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们最终嫁了谁?论文

才女们最终嫁了谁?

□ 邱 田

1945年3月的《杂志》月刊上有一篇题为《女大不嫁》的文章,其中谈到女性知识越多、学历越高越难以结婚,因为一般社会上“低娶高嫁”的观念,女性越优秀越难以找到匹配的对象,男性与高学历女性婚配的顾虑也更多。在同一期访谈中女作家苏青也认为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却,男性择偶更倾向于选择旧式女性结婚,因为她们更“实惠”。新式女性似乎只适合谈恋爱或做情人,“所以知识女性更吃亏了”。

这种暗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似乎到现在也不绝于缕,每每有优秀的单身女性被亲友指责因学历太高、主见太多而“女大不嫁”,仿佛不懂得“示弱”便难以获取男子的欢心。许多人一想到才女马上就联想到“红颜薄命”,脑海中浮现出风清露愁的林妹妹形象。民国才女们不等同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佳人”,也不是用才貌做嫁妆的旧式闺秀,她们是真正受过高等教育,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一代新女性。这些女性的择偶标准很高,不但要旗鼓相当,还要寻找感觉,她们看重的不是富贵门第,而是要“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这种难上加难的事情居然还真的有人找到了。

清华园中最有“婚姻缘”的宿舍,民国才女的大ICON

20世纪20年代初,清华大学还是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包含着8年左右的中学与大学一体化教育,那是个清一色的男性社会,学生在校住宿且管理严格,没有什么接触女性的机会。这些学生的婚姻有些是通过家庭包办的,例如闻一多的婚姻;还有一些是自由恋爱的,比如1923年的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最有“婚姻缘”的宿舍,两位室友都通过自由恋爱找到了真爱。这两位室友是梁思成和吴文藻,他们的太太林徽因和冰心都是民国数一数二的才女,而且太太的名气比丈夫还要大。作为极具娱乐性和八卦性的大ICON,关于这两位才女的话题总集中于罗曼蒂克的绯闻情史或是女性之间的相妒相争,却往往忽略了她们作为知识女性在婚恋中的需求、选择和困惑感遮蔽了她们婚姻的真实状况。其实冰心和林徽因的婚姻颇具相似之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才女的择偶也有一些共同的标准。

式中,ADDoral、ADDinh、ADDdermal分别为经手-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3种途径的日均非致癌暴露量,mg·kg-1·d-1;LADDinh 为经呼吸吸入的终身日均致癌暴露量,mg·kg-1·d-1;其他各参数的物理含义、量纲及赋值详见表 1。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外国人在体型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参考国内相关研究对公式中部分参数的取值进行了修正。

实施前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76例,占40.43%,较为满意68例,占36.17%,不满意44例,占23.40%,总满意率为76.60%;实施后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02例,占54.26%,较为满意84例,占44.68%,不满意2例,占1.06,总满意率为98.94%,改进方案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冰心和丈夫吴文藻

1923年,吴文藻和冰心相识于赴美留学的轮船“杰克逊总统”号的甲板上。那时的冰心早已凭借《繁星》《春水》成为众多青年学子的“女神”,为之倾倒的男性不知凡几。在轮船上经友人介绍,冰心认识了两位清华男生。她与第一位男士聊专业,说自己主修文学,那位男士马上回说自己主修“文学批评”,谈话就此结束。冰心说去美国想选修19世纪英国诗人的课程,第二位男士随口列举了几部英美批评家关于雪莱、拜伦的论著,冰心都没有读过,这位男士马上表现出鄙薄,劝告冰心在美国要多读书,不要白白出国一趟。这种谈话风格似乎十分符合男校学生的“直男”风格,好在冰心并不介意。后来第一位男生梁实秋成了她的男闺蜜,第二位吴文藻做了她的好丈夫。

大数据所带来的便利令人惊异,但前提是提取大量个人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识别个人身份,并不可避免地共享信息,即一种以牺牲个人身份信息为代价的方式。由于大数据的技术力量来自于二次使用的数据集产生无限多样的对未来情势的预判和见解,因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应用大数据技术,人们的身份将越来越受到各种预测和推断的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预测和推断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常道,故不可道;爱又是超于理性之外的常名,故不可名。”“我现在要道不可道的常道,名不可名的常名,这期间的困难,不言自明。”

提亲信满篇富含哲学与社会学观点的论述,就是没有谈到对冰心的爱慕,幸好开通的岳父母没有计较。估计一般父母读了这封信得琢磨半天,这是想娶啊还是不想娶啊?

林徽因与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在此无须赘述,然而常见的文章报道中往往将梁思成刻画成“被动型”人格,认定他是林小姐的备胎;更有甚者认为林徽因是与徐志摩恋爱,与梁思成结婚,将林徽因描述成了颇具心机的“绿茶”,梁思成也成了木偶一般的“老实男”。其实他们之间绝对是有爱情的,在追求林徽因的过程中梁思成展现出了一个优秀男性的风度、智慧和担当,这大概也是折服才女的主因。

这种近似分解了5n状态空间,其中n为同时发生的地震的数目。这就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然而,由于所有质点包含的仅仅是整个参数空间的一小部分,因此它只是较优的方法。

在清华读书时梁思成曾是同学羡慕的“主日派”,清华少数能够在周末进城约会女朋友的男生被同学羡慕地戏称为“主日派”。有一段时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喜欢去北京的松坡图书馆约会(据说周末不对外开放,但梁思成获准使用),那里静谧私密,非常适合这对爱读书的情侣。徐志摩那时已经离异回国,周末也常常跟了来加入聊天,善谈潇洒的他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成了谈话的中心。对于这种不加掩饰的欣赏与追逐意味着什么,梁思成想必心中有数。该如何处理才好呢?对女朋友抱怨显得没有能力,也有损风度;和兄长一般的徐志摩吵架也未免太Low;换地方约会又显得太小气,而且难保徐志摩不会再次跟了来。下一个周末,梁思成依然和林徽因在图书馆约会,只是这一次他从容地在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行英文:“Lovers want to be a1one”!随后而来的徐志摩看到这块牌子只得怏怏而返,再也没有打扰过这对情侣。

林徽因和冰心在婚后仍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她们的个性和锋芒,这不得不归功于梁思成和吴文藻。两位才女仍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梁、吴两位是多年的同学加室友,吴文藻还曾谈到梁思成之父梁启超对他的指导。但是他们并不强求妻子也友好往来,不喜欢就不喜欢,互怼也可以。其实林徽因和冰心的共性不少,比如两人都厌恶做家务。林徽因给费慰梅的信中曾直言当她因为写作而忽略家庭时一点也不感到内疚,因为她做了更值得做的事。她不愿朋友觉得自己已经陷入家务琐事当中而荒废了专业。无独有偶,冰心在给梁实秋的信中也抱怨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在“柴米油盐、看孩子中度过”,她对于自己的“不事生产”很不满意,希望梁实秋常常督促,以免她就此“沉落”。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孩子与家务的羁绊一直是现代知识女性的梦魇,林徽因和冰心也不例外。烦恼虽有,但梁思成和吴文藻始终支持妻子发挥所长,对做家务、照顾子女也不苛求,这种包容与理解无疑是婚姻幸福的一大要因。

一是充分调研,找准定位。前期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干部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作为培训切入点;对干部队伍现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岗位需求等信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结合医院事业发展重心,确定项目定位,将医院需求、干部需求、管理需求融合后形成培训体系。

徐志摩一生所求乃是自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爱情;梁思成遵循的则是父亲梁启超的观点,即不沉迷于不可得的梦境,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把该尽的责任尽完。”

才女究竟要什么?尊重、包容、自由

林徽因和冰心都是感性多于理性的才女,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但在择偶问题上她们选择的都是富有责任感、有学识又不乏智慧和情趣的丈夫。传统的诗人才子型追求者遭到了淘汰。这里涉及的择偶标准除了一般人所要求的踏实可靠、知识女性要求的志同道合之外,还有一些作为优秀女性特殊的需求。

首先是需要接受妻子的异性朋友,给她自由的空间。

林徽因的朋友圈因为“太太的客厅”而变得广为人知。几乎文化界的半壁江山都能在她家的客厅看到。从胡适到张奚若,从周培源到金岳霖,从沈从文到萧乾,林徽因的朋友都是各领域的精英。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愿意与朋友聊天争辩,进行各种思想交锋。关于林徽因“同时爱上两个人”的苦恼(指梁思成和金岳霖)流传甚广,其实这故事来源是梁思成续娶的林洙,可信度十分成疑。“太太的客厅”的真实情形可以参考萧乾、李健吾、卞之琳的回忆文章,不过是朋友间健康的谈天聚会罢了。

武汉之外,泛海同期的其他地产项目也有相似的处境。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泛海控股旗下武汉CBD、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二期、沈阳泛海国际居住区、美国索诺马项目、美国纽约南街80号项目、美国夏威夷KoOlina1#地项目、美国夏威夷KoOlina2#地项目和美国夏威夷西区项目都仍有大面积土地尚未开发,仍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吴文藻和冰心结婚时合影,摄于1929年6月15日燕大临湖轩

林徽因和冰心的名气太大,梁思成和吴文藻一辈子被称为某某人的丈夫。这在一般男人的眼中似乎是难以承受的压力。“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要拥有这样优秀的女性,自然要有非凡的承受力。梁思成和吴文藻接受得坦然,也从未将妻子的出名视为男人的失败。但这一点对很多男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吴文藻的得意门生费孝通晚年不止一次对别人说起自己这辈子的生活信条,“绝不找比自己强的老婆,那就出不了头了。吴文藻就是一个例子。冰心名气比他大,他一直出不来。”或许这就是他始终没有追求到自己心中“女神”的缘故吧?

“智慧大成套”理念指引下,海尔厨电在智能化、健康化、高端化等方面表现非常优秀,成为了用户的品质化首选。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大环境不佳,而海尔厨电依然能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厨电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以“智慧大成套”为突破口,海尔厨电已经找准了发展节奏,走在了行业前列。

其次是家庭以妻子为中心,包容她,尊重她的职业发展。

林徽因是一位大方开朗的新女性,因而在交往中被传统型的婆婆厌恶,梁家长女梁思顺也极力反对弟弟的婚事。1923年梁思成车祸住院时林徽因不避嫌地近身照顾,亲自为男朋友擦拭身体。据传梁母因为目睹这一幕而对未来儿媳产生了厌弃,其实梁母从一开始就不曾喜欢过林徽因,她看不惯未来儿媳的独立自主,做派新潮。这是两代人无法弥合的代沟。车祸事件只是梁思成在热恋中没有顾及母亲的心情罢了。虽然制造了很大的家庭矛盾,但梁思成却从未因母亲的反对而动摇过,绝不是一个愚孝的儿子,更不是“Mama boy”。1925年底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东北军阀混战中不幸身亡,林徽因深受打击。又是梁思成在旁百般劝慰,并承担起林徽因的留学费用,负担起林母日后的生活。

冰心虽然在小说中对林徽因极尽影射嘲讽,但其实她只是没那么外向,交好的异性朋友还是有的。梁实秋和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期来往颇多,曾一起泛舟,一起演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他们通信也很密切,信中聊文学,聊生活,聊八卦,话题无所不至。梁实秋抗战时期住在重庆北碚,将简陋的房屋命名为“雅舍”。冰心寒冬来访,兴致很高,一直聊到深夜,最后就留宿“雅舍”,和女性友人挤了一晚,这可是没有带丈夫和孩子的!梁实秋去歌乐山拜访,冰心向他介绍自己逃难时带来的“席梦思”床垫,当着吴文藻的面,她一定要梁实秋躺上去试试床垫有多软……如果不是有自信和气度的丈夫能够包容吗?

完美的婚姻是“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费孝通没有追求到的“女神”最后成了钱钟书的妻子。他中学和杨绛在振华女中同过学,大学又在东吴大学同学,自认为是最有资格做“男朋友”的人。钱钟书与杨绛在清华初识,表弟孙令衔就曾以“费孝通女友”的身份介绍过。但杨绛本人早已对费孝通讲明,他们是那种“as an end not as ameans”的朋友,意思是没有进一步发展可能性的朋友!

钱钟书曾被朋友讥笑为有“誉妻癖”,因为他对于妻子的欣赏是任何时候都不加掩饰的。自己不断地夸赞,别人赞赏也不谦虚,这在传统的夫妻关系中是很罕见的。杨绛翻译了好的文章或是写出好的剧本他赞赏;杨绛出名了没有自大他赞赏;杨绛应付日本宪兵队的搜查沉着冷静他也赞赏。“誉妻癖”的快乐费孝通恐怕不懂。

杨绛和钱钟书

在《人·兽·鬼》出版后,钱钟书在给杨绛的样书上印了一句浪漫的体己话,中英文对照,写着:“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婚姻常被看作爱情的坟墓,似乎在柴米油盐之外就别无其他。踏踏实实过日子成了婚姻唯一的内容物,仿佛一旦成了夫妻便再无浪漫、激情与欣赏,但美满的婚姻则是能够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内涵。杨绛和钱钟书认为“交心而知己”的关系才能够长久融洽。

网上许多关于杨绛和钱钟书的流传,其中不乏杜撰和附会。比如“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云云,熟悉杨绛文风的读者一看便知真伪。另有一句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疑似杜撰,虽然杨绛的确是集贤妻良母和名门才女为一身。“贤”只是钱钟书在婚姻中获得的额外福利,却不是他对这段婚姻主要的期许。许多文章都喜欢强调钱钟书在生活上的无能,仿佛杨绛只是一个为天才做好后勤工作的“贤妻”。事实上钱钟书承担的家务劳动并不少。在英国搬家后两人累得瘫倒,第二天钱钟书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端到床上给杨绛享用。杨绛在牛津生产,“月子”都是钱钟书一手照顾的,“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

“合肥四姐妹”,古典闺秀的现代思维

如果说林徽因、冰心、杨绛都是出国留学的西式才女,那么民国时期还有一些较为古典的中式才女。她们醉心诗词、书画、戏曲,对传统文化充满感情,但是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她们又显示出极为现代和进步的一面。古典文化是她们的素养,现代文明是她们的思想。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合肥四姐妹”。

三妹张兆和因为丈夫沈从文的缘故早已成为爱情传奇的女主角,其实其余几位姐妹的婚姻也颇具传奇,与她们相比张兆和的婚姻都显得没那么特别了。

大姐张元和美貌非常,酷爱戏曲,她的丈夫是昆曲小生顾传玠。从照片上看,顾传玠长相英俊又仪表堂堂,是张家女婿中最帅的一个,颜值绝对碾压现在的当红小生。18岁时他的表演就被评价为:“一回视听,令人作十日思”。在今天他们的婚姻如果上新闻标题应当是女粉丝嫁了男偶像,但当时上海小报的标题却是“张元和下嫁顾传玠”。新婚的张元和带着顾传玠去拜会亲戚,却被对方拒之门外,理由是不能让戏子进门!尽管顾传玠后来上了大学,做了别的工作,彻底离开了梨园行,但因为出身的缘故,在这段婚姻中他总被认为是高攀了。名门闺秀嫁给了梨园行的“戏子”,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在美留学期间吴文藻展开了情书攻势(他们在美国也是异地),不但谈感情,更谈学术,是以学识征服才女的。他的信笺是特制的,印着冰心的名字,工作日寄平邮,周末邮局休息就寄快递,这种写信的频率不是才子或学者怕是要词穷意尽。1925年暑假冰心去康纳尔大学补习法文时发现吴文藻也去了,那个只有两个中国学生的假期大概奠定了他们感情的基础。有趣的是,冰心因为谈恋爱完全没有学进去,追求女神顺带上课的吴文藻学得倒是很不错,可见男女在理智与感情方面的差异。学成归国前,吴文藻以一支“Idea”牌子的钢笔向冰心求婚,借“理想”求婚既表明与冰心结婚是自己的理想,又表明两人可以共同追求理想,一语双关,还是颇具创意和心机的。求婚获准后吴文藻又写了一封长信向岳父母提亲,这封求婚信今天还可以找到,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论文!

张氏姐妹和丈夫由云南返回上海的合影,摄于1946年。前排左起为张元和和丈夫顾传玠,后排左起为张允和和丈夫周有光、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为淮军重臣张树声重孙女,出身优渥的她们被人称为“合肥四姐妹”,四姐妹夫婿多为民国文化名流

二姐张允和外表柔弱似林妹妹,性格却泼辣果敢,她的丈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周有光。2017年周有光去世,终年112岁,被视为国宝级的大师。但在张允和选择他的时候,周有光并不算一个很好的对象。他的家里有母亲和4个姐姐,父亲早年抛妻弃子,母亲全部的爱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家境贫寒,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姐姐们辛苦赚的,因而每一个人都对他的人生有发言权,结婚后必须要和一大家子人同住……估计周有光自己也觉得条件不够好,结婚前他写信给张允和吐露担忧:“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张允和写了一封长信劝慰未婚夫,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幸福不是你给我的,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

四妹张充和是四姐妹中才华最高的一个。她精通古典文学,报考北大时国文是满分,数学是零分,她的入学成为当时的传奇新闻;她是书法家,曾得到沈尹默的指导和称赞;她是昆曲行家,登台演出博得满堂喝彩;她善音律,能够操古琴,弹琵琶,吹笛子,在礼乐馆为国家仪典制定礼乐。她还是一个有众多追求者的……大龄女青年。张充和最著名的追求者是诗人卞之琳,连沈从文的小儿子都知道“诗人舅舅”喜欢小姨。无奈张充和嫌诗人不深沉,只适合做朋友。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仍然是单身,章士钊怜惜她,在诗中将她比作汉代才女“蔡文姬”。但张充和却因此不悦,她并不认为自己多么“堪怜”,虽然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可她的单身生活充实而愉快,有乐趣,有朋友,却没有姐姐们的烦恼。不过章士钊的诗有一点预言对了,张充和的夫婿是“胡人”。在34岁那年,张充和与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结为夫妇,从此恩爱白头。在美国耶鲁大学,傅汉思教授古典文学,张充和教授书法、昆曲,他们和中国文化的联系从未割断。傅汉思欣赏妻子的才华,他总说张充和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美好精致的部分。

那几年,我和妈妈还有外婆生活在一起,日子温馨又平静。那段时间也是妈妈创作最顺利的一段日子。她用很多篇童话记录了我成长中的点滴。童话里的主角是小动物,也是我。她接连出版了一系列儿童作品,多篇儿童诗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继续解构了黑格尔矛盾观的唯心性,他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2]305也就是说,矛盾的观念产生于实践,而不是相反。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批判普鲁东的矛盾思想揭露了唯心矛盾观的错误。普鲁东不懂得“逻辑世界只是现实世界在人的观念中的反映”[1]139,因此只能随意编造矛盾。马克思认为解决矛盾不能靠取消矛盾来实现,“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任务,就是立即使辩证运动终结。”[3]146

张充和与丈夫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丁聪与沈峻合影。沈峻即“沈崇强奸案”被害人。事发后曾被人污蔑抹黑,但其实她出身福建八闽望族,是晚清两江总督沈葆桢的曾孙女,父亲是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沈劭,哥哥是驻法公使

张家姐妹年轻时曾经拍摄过不少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四姐妹在闺房中下棋娱乐:两人坐在桌边,张允和侧脸端着茶杯,另一位背对镜头托腮思考;观战的两位张元和站在桌旁正对镜头,张兆和手中拿着绣花绷子。整幅照片极具古典韵味。张家四姐妹都是名副其实的古典才女、名门闺秀,她们一生徜徉于传统文化的瀚海中,但面对爱情和婚姻她们又是勇敢而现代的。或许正如张允和所说,戏曲不一定就是“封建”“反动”的,在“封建世界”里你依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判断和原则。

给“处女膜主义者”一记耳光

1946年的平安夜,在北京东单广场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强奸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名队员强奸了一名中国女孩。这就是著名的“沈崇强奸案”。案件披露后引起公愤,北大48名教授联名致信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表示抗议,校长胡适以学校名义为沈崇聘请律师,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校长也发表声明支持学生,浪潮随后传至上海,引发新一轮的教授声明和学生游行。可以说“沈崇事件”直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美反蒋运动”。

惨遭不幸的沈崇一度被诬陷为卖淫女,详细了解后才发现她出身福建八闽望族,是林则徐的外玄孙女,两江总督沈葆桢的曾孙女,翻译家林琴南的外孙女,她的父亲是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沈劭,哥哥是驻法公使!这样一位名门闺秀惨遭强奸已经很让人同情,在当时的报警诉讼过程中又让她受到了二次伤害,报上甚至有文章为沈崇未来的婚姻问题担忧。聂绀弩为此写了《沈崇的婚姻问题》,他在文中怒斥这种加诸强奸受害者身上的“红字”:

“如果是居里夫人,她发现的镭就无用了么?如果是乔治桑,她的作品就不好了么?如果是梁红玉,她擂的鼓会不响?如果是花木兰,她的刀枪就杀不死敌人么?”

在文章最后聂绀弩乐观地预言“吃人的礼教”和“处女膜主义”对于知识女性正在失去威力,沈崇如果能够坚强起来,她还有远大的前程和广阔的天地,“她不会没有和婚姻同等重要乃至更重要的事业”,“也不愁没有志同道合的配偶”,“她将根本唾弃那些抱着以婚姻为女性的终身大事的高见的思想落伍者的‘担心’!”

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了70多年,当事人和相关者都已经不在人世,沈崇的后半生逐渐被浮现于世。当年19岁的女孩儿真的走了出来,她不但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还拥有了美好的爱情,与丈夫恩爱携手一生。沈崇改名沈峻,离开北大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俄文,毕业后成了北京外文出版社的编辑。1957年她结婚时夏衍是她的证婚人,她的丈夫是著名的漫画家丁聪!在家庭生活中丁聪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丈夫,妻子则是他的“家长”。

2009年丁聪逝世后沈峻四处旅行,探亲访友。她80多岁时还去滑雪,身着红色滑雪服,戴着黄色滑雪手套,高举双臂,真是酷极了!在赠给亲友的滑雪照上写着一行小字:“生活始于85岁!”

本文将不同线性能量转移的碳到铜等五种粒子注入晶体管或电路,研究了NMOS和PMOS在不同重离子浓度下的归一化收集电荷。利用TCAD三维仿真研究了体偏置对SOI CMOS技术单粒子瞬态的影响。

2014年沈峻辞世之后人们才发现这老太太连墓志铭都写好了,妥妥的丁聪风格:

如果你们一定要问,如何才能做到恩爱夫妻白头到老?让我告诉你们,诀窍是:不要企图改变对方,让对方做他喜欢做的事,包容宽大。每天向对方微笑几次,摸摸他的脸,揉揉他的手,或说一些貌似批评实为表扬的话。如有矛盾则用幽默来化解,千万不可大声对抗。如此而已,是不是很简单!

对于“处女膜主义者”,“沈崇的婚姻问题”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5期)

标签:;  ;  ;  ;  ;  ;  ;  ;  

才女们最终嫁了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