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论文_鲍首燕

分析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论文_鲍首燕

鲍首燕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 青海西宁 8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3月医治的脑瘫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和研究,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50人主要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乙组50人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早期干预治疗,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认知障碍,而且提高了脑瘫疾病的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65-02

小儿脑瘫主要是指小儿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其脑发育并不成熟,在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影响下,导致其出现以姿势为主的各种运功功能障碍。脑瘫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运动协调性,令患者肢体出现废用性的萎缩现象,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不利于小儿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病征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以期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脑瘫的治疗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3月医治的脑瘫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和研究,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50人,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6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5岁,主要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乙组50人,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6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5岁,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早期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已经诊断为小儿脑瘫,因为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相差不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连续4d后休息2d,以四周为一个疗程,然后每一个疗程之后休息2周,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1.2.1甲组治疗方法

甲组主要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即:基础治疗主要是指康复师对患者每日进行一次脑瘫肢体康复锻炼以及理疗来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的情况,每次至少30min[1],另外静脉用药改善脑细胞代谢。

1.2.2乙组治疗方法

乙组主要是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早期干预治疗,其中早期干预治疗主要是以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为主,具体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儿百会、神庭及语言三区(双侧)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选择由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用),国药准字S20060051。具体使用注射器对鼠神经生长因子溶解液进行抽取,在对皮肤穴位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将针头刺入穴位中,在得气且回抽没有血液之后,将药物缓慢的推入患者学位中,每个穴位1500AU,隔日每次[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参照Gesell量表来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分,其中包括患者的感觉运动情况、沟通情况、初步社会化情况以及生活自能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如果患者治疗后的分数比治疗前分数提高大于15分,则治疗效果是“显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的分数比治疗前分数提高10~15分,则治疗效果是“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的分数比治疗前分数低5分以上,则治疗效果是“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

2 结果

在治疗之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类组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50 18(36)20(40)12(24)38(76)

乙组50 30(60)18(36) 2(4) 48(96)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其病因与父母吸烟、吸毒、酗酒、母亲阴道出血、有精神疾病、前置胎盘、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有先兆流产等相关,早期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啼哭不止、吞咽困难、厌乳和易惊等,在病情发展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姿势障碍、视听觉障碍和生长发育障碍等,由于脑瘫会令人体大脑的皮层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因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情况较高,据调查,我国脑瘫儿童中有75%存在认知障碍,主要症状是患者的认知、语言、感知、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情况发育相对落后,是令患儿出现残障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

经络主要是指以连续液相为主的介质通道,进行穴位给药可以直接在这一通道中发挥药效,而且经脉组织传递液体的压力波动较好,药物可以特异性的通过经脉直接作用到靶组织中。穴位注射鼠神经主要是以传统的经络理论为基础,利用直接穴位注射给药令药物被直接约束在患者的经脉中而不朝着经脉外扩散,保证药物的浓度,而且药液在经脉的运输作用下能快速的到达患者病患部位,这种给药方式比通过血液全身扩散的给药方式药物作用高,特异性好,且副作用也较全身扩散给药方式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6%,比甲组患者高20%(76%),由此看出,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认知障碍,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脑瘫疾病的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靳玉洁,黄茂,杨路平,李小平,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06(27);67-68

[2]张红晓,朱艳芳,丁艳梅,魏水珍,王润妮,张文艳,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的早期干预[J],中华医学杂志,2014,01(22);143-144

[3]尤春景,许涛,欧阳多利,黄国荣,李文迅,认知障碍与脑损害部位的相关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10(04);126-127

论文作者:鲍首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分析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论文_鲍首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