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论文_李春荣 韩慧

给予是快乐的论文_李春荣 韩慧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小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指出: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一条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朗读;学习水平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学习内容是:课文;前提条件是:用普通话。

第二条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了解;学习内容是:词句的意思和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

第三条是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把握、体会、提出;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学习内容是:朗读课文、词句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课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这一现状,课文最终是让孩子们感受人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表现和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所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有利于他们今后运用抓人物心理描写去体会文章思想。

学情分析:

优势: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前面的课文以及校内爱心活动都可以让学生“给予他人帮助”的主题产生一些思考和感悟,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铺垫。

劣势: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因得到多给予少,故他们理解的快乐几乎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很少想到给予别人什么会有快乐之感。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经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困难。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教材分析中指出:“课文最终是让学生从中受到‘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指出“他们理解的快乐几乎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很少想到给予别人什么会有快乐之感。”所以本课教学难点是: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通过自由读、默读等多种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画、想等方法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学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美德。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预设时间5分钟)

同学们,你每天生活的快乐吗?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到很快乐?(板书:快乐)生活中认识新朋友让我们感到快乐,接受礼物让我们感到快乐,收到老师的表扬让我们感到快乐,今天我们就去感受另一种快乐。(板书:给予是 的)谁能来读准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点评:通过说“快乐”,把学生带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话锋一转,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探究原因的欲望,为深入学习课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引导发现“爱” (预设时间7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读相关的语句。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课文。根据回答板书:哥哥 → 保罗 男孩 → 弟弟

【点评:首先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其次能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讲述了谁给予谁什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关爱之情和由此产生的快乐,能更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下一步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读文本,引导感悟“爱”(预设时间19分钟)

(一)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细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边圈画,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筛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点评:略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和运用,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读、想、问”,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三)直奔主题:抓住“小男孩面对新车怎样的表现?每次保罗的心理是怎样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1、自由读,找出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体会保罗当时的心理。

2、汇报:重点学习第11自然段。

(1)圈出描写小男孩面对新车动作的词语,用“﹏﹏”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男孩想要送给弟弟什么? 送给弟弟的仅仅是一辆新车而已吗?

(2)默读说说小男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男孩动作、语言,说自己的感受。)

用不同的语气读读男孩的话,从读中知道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能读出来小男孩的快乐吗?

(3)保罗看到、听到这一幕,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保罗想:( )

3、小男孩的做法出人意料,使得保罗对他产生了误解,这样的误解仅此一次吗?

4、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被什么感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湿润”。

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这让保罗感动,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分角色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5、说话练习:

(1)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分别难忘的是什么呢?

小弟弟是因为( )而难忘。小男孩是因为( )而难忘。保罗是因为 ( )而难忘。(2)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也是快乐的,你知道他们快乐的原因吗? 说话:

小弟弟感到快乐,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快乐,是因为( )。保罗感到快乐,是因为( )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这个夜晚使他们难忘又快乐,既有得到了别人的给予,又懂得了在他们给予了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感到更加快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到了给予别人帮助和关爱是非常快乐的事,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落实教学目标。】

四、拓展升华,深化主题“爱”(预设时间8分钟)

(一)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学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小男孩说,或者对保罗说,或者对老师、对同学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二)你曾有过给予是快乐的经历吗?

说一说: 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写一写:曾经,因为_________我快乐。

(三)赠送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于爱心的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 2、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3、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4、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点评:让学生一吐为快,进一步体悟“给予是快乐的”。出示爱心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给予的能力,也要善于感受到别人的给予。体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的真理。这样,突破了文章的难点,也落实了教学目标。】

五、课外阅读(预设时间1分钟)

推荐阅读:(一)《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 (二)《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

总体点评: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李教师能够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尤其是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对于“给予他人”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上课伊始,李老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每天生活的快乐吗?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到很快乐?今天我们就去感受另一种快乐——给予是快乐的,得到他人送的礼物时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这一环节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发现“爱”、 感悟“爱”、 深化“爱”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如:“男孩的眼里闪着喜悦的光”,“保罗的眼睛湿润了”等等,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关爱,以及保罗内心的感动以及给予陌生兄弟俩的无私的爱,并从这样的字里行间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深刻含义。课外拓展求“宽”,如:在课后出示了说一说: 我也曾因为_____而感到快乐。写一写:曾经,因为_____我快乐。送给学生关于“给予是快乐的”名言,为本文起到了总结和延伸的作用。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读中学得知识,从读中学会奉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一节实实在在,成功的课。

论文作者:李春荣 韩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给予是快乐的论文_李春荣 韩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