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刘碧静,陈少芝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来本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168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及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干预组在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治疗前,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能够减少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干预;特发性矮小症;治疗;效果

矮小症是指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儿童的身高低于相同地区、相同民族、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是低于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个百分点。特发性矮小症是指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水平正常,不伴有潜在性的病理状态的矮小症患者,主要的特点是患者无器质性疾病,分娩正常,身体的比例正常,饮食正常,生长激素水平正常,主要病因包括家族性的身材矮小和青春期的发育延迟。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在求学、生活、求职等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社会偏见,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社交能力差等发面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特发性矮小症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84例,男性患者46例,年龄范围3-13岁,平均为(9.6±1.3)岁;女性38例,年龄范围4-14岁,平均为(8.7±1.5)岁。对照组84例中,男性患者39例,年龄范围3-12岁,平均年龄为(8.3±1.1)岁;女性患者45例,年龄范围4-14岁,平均年龄为(9.2±1.6)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生长迟缓,病程为1-9年,平均为(3.5±1.5)年。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肝脏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1)提高患者沟通能力: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及社会的偏见,容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嘲笑和讥讽,这使他们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所以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提高沟通能力是很必要的,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应积极主动,态度真诚,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2]。(2)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常因个子矮小这一身体缺陷而全部否定自己,不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一重要措施,具体主要是采取表扬肯定的方法。在与患者的交流接触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各个方面,寻找积极的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患者的努力,及时肯定表扬,促进患者继续进步,帮助患者产生自我效能感。同时对于积极配合,进步快的患儿,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同的患儿心理状况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心理干预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在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根据疗效及时调整方案。(4)帮助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对于特发性矮小症患者,良好的家庭环境尤为重要。父母对于患儿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可能由于知识水平等原因,有些父母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并引导特发性矮小症患者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病情,所以积极地帮助父母了解疾病、认识疾病,帮助父母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患儿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解决父母的疑问,并根据父母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3]。

1.3 评估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儿的焦虑、抑郁程度,根据标准,得分大于50分则表示存在焦虑或是抑郁的情绪,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是抑郁程度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组通过心理干预治疗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生长发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儿童矮小症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约为32.5%。特发性矮小症是矮小症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家族遗传性的身材矮小及青春期发育迟缓引起的。身材矮小不仅会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影响患儿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使患儿自我认知发生障碍,所以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已有研究表明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本身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本次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健飞,刘萍等.儿童矮小症45例病因和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69-1271.

[2]樊鹏霞,高翠霞等.表扬艺术在矮小症患儿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30-31.

[3]梁妍琰,于少飞.儿童矮小症常见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0):1735-1737.

[4]朱锦渊,宋娟等.儿童矮小症67 例病因和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26-28.

[5]李智勇,李兴华等.IGF-I、IGFBF-3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的价值[J].免疫放射学杂志,2013,26(5):614-616.

论文作者:刘碧静,陈少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刘碧静,陈少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