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论文_陈玉萍

浅谈小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论文_陈玉萍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水泉小学 733299

摘 要:在农村小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要设计个性化作业,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与研究,让数学作业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作业优化设计 开放性 趣味性 层次性 有效性

在农村小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教学班级人数少,设计个性化作业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条件,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学习活动。我们要把数学作业放置在一个较大空间,让学生开放自主地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成功转变。提高效率,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小班额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生命潜力,激发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作业设计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融通数学生活,设计开放性作业

生活才是最广阔的学习场所,要想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融通。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两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讨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在小班额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二、体验数学乐趣,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小班额班级人数少,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照顾到每位同学,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比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课结束前设计了一个游戏题: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座位,按老师的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座号是质数的同学;2.座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座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座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5.没有站立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这一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了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增强数学自信心,设计层次性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班额班级人数少,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极大限度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业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设计A、B、C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每次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由选择“就餐”区域。如果学生在指定区域“用餐”完毕,还可以自由选择跨区“就餐”。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了数学能力。

A餐:用9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B餐:用9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C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是5∶3∶4,已知最长的边长为15厘米,求另外两边的长度。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必须完成A餐的题目,并提倡鼓励学生尝试完成B餐或C餐中的一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必须选择A餐题目和B、C餐中的任意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优化数学教法,设计有效性作业

在学习上我们也要讲究低消耗高效率,研究作业的成本与效益。实际教学工作中,成绩评价依然稳坐泰山,涛声依旧,评价学校和教师就看成绩,教师只能杀鸡取卵、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兴趣和精力掠夺性开发。

尤其数学作业,重复,机械,大多是没有针对性、毫无思维价值的单向训练,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学生习惯了在老师预先设计的轨道上行走,从来不知道自己怎样行走。如果呆板地布置作业,你布置了,他就应付地做,你一不布置,他就不会自己去做;你布置什么内容,他就学什么,你布置不到的内容,他从来不会自己找着学。这样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老师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成了僵死的被动承受者,成了学习的奴隶,成了无思想、无主见、惟命是从的平庸之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跳出教育的怪圈,走一条减负增效的道路。解决减负增效问题的根本不在学习时间长短、不在作业量多少、不在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而在效益。同样的作业,不同学生使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键在做作业的效益上。把一道题变通为十道题,举一反三,一小时能掌握就千万不花两小时,写一遍能搞定就千万不必写两遍。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减负增效。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论文作者:陈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论文_陈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