国的关系已进入成熟阶段;我们的大周边计划以及同欧洲、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各方的关系都有突破性进展。现在确实是朋友遍天下,这都形成了对美国的牵制。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客观环境是险恶的。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高枕无忧。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维护和平,大力促进合作与发展,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只要对外坚持我们的既定政策,对内坚持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和民族的凝聚力,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标签:伊拉克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