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公共空间互动性优化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以重庆大学A区四舍为例论文_韩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00)

【摘 要】本文以项目策划的原理对重庆大学A区四舍公共空间互动性优化设计进行前期调研与分析。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提出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次通过空间测绘以及参与性观察法发现并分析问题,然后根据项目策划原理提出解决策略,最后针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宿舍;公共空间;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025-02

高校宿舍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满足于住宿,更是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算是“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其公共空间作为大学生交往互动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所探讨的宿舍公共空间分为宿舍楼室外和室外两部分,具体是指宿舍楼室外公共空间、宿舍楼门厅、交通空间以及宿舍楼内活动室空间[1]。

1.空间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大学生作为宿舍公共空间主要的使用者,其心理及行为特点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参与性观察法,将其主要特点总结如下:(1)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年龄为18~30岁,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段,渴望与别人有更多交流互动。同时,现代人尤其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更渴望与别人交往;(2)行为特点:从学校管理上来看,固定的上课及吃饭活动时间,使大学生的生活具有规律性及时段性。同时宿舍公共空间的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流的峰值。[2]

2.宿舍公共空间的调研及分析

笔者以重庆大学A区四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测绘法和参与性观察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从宿舍内、外公共空间两个建筑角度进行调研。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宿舍外部公共空间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在此进行交往活动,内部公共空间主要起到交通疏散作用,没能吸引使用者驻足停留,发生持续性交往行为活动。

2.1 宿舍外部公共空间调研及分析

重庆大学A区四舍的室外公共空间为宿舍楼北侧、民主湖南侧中间的“U”型空间,西邻体育场,东接电影学院,景观朝向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很多学生在此驻足进行互动交往。但是场地与主干道有近两米的高差,通达性不够;而且场地仅有景观花坛可作为学生互动交往的座椅,休闲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学生在此进行互动交往的积极性。

2.2 宿舍内部公共空间调研及分析

(1)门厅调研及分析

入口门厅设置在宿舍北侧,正对楼内主要交通楼梯,与内廊相连。门厅内配备有服务台、公告栏、仪容镜以及自助打印机。门厅开间5米,进深5米,高3米,整体空间较小。访谈中95%的同学都表示“不愿意在此过多停留”。在实地调研中,笔者也发现门厅中学生的主要行为为“通过”,几乎没有学生在这里进行长时间,学生大多愿意到相对开敞,视野开阔,更加舒适的室外公共空间进行互动交往。但是门厅与开放式的交通楼梯相连,在南北向都有直接采光,整个空间相对明亮;另外门厅内的功能设施相对完善,比如仪表镜吸引女学生停留,自助室打印机也激发学生来此空间,增加空间的人气。

(2)交通空间调研及分析

?水平和竖向交通空间调研及分析

重庆大学A区四舍宿舍楼采用了内廊式的平面布局形式,因此其水平交通方式为内廊,实地调研中,发现内廊细长,光线昏暗,居住学生多,来往活动噪声大,空间品质差。学生不愿意在空间中停留,主要作为交通空间使用,降低学生之间的偶遇几率。

宿舍楼设置了四部疏散楼梯作为竖向交通,调研发现,平时的交通量主要由门厅中的主要楼梯以及东侧中部楼梯承担,其他两部楼梯主要负责紧急情况的人流疏散。

?交通空间“打电话”行为的分析

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打电话”的行为在宿舍楼交通空间的发生最频繁。在随后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其发生的必然性:由于多数同学的寝室为多人合居,如果在寝室打电话不仅会影响到室友的学习休憩,而且自身的私密性也比较差。因此,许多同学选择在走廊和楼梯间打电话。但是由于四舍是木结构房间,隔音效果差,产生噪音,影响其他同学;而且走廊偶尔会有人经过,其私密性也会受影响。

(3)公共活动室调研及分析

宿舍楼中原来的公共活动室设置在每层楼正对主要交通楼梯的位置,由于宿舍紧张,将此改建为宿舍,因此现在宿舍楼中没有公共活动室。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宿舍中交往互动差。

3.基于使用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宿舍公共空间调研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1)提高功能的多样性,打破传统形式的局限性。

(2)增强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3)优化空间的多层次设计,增加公共空间的舒适性

(4)增加空间的归属感,提高公共空间的有效性

4.总结与体会

本次策划通过实地空间测绘和参与性观察,发现到宿舍公共空间中使用者的一些新的行为模式以及现实空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提出优化建议,这样的结果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另外,通过此次策划学习,让笔者了解到“建筑策划=调查+分析+总结”的意义,也明确了实地调研的重要作用。在以后设计的前期,笔者也会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策划,分析各种因素,使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曹加,以促进交流为目的的国内高校公共空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5).

[2]张曦.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韩平(1992-)女,江苏扬州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6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韩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高校宿舍公共空间互动性优化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以重庆大学A区四舍为例论文_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